冷清贝尔西难抵热闹大巴黎 十年一幕难改世界格局

2013年05月14日06:55  东方网-文汇报

  沈雷

  经历了一个美好的周末,周一清晨的起床程序总被增添了额外的难度。上午的巴黎没有了昨日的温暖阳光,冷风四起,只有从落得满地的梧桐种子中,才能读到些许春天的信号。

  里昂车站尚且冷清,更不用说数百米外的贝尔西体育馆。几十处出入口只开放了寥寥数个,几位身着运动装、胸挂身份牌的青年人悠闲逛来,正在一边耍玩的当地孩子们围上前去,掏出小本子索要签名——也许只有他们才知道身后的体育馆内,乒乓球[微博]世锦赛已经开幕。

  这是第58届世乒赛,或者说,是单独进行的第7次单项世乒赛。大赛的规则一再改动,陈述历史总会有些别扭。1999年埃因霍温举办了剥离团体赛后的首届单项世乒赛,自此诞生的35个单项冠军,中国队员拿走了34个。唯一旁落的一次,正是10年前在巴黎、在贝尔西体育馆举办的那一届,奥地利人施拉格爆冷赢下男单圣勃莱德杯。但即便有了这个小插曲,也不能改变中国乒乓球队已经建立的牢不可破的绝对统治,不少人认为,或许这是乒乓球运动走向毁灭的一个原因。

  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微博]对世乒赛回到巴黎称赞有加,“十年前世乒赛在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我们回到同一个场馆,带着一份怀旧,以及巨大的改变。”这位正处于腐败争论中的加拿大人所说的“巨大改变”,当然与“王权”更迭无关,而是指创造了历史新高的参赛人数——参加本届巴黎世乒赛的运动员共有823人,其中男选手463名、女选手360名。但数字真的能代表“巨大的改变”?这是一场800人对23名中国选手的对抗,数量往往并不意味着质量。

  10年前,施拉格透支了整个运动生涯的运气,换来了一个世界冠军的头衔。他的成功兴许没有复制的渠道,这只是一个特例。长期的称霸会制造审美疲劳,偶得的冠军能带来巨大的惊喜,在体育界,向来如此。

  昨日深夜的巴黎城异常热闹,地铁内聚集起成百上千人的游行队伍,年轻人们驾着小车与摩托疯狂鸣笛,把每条本该寂静的马路渲染成夜店——巴黎圣日耳曼[微博]足球队时隔19年重新登顶法国甲级联赛,这通过冠军之路的最后一步,恰是踏在曾制造了七连冠伟业的里昂队身上——当然,谁都明白圣日耳曼的成功源自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丝毫不顾回报的投资,但如果石油富商们入主的是里昂,巴黎球会还会有机会吗?至于在乒乓球界,更重要的或许在于你究竟当它一项事业还是一种玩乐,这可能是金钱都难以逆转的基础。冷清的贝尔西,大抵已经告诉你这里的结局。

  (本报巴黎5月13日专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