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002年8月,中国女子曲棍球队惊艳世界,先后战胜世界顶尖强队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阿根廷,战平荷兰和英国,获得冠军杯赛冠军,这是中国曲棍球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创了历史。
受访人:杨超(中国曲棍球协会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中心曲棍球部部长)
记者:10年前,中国女曲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那个冠军意味着什么?
杨超:那次夺冠创造了历史,是我国继女排[微博]后第二个集体球类项目的冠军,这使得曲棍球一下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社会关注,而且凭借那年一系列的突破,中国女子曲棍球队获得当年中国电视体育奖“最佳团队”奖,守门员聂亚丽还被授予“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那次夺冠对提升女曲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人了解、关注和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对中国女曲自身来说,这个冠军是分水岭,意味着我们从此跻身世界第一集团。姑娘们的信心也建立了起来,为后面取得一系列好成绩做了铺垫。
记者:中国女曲2002年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绩,继冠军杯问鼎后,又获得世界杯季军,在釜山亚运会上力克韩国队,摘得金牌。女曲为什么会在那一年中取得突破?
杨超:突破的取得并非偶然。1999年底金昶伯接手国家女曲以来,在执教理念、球队管理、训练方法等方面的改变卓有成效,小球中心(手曲棒垒球中心前身)和整个队伍的凝聚力非常强。这种凝聚力在赛场上会转变成强大的战斗力,队员们很能拼,进步很快。2000年,在金指导执教球队进行了三个月集训后就打入悉尼奥运会资格赛,并取得第五名,2001年第一次参加冠军杯取得第四名,可以说2002年夺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结果。
记者:中国队从2001年的第四名,在阵容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经过一年一举登顶,靠的是什么?
杨超:在金昶伯带领下,2002年女曲已相当成熟,训练和管理很有成果,相比其他队伍,体能优势突出。8月的澳门,天气特别热,我记得当时荷兰队主教练提出质疑,说在欧洲,这样的天气不会举行比赛。我们赛前做了充分准备,在天气相似的广州集训了一个多月,加上队员的体能优势,我们很快适应了比赛。此外,参加冠军杯的是世界前六名,这个比赛并不是我们当时的重点比赛,队员心态放松,比赛是一场一场拼下来的。我们在战术上采取防守反击,队员不惜体力地满场飞奔,作风非常顽强。据当时国际曲棍球协会做的数据统计,中国女曲是到那时为止进球最少的冠军杯冠军,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严密有效的防守防住了对手的进攻,而且能取得关键性进球,对澳大利亚队和新西兰队都是1比0获胜。
记者:决赛与澳大利亚一役,中国姑娘们瓦解了对手5次势在必得的进攻,抓住了唯一进攻机会得分。在场外观战,你是什么心情?
杨超:赢球太难了,世界冠军真不好拿!澳大利亚是奥运会和世界杯冠军,实力强大,在这之前中国队从来没赢过她们。
记者:在那次冠军杯中,中国队多次追平和逆转对手,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
杨超:这和教练平时的严格要求分不开。金昶伯在训练中非常严厉,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绝不会放过一点失误。队员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苦练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另外,这些队员之前接受了奥运会和前一次冠军杯赛的考验。
记者:你印象中,那届比赛最关键的胜利是对哪个队?最艰难的比赛是对哪个队?
杨超:最关键的是小组赛对新西兰那场——当时面临三种情况:如果赢球,进决赛争冠军;平了就争第三名;输了只能争第五名。结果中国队小胜进了决赛。最艰难的一场是决赛对阿根廷。她们是卫冕冠军,实力很强。那是中国队首次晋级世界大赛决赛,大家非常激动,胡建国主任专门给队伍做了动员,希望大家珍惜并抓住这个创造历史的机会,同时保持平常心,立足于拼。那场比赛上半场,中国队2比0领先,中场前5分钟被对手扳回一球,离终场只剩3分钟时又被进了一个,形势很危险。加时赛依然是平局。点球决战,守门员聂亚丽立了大功,扑出对方一个点球,最终以5比3胜出夺冠,赢得非常艰难。
记者:短角球是中国队的技术优势,在那些关键和艰难取胜的比赛中,短角球优势是否得到发挥?
杨超:相对于世界强队的球员从小就开始从事曲棍球训练不同,中国队很多队员是从其他项目改练曲棍球的,球感、控球等基本功不及传统强队。短角球是比较有效的得分手段。金昶伯执教后加强了短角球的训练和配合,在赛前战术安排中也会特别强调短角球的使用。在我印象中,打澳大利亚那场,中国队的得分就是马弋博打进的短角球。
记者:从整体水平看,中国队的技战术水平在当时是否已经追赶上了世界强队?
杨超:2002年冠军杯夺冠增加了中国女曲的自信,球员在场上的对抗更有底气。从技战术水平上说,当年中国女曲呈快速上升势头,冠军杯及之后的大赛,标志着我们的水平已进入世界女曲第一军团,而且有实力保持这一成绩。
记者: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队获得第五名,开始被国人认识,仅仅两年便问鼎世界冠军。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第四名似乎与国人对中国女曲的定位与预期有一定差距。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过程是否太快?
杨超:队伍确实拼到了决赛,有冠军不可能不争,这也是之前教练的管理模式、执教理念以及全队辛苦训练的结果,是实力所致,能夺得冠军不算冷门。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拿到世界冠军,我认为这是好事,对促进这个项目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不过,雅典奥运会确实有些遗憾。
记者:据我所知,中国女曲队当时出国参赛的条件并不是很好,每天要由领队和助理教练做饭,很多时候队员也要帮厨。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杨超:当时出国参赛确实由队里自己做饭,当然这有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但是更多是考虑当地并没有配备中餐或中餐厅,自己做饭会比较合胃口。从另外的角度讲,女曲队伍家庭的氛围会更浓,大家感情上更加融洽,集体也变得更有凝聚力,赛场上的战斗力也就有了。
记者:训练很艰苦,金昶伯教练的要求又严苛,那这个家庭中,队员们的压力以及和教练的关系怎么处理?
杨超:那时,领导、领队经常找大家沟通,尤其是领队海线付出了很多,不仅用自己拿手的厨艺照顾队员们的生活,而且在队员承受压力有了委屈的时候及时给以安慰,既当领导,又是“海妈妈”,在教练和队员之间起到良好的感情桥梁的作用,使得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
◆本报记者 王 静 实习生 周生辉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