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牛顿说:我之所以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以往的坚持、执著,没有历史的积淀、厚重,创新没有了铺垫、传承缺乏了根基,也就不可能有浙江游泳今日之崛起。
1959年,浙江游泳队组建。不过,最初二三十年籍籍无名,贫瘠的土地导致长期人才流失。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都没有条件兴建室内游泳馆。这之前,每年到了秋季,教练、队员背上行囊,长途跋涉赶赴安徽黄山、福建福州、广西武鸣的温泉泳池训练,一呆就是半年。七十年代末,省体委节衣缩食、教练员手抬肩扛,总算建起一座五泳道的游泳馆,结束了浙江游泳队“打游击”的尴尬史。这开了个好头,几年间全省陆续建起一批小型游泳馆,省里每年下拨补助一笔烧煤费。这段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历史,对浙江几代游泳人来说都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有了场馆条件,业训布局、竞赛制度开始逐步完善。1981年春节前夕,全省首届青少年“迎春杯”游泳赛拉开大幕。这是全省的游泳苗子第一次在同座泳池比拼。第二年起,为扩大影响面,这项赛事移师杭州之外举行。因为交通不便,分赛区比赛最终汇总成绩。没承想,这项赛事一坚持就是32届,年年举办、从未间断。参赛选手从当初的100多人,扩大到了700多人。无论是罗雪娟,还是孙杨、叶诗文,都是在“迎春杯”的历练中成长的。除了“迎春杯”,还有全省的“月月积分赛”、锦标赛、冠军赛、省运会,以及从今年开始举办的全省水上运动会,形成激烈的竞争格局。从“迎春杯”创办至今,一直担任裁判长的黄家驹,已是两鬓斑白的长者。对过往的经历,他感悟:“游泳运动员的成长是‘百年大计’,我们的使命就是打好基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原省体委第一任游泳办公室主任黄容轩,也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如今,老人沉疴缠身,但说到游泳,还是两眼炯炯,他饱含深情、掷地有声地说:“要搞好基础训练!要搞好游泳普及!要搞好后备人才!”
这里还要特别插一个细节。当浙江的选手在伦敦大放异彩时,远在北京的张长存教授也不禁潸然泪下。77岁的张教授是现任国家游泳队总教练幺正杰的恩师,也是浙江多位游泳教练的师长,长期研究游泳训练,密切关注浙江的游泳发展,他还是《全国游泳训练教学大纲》的编撰者。早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五个月,他曾撰文《央视风云赞孙杨 我视大纲话浙江》。老人感慨:“浙江频频诞生游泳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二十多年来,浙江是全国贯彻、执行《全国游泳训练大纲》最好的省份,浙江游泳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传承与创新,注重有氧训练,扎实培养苗子,这种模式符合世界级运动员的成长规律。”黄 维 宋剑波 程士庆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