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阳亚沙会完全准备就绪 县级市办亚洲盛会已创历史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6月15日09:24  中国体育报

  这几天,老姜的心情如同海阳的天空一样,舒展、清澈、充满阳光。老姜是海阳市郊的农民,农闲时,也经常到市区打零工。而随着亚沙会的升温,老姜最近一段时间忙得不亦乐乎。当然,装钱的口袋也迅速鼓了起来。

  这不,来自北京的比赛场地搭建商吴劲松,就通过赛事主办方找到了老姜,请他再找两个民工,帮忙在建国饭店对面的动力滑翔伞比赛场地挖几个大坑,用于填埋比赛时滑翔伞穿越的几个大柱子。每人每天三百块钱,三个人两天干完。这个价钱可不低,老姜很高兴地承揽下这笔生意。开始,吴劲松还担心他们偷懒,延误工期,所以亲自开车从北京到海阳来监工。等到第一天活干完,吴劲松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回北京,因为这些民工干活的劲头出乎了他的预料,“都60多岁了,干活比小伙子都快,肯出力,看那架势,明天下午早早就干完了,我在这待着也没意义了。”不但在行动上打消了“吴老板”的顾虑,老姜话说得更明白:“这是在俺们家举办的运动会,别说还能挣钱,就是白干,俺们也愿意!”

  老姜只是70万海阳人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每一个人提到亚沙会,都是那么充满自豪,充满热情。

  亚沙会有理由让海阳人自豪。作为一个县级城市,海阳有勇气承接一个亚洲级别的综合性运动会,单凭这一点,海阳就已经创造了历史。而经过五年多的筹备,海阳已经完全达到了举办一届高水平洲际运动会的要求。场馆高标准建设,商业配套也都齐全,接待能力完全合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亚沙会的宣传和筹备,海阳人的心被紧紧凝聚在了一起,海阳人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筹备亚沙会的五年来,海阳的变化用“翻天覆地”形容一点不过分。用当地《今日海阳》报社记者李丽娜的话说,“五天不来新城,我都不认识了”。海阳新城,就是随着亚沙会的筹备建立起来的。来监工的吴劲松到了这里,也吃惊不小:“海阳我前几年来过啊,就是一个小渔村,现在怎么成这样了。”走南闯北多年的吴劲松,把海阳的新旧变化,和当年的深圳做了一个对比,“还真像!”

  当然,海阳人也知道,有热情,有努力,还不够,还得有专业人才,这样亚沙会才能圆满成功。这两年,来亚沙会应聘的年轻人真不少,从竞赛组织到场馆管理,从媒体接待到餐饮服务,都有专业团队加盟,而这些专业团队,大都经历过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历练,有一套成熟的操作体系。有了这些专业团队的保障,海阳人的心里就更有底了。来自烟台鲁东大学的小徐,是该校300多名赛事志愿者之一,他的目标是通过向这些“外来和尚”学习,能实现自己“赛事组织者”的梦,“我从初中就开始喜欢体育,以后想在体育赛事组织这方面发展。亚沙会对我来说,是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我要抓住它。”

  小徐是个实干者,也是个有心人。他说,他要以亚沙会上的良好表现,体现出中国年轻人的水平,展现出山东青年的风采。

  “亚沙会,我们准备好了!”

  (海阳6月14日电)

分享到:

> 相关报道: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