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游泳赛场,女子200米自由泳一直是上海队的领地。但在绍兴举行的2012年全国游泳冠军赛上,辽宁小将王施佳却力克唐奕、朱倩蔚(微博)、庞佳颖(微博)等上海名将,打破了上海队对这一项目的垄断。赛后,19岁的王施佳表示,她异军突起的秘诀来自赴澳大利亚集训。人们这才明白,原来王施佳也有“留学背景”。
近些年,中国游泳队往往会在年初选择去澳大利亚集训,凡是成绩比较突出的队员,如孙杨(微博)、焦刘洋、刘子歌等人,无一例外都有过“留学背景”。而中国游泳队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强劲的上升势头,也与其有着很大关系。
那么,澳大利亚的游泳训练真的那么不可思议吗?应该说,中国运动员在澳大利亚的训练非常艰苦——早5点就要下水训练,上午的训练大约持续两个小时,主要以技术性训练为主,如划臂、打腿。一堂训练课下来,划臂次数基本在千次以上,打腿训练的距离也在千米以上。队员不仅要经受大运动量训练的考验,还要与恶劣的天气作斗争。在澳大利亚沿海城市,有时狂风暴雨会持续一周时间,导致室外泳池水温很低。每次训练课中途,队员出水上洗手间,都是双手紧抱身体。雨过天晴之后,室外的曝晒又让队员脸上留有明显的痕迹。用孙杨的话说:“太阳足的时候,一堂训练课结束后,身上能直接搓下皮来。 ”
不过,仅仅是这种训练方法的话,在国内也可以做到。刘子歌2003年曾随教练金炜前往澳大利亚训练,对于澳洲训练的神奇之处,她也许最有发言权。在刘子歌的记忆里,赴澳大利亚训练期间,并非是对方的训练方式改变了自己,而是“从思想上对游泳有了新的概念”。 “在澳大利亚,我对游泳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外国人对比赛的理解影响了我。 ”刘子歌直言。金炜则表示:“赴澳大利亚训练的优点很多,关键看你怎么取舍。 ”的确,走出国内的局限,开阔眼界,从澳大利亚、美国最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手段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正是中国游泳队“走出去”战略的成功之处。
□本报记者/李 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