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辉煌不减 情怀依旧--中国昔日冰雪明星话冬运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1月10日11:14  中国体育报

  杨扬、叶乔波、李妮娜、陈露、韩晓鹏……一连串闪光的冬季明星,一段段金色的冰雪记忆,让人们在十二冬会的赛场上再度回味,而这些昔日的老将们也各自转换了新的身份,依然为冰雪事业奋斗着。 

  全国冬季运动会,虽然不是世界最顶尖的竞技舞台,但对于中国的运动员而言,却是他们竞技运动的摇篮,不管走多远,走多高,每个人心目中对于冬运会都有着独有的情结,难舍的情怀。

  王曼丽:“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  

  和以往在赛场上风风火火,舍我其谁的“霸道”形象相比,昔日中国速滑界大名鼎鼎的“金冰刀”王曼丽稳重了许多。她静静地坐在十二冬会速滑的看台上,认认真真地观看每一名队员的滑行。时不时地还会喊上几句。 

  提起王曼丽,不得不提到2006年都灵冬奥会,王曼丽遗憾地拿到一枚银牌,走出赛场便伤心落泪,无法面对。2007年,王曼丽终因膝盖伤势,宣布退役。 

  “那个劲儿早就过去了,在刚比完赛的时候,真是不甘心,还想干,总觉得有件事没了似的。不过年龄大了,膝盖也不行,就退了。”王曼丽说。如今的她,已经转型成为行政干部,任黑龙江冰上训练基地副主任,主管训练工作。十二冬会上,除了速滑,她还时常会出现在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的赛场上。

  “我转型还挺快的,心态调整得很好。”王曼丽说,她用很通俗的语言来形容自己的转变,那就是以前当运动员时,是“全队围着她转”,而现在,则是“她围着队伍转。” 

  说起来,王曼丽对于全国冬运会的赛场有着莫名的情结,她还记得她第一次参加1990年的七届冬运会,那时刚进队三年的她,滑得“啥也不是,没有名次”。  

  随后,王曼丽接连参加了第八、第九和第十届冬运会。直到十冬会,她才一人独得5金,成为当之无愧的冰上女飞人。“毕竟四年一届,冬运会对于运动员都很重要,只想成功,不想失败,对运动员锻炼很好,不光是比体能、技术,对于心理的锻炼也很重要。”她说。

  杨扬:证明实力的平台

  以往的冬季赛场上,一定不会少了短道速滑冬奥会冠军大杨扬的身影。这位在盐湖城冬奥会为中国代表团实现冬奥会金牌的里程碑式的人物,目前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一直致力于推广公益事业。 

  不过,十二冬会上,大杨扬的身影只是出现在了开幕式的大屏幕上,作为冰雪辉煌回顾的一个段落,“没错,我在上海的家里,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大杨扬幸福地说,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大杨扬在两个月后就要迎来小宝宝的诞生,当上幸福的妈妈。 

  说起冬运会,大杨扬记忆中的第一次比赛还是在1995年的吉林市冬运会,那时的她成绩不好,最好的成绩仅为全能第9名,但这届冬运会大杨扬却有一大收获——被选入国家队。“还没有进入世界赛场的时候,冬运会是证明自己实力的平台。”杨扬说。 

  此后的大杨扬一发而不可收,和队友在国际赛场刮起了中国旋风,世锦赛、冬奥会金牌都拿到了手中,2003年十冬会,大杨扬一人独得6金,霸气十足。此时的冬运会,对于大杨扬而言,就成为了回报家乡的舞台。 

  都灵冬奥会后,大杨扬宣布正式退役,但却一直没有离开热爱的冰雪天地,“亲切,割舍不了,这辈子估计就这样了。”大杨扬笑着说,她认为,随着中国冬季项目在世界竞技舞台上的提升,全民对于冰雪的认知会有更广阔的提升。“我更看重全民参与这部分,冰雪是大家参与的一个很好的项目。”她说。 

  在等待小宝宝诞生的日子里,大杨扬也没闲着,她在上海修建了双层冰场,目前正一点点构建而成,预计3月份左右完工,5、6月份可能就能投入使用了,“虽然不是国内最大的,但一定是最实用的。”大杨扬自豪地说,她将这个冰场也看成了自己另外一个“孩子”,“两个宝宝一起来了,就一起养!”她开心地说。 

  叶乔波:最专业的观众

  既没有解说,也没有在贵宾席就座,“体坛尖兵”叶乔波就如同普通观众一样坐在看台上,认认真真地观看着十二冬会的比赛。

  叶乔波最辉煌的战绩当然是在1992年的冬奥会上,叶乔波连夺500米和1000米两枚银牌,为中国代表团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但说到与冬运会的渊源,还要追溯到1986年的第六届冬季运动会,叶乔波改写了解放军队建国以来无缘金牌的历史,一举拿到3枚金牌。1990年第七届冬运会上,叶乔波再拿到4枚金牌。 

  十二冬会,距叶乔波首次摘金的六冬会,足足26年过去了,但叶乔波依然热爱这片冰场,她参与了十二冬会的火炬传递、点火炬以及演唱开幕式主题歌等重任,虽然没有站到冰场上,但她用独特的方式回报了家乡父老。 

  忙完开幕式,叶乔波就坐在了速滑馆的看台上,认认真真地盯着每一个后起之秀,“中国队员还欠缺霸气”、“技术都有点类似”……看着比赛,叶乔波还不时地评论几句。

  观看比赛之余,叶乔波和同时期的老国家队员还亲切地会面,并一起参观了位于速滑馆的冰雪展览,回忆过去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岁月,叶乔波嘘唏不已,她也盼望中国速滑项目早日冬奥摘金,以偿所愿。

  申雪/赵宏博:在逆境中升腾

  和其他名将相比,双人滑冬奥冠军申雪和赵宏博险些被冬运会“击垮”而放弃运动生涯。“1995年吧,我和宏博哥排第二,没滑好。”申雪回忆说,那是他们“拉手”的第三年,之前,赵宏博已经拿到了冬运会冠军,而两人“拉手”后很快就成为国内的佼佼者,却在冬运会上铩羽而归,赵宏博郁闷极了,甚至想到了放弃,不想滑了。对于当时的两人来说,国际赛场上夺取好成绩还太不现实,冬运会的失败对他们打击很大很大! 

  “不要把眼光放在国内。”教练姚滨的一句话,让申雪和赵宏博坚定了信念,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从那一天起,他们开始在国际赛场上艰难爬坡。 

  2003年十冬会,这次的打击轮到了申雪,为了让她安心备战,几个月前奶奶去世的时候,大家都瞒着她,但是到了比赛前几天,一个教练不小心说漏了嘴,申雪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几乎放弃参赛。“今年大奖赛总决赛前日本选手浅田真央的妈妈去世,我很能理解她的心情,太难受了。”申雪至今仍嘘唏不已。 

  好在,她和赵宏博坚定地走到了赛场上,当时他们已经是世锦赛的冠军组合了。夺冠自然不在话下。“很多时候,尤其是运动员,在你遇到挫折时,能够坚持下去,才会真正成长起来!”申雪说。 

  十二冬会,申雪和赵宏博虽然没有上场,但两人在开幕式上的演出成为大家最津津乐道的一幕,赵宏博还坐在了演播室,解说花样滑冰比赛。随后,两人还来到了北大壶,体验滑雪的快乐。“一看到冰雪就高兴,从事冰雪项目的人,就喜欢亲近大自然。”申雪开心地说。 

  不过,鉴于两人还担任中国花样滑冰队教练员的身份,他们在观赛之余还多了一丝责任感,“看到赛场上有一些进步,但更多的还是着急,毕竟离索契冬奥会时间不是很多了,花样滑冰还是挑大梁的项目,还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有进步,才能有好的成绩。”申雪说。 

  陈露:冬运会上受伤小插曲

  与大多数运动员不同,陈露的冬运会记忆起点不在赛场,而是始于开幕式的演出上。1987年的第6届冬运会,当时刚满10岁的陈露,扮演“雪娃娃”,出现在六冬会的开幕式现场,陈露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表演服装的颜色,“有一块儿白色、有一块儿绿色”。

  4年之后,第7届冬运会召开时,陈露已经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她也轻松夺得了那年冬运会女子单人滑金牌,后来陈露又参加了八冬会,正值巅峰期的她,依然没有给任何对手机会,再次摘得金牌。陈露自信地说:“当时我的水平已经高出了国内选手一大截,所以国内的比赛,只要我正常发挥,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

  陈露在冬运会上的成绩一直比较稳定,这让她对冬运会的大多数事情记忆都并不深刻,但在哈尔滨举行的第7届冬运会上,陈露赛前却遇到了小麻烦。女子单人滑比赛前一天,她去训练场观看冰舞选手刘露阳训练,一边跑一边做准备活动,忽然被地上的胶皮卷绊倒了,导致她的左腿韧带拉伤。“当时我就蹲不下去了,只能半蹲,第二天就要比赛了,把我急得够呛!”陈露描述起那段经历,还显得有些激动。带着伤病,忍着疼痛,陈露依然获得了那届冬运会的女子单人滑冠军。“受伤对比赛有些影响,还是很疼的,但是我比赛的时候就不考虑那么多了。”

  刚刚结束的十二冬会花样滑冰比赛上,陈露担任了女子单人滑的解说嘉宾,看到现在的比赛条件、赛事组织,回忆起从前的参赛经历,陈露感慨地说:“冬运会办到现在已经越来越好了,吃、住、行各个方面都比我参赛的时候好多了!”

  李妮娜:对内竞争压力更大

  最近一段时间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李妮娜,近日出现在了冬运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现场,她是专程过来为小师妹们加油的。“冬运会啊,我没什么印象,很少有!”4年一次的冬季项目的聚会,李妮娜却表示对于自己的冬运会印象并不深刻。原来虽然身为世锦赛冠军,但李妮娜却从未在冬运会上摘得金牌,成绩也一直没有国际比赛好。“1999年在北大壶比赛,当时我们队里有4个女孩参加,我的动作难度是最小的,水平也是最差的!” 对于第一次参加冬运会经历,李妮娜是这样形容的,或许成绩太差,这也成为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冬运会经历。之后的几届冬运会,李妮娜也并没有取得好成绩。最近的一次2008年冬运会,由于参加国际赛事,她缺席了。

  李妮娜是两周台选手,以“动作标准,姿势优美,落地稳定”著称,因而常常在国际赛场上披金戴银,冬运会却成绩差强人意,李妮娜解释说:“在冬运会赛场上,由于国际赛场规则不同,三周台的选手,可以有另外的加分,致使我的得分总是没有三周台选手高。”

  尽管冬运会的记忆并不完美,但李妮娜对于参加冬运会时的心态还是记忆犹新。“冬运会是4年一次的国内总结性的比赛,与队友比赛会比国际比赛压力更大,国外比赛只要一致对外就可以,但冬运会是对内竞争,大家更想表现好,谁也不想输给自己的队友!”

  韩晓鹏:冬运会的遗憾

  1月7日,十二冬会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规定动作的比赛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2006年都灵奥运会冠军韩晓鹏。一身的休闲装,让他在雪场上,格外引人注意。重新回到熟悉的赛场唤起了韩晓鹏的冬运会记忆。

  “我第一次参加全国冬运会就在今天比赛的这块场地!”韩晓鹏指着正在比赛的场地说,“那是在1999年第九届冬运会上,我当时只有16岁。”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13年了,但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冬运会之旅,韩晓鹏仍表示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岁数小,也没有什么经验,第一次参加冬运会这样的大赛,可紧张了,做的动作也不规范,好在落地站稳了!”

  但就是在这一次比赛上,16岁的韩晓鹏就战胜了众多高手,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自选动作和团体比赛中连续摘得2枚银牌(当时并没有设立规定动作比赛),一鸣惊人。“当时比赛的第一名是现在的国家队助理教练欧晓涛,我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拿到第二,挺兴奋。”

  4年后的黑龙江冬运会,韩晓鹏已经从一名小将成长为实力顶尖的世界选手,可是他再一次与冬运会金牌擦肩而过,依旧获得了第二名。之后的冬运会韩晓鹏始终都没有获得过金牌,这也让人多少有点遗憾。说起原因,韩晓鹏表示,我们这个项目偶然性比较大,当时自己没有发挥没好,对手都是自己的队友,互相比较了解,只要有一个小失误,就可能与金牌擦肩而过。

  13年后再次回到自己初登冬运会的赛场,韩晓鹏感慨良多。“现在的比赛场地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多了,当时的助滑区没有现在那么高,滑行速度也不是很够,而现在的场地也比当年的扩宽了。”

  罗致焕:拼搏精神不能丢

  冰迷们还记着罗致焕吗?这个1940年出生的老人,曾在1963年为我国获得了第一个速度滑冰的世锦赛冠军,创造了当时速度滑冰的1500米世界纪录。71周岁的罗老,1月6日在十二冬会速滑比赛的间歇参观了冰雪纪念馆,记者也有幸见到了这位老人,聊起了冬运会记忆。

  1959年的第一届冬运会上,罗致焕就获得了速度滑冰500米和1000米两项冠军,可是由于年事已高,罗老已经记不清自己的这次经历了。在他的记忆中,他参加了不止一届冬运会,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到来终止了他的运动生涯,冬运会经历也戛然而止。罗致焕说:“冬运会是4年一次的冰雪盛会,他与其他的比赛性质是不一样的,即使在我们那个年代已经有了不少的项目,比如冰球、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

  作为上世纪杰出运动员,罗老参加的那个时候的比赛,条件和运动水平都比较差,“我就记得当时很冷,比赛服装也没有,水平都很业余。”但由于当时并未改革开放,中国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并不多,冬运会就成为运动员心中最佳的表现舞台,“为了能参加冬运会,我们都非常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它为我今后走向国际大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冬运会的锻炼,就没有后来我在世界大赛上取得的好成绩,我珍惜在冬运会上的每一次比赛机会。”

  从第一届比赛至今,冬运会在项目设置、运动条件、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罗老说:“不论如何变化,冬运会给予我们积极拼搏,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是不能丢失的!”(本报记者王向娜 实习记者周圆)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