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秦东颖
傍晚5点,练完乒乓球的季亦周换掉运动服,背着书包离开了训练馆。季亦周是巨鹿路一小五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练两个小时的球,这样的日子已经坚持了5年。问他:每天这么练辛苦吗?他笑着露出大白牙:“不辛苦!”想当乒乓世界冠军吗?他挠了挠头:“……没有,我还是读书打球两条腿走路。”
“读书打球两条腿走路”,一个小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不免让记者有些诧异。
球好能进好学校
小时候动不动就生病吊盐水,季亦周的母亲周蓉想让儿子参加体育锻炼。偶然一次去乒乓球馆玩,季亦周从捡球开始,迷上了乒乓球。就这样,季亦周从幼儿园开始打起了乒乓。
全国希望杯赛和上海向阳杯赛上,季亦周都拿到了不错的名次。身体好了、球也打好了,家长自然开心。最让周蓉意外的是,儿子升学也变得容易了。季亦周平时成绩就很优秀,再加上他有乒乓特长,已经被娄山中学看中。周蓉说,“本来想他到了初中也不一定再打球了,现在听说娄山中学是乒乓特色学校,那儿子过去读书打球两不误,我们家长也放心。”
除了巨一小学,上南三村小学、闵行明强小学也都是乒乓特色学校。明强小学对口的初中有文莱中学、高中有七宝中学。可以说,打球的孩子在读书找好学校上也不用愁。
输球也是种磨练
据巨鹿路一小副校长陆华介绍,目前学校乒乓队共有64人,“打乒乓球是用脑子的运动,所以打球的孩子一般读书成绩都不会差。”而像季亦周这样读书打球都出色的学生不止一个,现在五年级的乒乓队共有5个学生被娄山中学看中,其中还包括潘啸宇。
潘啸宇是唯一一个对记者喊出“想当世界冠军”的孩子。谁都有过儿时的梦想,潘啸宇的父亲潘健荣跟记者聊起,他之所以让孩子打乒乓,是要让儿子明白:做任何事,成功之前必须品尝失败。“潘啸宇打了5年的球,参加各种比赛,面对竞争,有输有赢。遇到强的对手,是放弃还是想对策,这种思考对小孩子的心智成长很有帮助。”身为软件公司的高层主管,潘健荣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才除了专业的背景,还要有强大的内心,“假使将来有一天,他真能在乒乓这方面出点成绩,那我也不反对他走专业这条路。”
多项技能多条路
虽说现在上海打乒乓的孩子不少,但近几年,输送到市队的乒乓后备人才却少之又少。这也一定程度折射出家长不希望孩子吃专业体育饭的心理。
石会均在巨一小学担任乒乓教练已经有16个年头,他带过很多小队员,有些进了市队乃至国家队,但更多的是无法在乒乓专业上有所成绩。“我很赞成小孩子打乒乓,训练手脚协调,又能培养意志品质。但当今的乒乓战术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不是特别有潜质的孩子,真的很难打出来。”
石会均以自己的女儿为例,“她小时候打了8年的乒乓,因为先天条件不好,最后没有选择专业这条路。但她自己感觉打乒乓对心理素质锻炼很有帮助,考试、面试都能从容应对,现在交大毕业后应聘到普华永道工作。”在石会均看来,乒乓更像是一项技能,对求职也有帮助。他开玩笑地说,“哪怕出国没饭吃,还能教教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