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艺体北京辉煌后伦敦剩独苗 内外阵痛急需重新崛起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0月19日16:19  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10月19日体育专电唐瑞琦、史春东

  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已无缘伦敦奥运会,届时只有“一姐”邓森悦(微博)将作为中国队的“唯一希望”出征个人项目。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夺得团体银牌的辉煌之后,中国艺术体操的“伦敦之路”为何荆棘密布?

  外伤:队员太年轻 缺乏大赛经验

  “我们的队伍太年轻了,队员们备战时间短,缺乏大赛经验,在一个奥运周期让队员们走到世界一流水平难度很大。”在此间举行的2011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艺术体操部副部长张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艺术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上首次亮相团体赛就名列第六,北京奥运会上更是夺得集体项目银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由于参加北京奥运会集体全能项目的章硕(微博)、孙丹(微博)等运动员均已退役,现在的国家队全靠一批年轻小将挑起大梁。

  对此,张莹说:“队伍大换血后,世界级比赛经验明显不足,这成了冲击伦敦的一大障碍。”队员中经验稍微丰富点的邓森悦参加过去年的世锦赛,而窦宝宝、彭琳懿和侯亚男则只在广州亚运会上露过脸。

  经验不足也就容易导致失误增多,这样的情况中国队也有过前车之鉴。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中国艺术体操未能夺金的原因之一,就是派出了一支全新的队伍,队员们临场经验不足,每名队员都出现了小失误,最终丢掉了个人团体金牌。

  北京奥运会之后,由这些“新面孔”担当的艺术体操队在国际性比赛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团体项目在广州亚运会仅名列第五、第30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预赛十名开外,无缘决赛、今年的世界杯葡萄牙站、匈牙利站、莫斯科站也不见中国队身影……积累大赛经验依然任重道远。

  内伤:艺术表现力不够 中西合璧求突破

  除了经验不足这一大“硬伤”外,艺术表现力不足也是中国队的“软肋”。艺术体操起源于欧洲,欧洲人在此项目上的统治地位难以撼动,他们不仅在比赛中技高一筹,而且还能跳出艺术体操的神韵。

  “有没有舞蹈演员一样的感染力,是不是让人仿佛在看一场表演而非一个竞技性比赛,有没有审美的享受,这些都很重要。”艺术体操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音乐文化素养。队员对音乐的不理解会使其在表现上无法融合,成套动作看起来呆板僵硬,甚至还会出现音乐与动作脱节的现象。

  “虽然我们发展这项运动已有近30年历史,但差距主要还是体现在文化差异上,”张莹在之前的采访中说,“就像中国武术体现的是中国文化,外国人不管怎么学,都会差那么点意思。”为了缩小与欧美的差距,今年上半年艺术体操队不仅聘请俄罗斯专家进行动作编排,还派队员前往法国、乌克兰等地,参加艺术体操世界杯比赛。

  实际上,展现运动员美感的花样滑冰和花样游泳也有相同的苦恼,而“中西合璧”是追赶欧美的可行方法。“冰上蝴蝶”陈露(微博)就曾坦言:“同样的伴奏曲,同样的动作,欧美选手由于在感觉和理解上强过我们,做起来就比我们舒展、好看,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才是花样滑冰的灵魂。”因此,陈露、申雪和赵宏博常年在欧美进行训练和比赛,弥补文化差异,走出去“练兵”。

  为了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不单要“走出去”,还可以“请进来”。中国花样游泳队请来日本“花游教母”井村雅代当教头,并在北京奥运会上突破性地拿下集体自由自选铜牌,这也是中国队在奥运会上夺得的首枚奖牌。之后,花样游泳队又打破世锦赛零奖牌的记录,并夺得广州亚运会三枚金牌,在今年的上海国际泳联第十四届世锦赛上,又获得了6银1铜的好成绩。花样游泳队的成功可谓是“请进来”的典范。

  随着现役运动员的逐渐成长,经验不足的外伤必定自消,而与国际接轨的“请进来、走出去”又使运动员“内外兼修”,艺术类项目将来势必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艺术体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