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邹振先:亚洲纪录保持近30年 错过莫斯科奥运憾终生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9月19日11:34  中国体育报

  30年前,邹振先在罗马的惊世跨越,将中国男子三级跳远的成绩推进到17.34米。28年后,这一尘封的纪录才被打破。面对曾经拥有的辉煌,邹振先一语带过,在他的运动生涯中,遗憾已无法补救——

  背景:1981年9月5日,邹振先在罗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田径赛男子三级跳远比赛中,跳出17.34米,获得亚军。这一纪录定格了28年1个月21天,直到2009年10月26日,才由李延熙在十一运会上打破,成绩为17.59米。

  受访人:邹振先(男子三级跳远原亚洲纪录保持者,现为中国田径队领队之一)

  我与邹振先聊起“17.34米”时,他说,这可不是新闻。我说,它很有意义,是目前中国保持最久的纪录。片刻沉默后,我与邹振先的对话开始……

  记者:30年是一个不小的跨度,但1981年对你似乎具有特殊意义。

  邹振先:那一年,从6月到9月,我连续3次跳过17米大关,而且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先是6月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中跳出了17.05米,夺得冠军;7月,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17.32米获得金牌;9月在罗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田径赛中跳出17.34米,列第二名。

  记者:那个年代,17米对于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来说是一道关口,而你在1981年连续3次闯过17米。

  邹振先:早在1979年我就跳出过17.02米,当年世界排名第三。那时候,包括我在内,全世界超越17米的三级跳远选手仅有7人。我想,这与我平时读书较多,对这项运动的理解较深有一些关系。另外,任何项目要想取得突破,刻苦训练是前提,我在训练中会抓重点,而且很少受伤,诸多因素使我在1981年前后保持了较好的状态,因而能够连续创出好成绩。

  记者:1981年3次突破17米,哪次给你的印象最深?

  邹振先:布加勒斯特的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记者:为什么?

  邹振先:那个时候,对于一名田径运动员来说,能够参加的世界大赛屈指可数,除了奥运会,只有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田径锦标赛1983年才创立,所以大运会集中了三级跳远所有的顶尖选手。

  记者:当时是什么情形?

  邹振先:比赛前,我的膝盖有些劳损,抵达布加勒斯特后,还没有完全恢复,即使慢跑都很困难。由于之前我刚在亚洲田径锦标赛跳出17.05米,所以领导对我寄予厚望。荣高棠同志问我能不能拿下金牌,我对他说,一定争取。按照报名成绩,我在所有参赛选手中排名第五,虽然具有冲击金牌的实力,但心里不是很有底,特别是有伤在身。

  记者:后来的情况怎么样?

  邹振先:通过队医的诊治,我的膝伤在比赛前基本痊愈,这为我最后夺取金牌创造了条件。那是在第四跳中,我跳出了17.32米。夺冠后,荣高棠同志特别高兴,又是给我献花,又是把我拉到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吃饭。那枚金牌在那个年代不亚于奥运金牌。

  记者:一个多月后,你跳出了17.34米,当时拿了世界亚军。

  邹振先:那次比赛,我输给了巴西的奥利维拉,他跳出了17.37米。

  记者:17.34米是你运动生涯的顶点,也是转折点。

  邹振先:1981年,我已经26岁,从运动规律上讲,开始由盛转衰。

  记者:如果你的运动巅峰能再延续3年,极有可能摘取奥运会金牌。

  邹振先:那是我运动生涯中无法补救的遗憾。1980年,我正处在竞技状态的上升期,但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我们没有参加莫斯科奥运会,错过了冲击奥运金牌的最佳时机。那时我不敢说冲金有绝对把握,至少争取奖牌是极有希望的。

  记者: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你获得三级跳远第四名,与奖牌擦肩而过。

  邹振先:那次我只跳出了16.83米,金牌选手的成绩也仅为17.26米,能不遗憾吗?!

  记者:是状态的原因吗?

  邹振先:不完全是。洛杉矶奥运会前,我本想进行系统地训练,全力备战,但当时队里派我到法国参加一个并不十分重要的比赛。我曾向领队提出可不可以不去,但领队没有同意,结果在比赛中,我脚跟的脂肪垫受伤——由于不是肌肉组织,所以恢复起来非常慢,以至于后来的训练基本中断。奥运会比赛前,我几乎没有进行过正常训练,而且打了6针封闭参赛,成绩怎么可能理想?!

  记者:我翻阅资料时,发现你是一名大器晚成的运动员,18岁才进专业队。

  邹振先:准确地说还不到18岁。1973年,我参加大连市中学生运动会三级跳远比赛获得亚军,成绩为12.74米。后来,一个人问我是哪个队的,我随口说了一句“你管我是哪个队的”。没想到那个人是辽宁田径队的教练,正是他把我引入了田径专业训练的道路。

  记者:那位教练看上了你什么?

  邹振先:多年以后,我也问过他到底看中我什么。他说看中了我的助跑步伐。那时,我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百米能跑到12秒多,这大概与我的身体条件有关。

  记者:据说,你是由跨栏改练的三级跳远?

  邹振先:我得纠正一下——我自始至终都是在练三级跳远,只不过1973年5月进入辽宁田径队进行专业训练时,一位教练觉得我身材不错,让我尝试了一下跨栏。

  记者:你当年跳出17.34米,是国内保持最久的纪录。你有什么绝招?

  邹振先:我在跳跃过程中是“双臂摆动”,这大概跟大多数选手不一样的地方。我并没有从理论的高度去总结这些,只是觉得这样跳比较舒服,适合我,就选择了这个姿势。当年,瑞典的奥尔森、古巴的加西亚也采取这种姿势。

  记者:此外,你17米以上的成绩都是在国外创造的,有什么秘诀?

  邹振先:我比赛的心态比较平和,可能还是与我读书较多有关。当年比赛,我愿意同比我水平高的选手较量,一是可以向他们学点东西,二是能刺激我的兴奋点。

  记者:对于中国现在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你有什么寄语?

  邹振先:克服波动,使成绩稳定,然后再求突破。

  链接

  邹振先1955年生,辽宁大连人,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健将

  ★1976年 在入选国家田径集训队,在北京地区田径比赛中以16.60米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

  ★1978年 获第八届亚运会银牌,成绩为16.47米,破亚运会纪录;同年在中日田径对抗赛中,跳出16.90米,破全国纪录

  ★1979年 获第二届世界杯田径赛第4名(16.68米);在田径亚锦赛中突破17米大关获冠军,成绩为17.02米,列当年世界第3名

  ★1981年 6月获田径亚锦赛冠军(17.05米);7月在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以17.32米的获金牌并打破大会纪录和亚洲纪录;9月在第三届世界杯田径赛中以17.34米获亚军,并破亚洲纪录

  ★1982年 获第九届亚运会金牌(16.80米)

  ★1984年 洛杉矶奥运会获得第四名

  ★1985年 第一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第7名(16.05米)和田径亚锦赛第4名(15.83米)

  ★1986年 获第十届亚运会铜牌(15.76米)

  (本报记者 李刚)

  走到眼前的偶像

  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最早的体育偶像都来自文字和广播,曾令我着迷的是一本叫《乒乓群英》书中的人物,徐寅生大战星野、周兰荪……记得一次深夜广播里收听某届世乒赛郗恩庭大战斯迪潘切奇,我至今都没弄明白那是什么语,只听出郗恩庭和斯迪潘切奇的名字、打球的声音和现场的气氛。

  我第一次近距离看体育明星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山东大学读书时,在济南体育馆看到中国男排的汪嘉伟(什么比赛都忘了)。比赛结束后,我还兴奋地冲到运动员出口处大喊他的名字。

  那是一个中国体育几近窒息后复兴的时代,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喷薄而出,郎平、汪嘉伟、聂卫平、容志行……在田径运动员中,邹振先无疑是领军者,若非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邹振先完全可能在奥运会上实现中国田径的历史性突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年近而立、带伤参赛的邹振先以16.84米获得第四名。

  邹振先属大赛发挥型选手,他的4个17米以上的标志性好成绩,都是在最有挑战性的国际大赛中取得,邹振先是刘翔之前中国男子田径的代表性人物。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做体育记者。很快,我发现我与邹振先成了北京体育馆路6号院的邻居,他在东侧的训练局宿舍,我在西侧的中国体育报宿舍。好多年里,我都能在上下班或其他时间看到他与妻子、前女子跳高名将郑达真并肩而行;再后来,他俩身边多了个漂亮的女儿。那些年,我一直写国际足球,虽与当年的偶像近在咫尺,却没机会结识。

  直到2004年,《中国体育报》国际部、足球部先后并入竞赛新闻中心,新设立了“深度新闻”版,我终于有了与邹振先面对面的机会。采访从邹振先的“师傅”、男子三级跳全国纪录原保持者田兆钟开始,他与邹振先是师徒。当时,北京正在办“邹振先三级跳纪录挑战赛”,所以我们那期“深度新闻”的题目是:《谁来完成第三跳》

  邹振先留给我更多的印象是,直率、热情,虽已56岁,仍帅气不减。他后来搬到龙潭湖新居,我也离开了体育馆路6号院,但同在一条街道上,仍能不期而遇。(本报记者 周继明)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刀锋战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