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人的大运 巴勒斯坦哈马兹:体育很奢侈很孤独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8月18日08:47  东方网-文汇报

  走出泳池,穿过运动员通道,拿起一条毛巾。半分钟后,当巴勒斯坦选手哈马兹·阿布杜出现在混合区时,他还喘着粗气,努力平息着呼吸。

  在混合区另一头的训练泳池旁,是挂满国旗的运动员休息区:美国队、澳大利亚队、瑞士队、中国队……但哈马兹却不知去哪里歇脚。整个巴勒斯坦大运会代表团就他一名运动员。没有教练、没有翻译、没有队医、没有新闻官。是的,只有他一人。

  在今天上午进行的男子100米蝶泳预赛中,哈马兹的成绩为58秒41,在62名选手中位列第45位。虽然无法晋级,但小伙儿对“打酱油”般的亮相并不沮丧,自嘲道:“这样也好,我想回家了,我有点想她。”她,是他的女友。

  只有一点不习惯:孤独

  一个人的代表团,哈马兹享受了特别照顾:一人一间。房间里没有电视,看电视必须到一楼活动区,小伙儿说,没什么,反正听不懂。

  他只有一点不习惯:孤独。“所有时间,我都是一个人,在大运村里,我很孤独;在房间里,我很孤独;去餐厅吃饭,我很孤独……”他一口气吐出四五个孤独。

  躺在床上,没有人说话,只能摆弄自己的iPhone手机,小伙儿对这玩意儿迷恋到“爱疯”的程度,无论是混合区、训练池,还是运动员通道,他始终不停地摆弄着手机。

  深圳的上午,耶路撒冷的凌晨,短信铃声,手机彩铃,串起了艳阳天与不眠夜。“我经常给家里打电话,给她打电话,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时间。”

  哈马兹说,自己只盼着比赛早点结束,早日回到耶路撒冷。毕竟,那里是家。

  爱深圳,更爱喧嚣的广州

  第一次来深圳,第一次参加大运会,但哈马兹对中国并不陌生。2008年,他曾经参加过北京奥运会,一呆就是半年。也就是那年,他去了广州,住了3个月。

  “那次中国之行,与这次真不一样。”他解释道,在2008年,除了他之外,还有一名叫扎克娅的女子50米自由泳选手,两人结伴而行,一路上可以聊聊天。而这次,只有他一个。

  对于深圳大运会,小伙儿礼貌地赞美道,这是个美丽的城市,但言谈间,他似乎更青睐广州,“我喜欢广州,喜欢广州的一切。”

  他说不清广州的魅力所在,就比划着描述他眼中的羊城:路不是那么宽,人很多,很热闹,还有很多来自家乡的朋友……说到底,他怕孤独,广州的喧嚣,慰藉了孤独的心。

  “我明天准备去广州。”小伙儿很是兴奋地说道。

  “可你后天还有100米自由泳比赛。”

  “没关系,我准备一早就去,下午3点左右回来,然后早点睡觉。”他嘿嘿一笑,就像没被抓到的逃课孩子,“我要给家人带点礼物,给她带条丝巾。”

  体育与和平一样,都很奢侈

  按赛程,男子100米自由泳将是哈马兹参加的最后一项赛事。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在3天后启程,返回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小伙儿爽快地分享着自己对比赛、对中国的感受,却唯独不愿多谈自己的家乡和学校。20岁的哈马兹来自约旦河西岸,就读于耶路撒冷的阿尔·奎德斯大学,攻读运动训练专业。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这些地名对于遥远的中国也不陌生,频频出现在有关暴力冲突的报道中。

  “我不想谈这些。”他低下头,似乎在回避痛苦。

  哈马兹说,在巴勒斯坦,体育与和平一样,都是奢侈品,“没有体育部门或大学替我支付机票和食宿费,所有的差旅费都由我一人承担。”他说,自己有一份兼职工作:教耶路撒冷的孩子们游泳,一个月除了生活费,所剩无几。这次来华的旅费是他3年来存下的家底儿。“但我得来,我代表着25000名巴勒斯坦大学生。”

  他记得,大运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仪式时,自己一人挥舞着巴勒斯坦旗帜,眼中饱含泪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哈马兹可能没读过这首诗,但应该明白这诗句的含义。  本报记者  赵博

  (本报深圳8月17日专电)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大运 哈马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