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跳水运动员“视网膜”隐忧 项目本身决定无法回避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7月25日04:52  扬子晚报

  连夺9金,中国跳水继续着梦之队的辉煌。跳水之美,在何冲、陈若琳们的演绎下,令人心醉。不过,辉煌背后,很少有人注意到,如同阿喀琉斯之踵一般,对每一个跳水运动员来说,跳水之痛同样无法回避。眼睛,这扇“心灵的窗口”,在每一次成功的跳跃背后,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眼睛,对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来说,其重要性都是无法取代的。但没有一项运动,会像跳水这般,对眼睛带来巨大的伤害。当运动员完成空中动作,笔直地以自由落体速度冲向水面时,他们的眼睛,依然睁着。而开着这扇“窗口”,只为了寻找最合理的落水点。

  从10米高台跳下,接近水面时速度为多少?60公里每小时。如此之高的速度,对于原本就脆弱的眼睛来说,冲击力可想而知。在医学上,甚至已经有了一个专门的词汇,跳水视网膜综合征。“在运动员入水的瞬间,由于受到水的巨大冲击力的影响,眼球发生变形,而玻璃体基底部组织因缺少弹性不能随眼球壁同步延伸,容易引起视网膜裂孔或脱落。”

  对于从小就练习跳水的运动员来说,训练和比赛中这样的画面已经重复了成千上万次。一层薄薄的视网膜,随时可能脱落。而且,一名跳水运动员运动生涯越长,带给眼睛的损害也可能越大。正如跳水队主教练周继红所说,每一名跳水运动员都值得尊敬。“跳水对眼睛的伤害确实存在,但这是项目本身决定的,无法回避。”

  明星的“噩梦”

  一层薄薄的视网膜,对于不少跳水运动员来说,有时候意味的,就是运动生涯的休止符。郭晶晶、胡佳、肖海亮、孙淑伟,这些中国跳水的奥运冠军们,都曾饱受眼睛受伤之痛。而每个人的伤病状况,几乎大同小异,全是视网膜受损。

  曾创造了无数奇迹与辉煌的“跳坛公主”郭晶晶,一直都饱受眼疾的折磨。1996年,14岁的郭晶晶就出现过视网膜脱落的情况,右眼视力仅为0.2。北京奥运会前夕,郭晶晶眼疾再次复发,很多人都认为郭晶晶将因此而无缘金牌,但最终郭晶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捧回了两块沉甸甸的金牌。而在之后,郭晶晶在一次被问到何时结婚时,说出的一句话令人感慨不已。“等医好眼睛再说。”

  退役后成功地进行了视网膜修复手术,郭晶晶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孙淑伟,在1996年一次训练中,视网膜周边严重撕裂,几乎导致他双目失明,最终只得提前退役。而悉尼奥运会跳水冠军肖海亮也曾患有视网膜穿孔,差点视网膜脱落。而2004年奥运会冠军胡佳,在2005年两眼视网膜相继脱落。尽管有心冲击北京奥运会金牌,但最终壮志未酬。

  职业的“代价”

  无数光鲜亮丽的荣誉背后,是一双双模糊的眼睛。对于中国跳水界来说,视网膜受损已经成了一种职业病。只要选择跳水,就必须要面对这种随时可能发生的伤害。在一次采访中,郭晶晶坦言,自己没有后悔。“跳水时间长了眼睛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要么就不跳了,爱跳水就必须去承受!”

  难道就没有好的办法加以防范?有,但也仅仅是减轻而已。对于跳水的伤病问题,周继红坦言,还是要以规范动作为主,“如果运动员入水时,水直接拍打到眼睛上,那受损害的程度肯定会很大。所以动作越规范、越到位,受到的损害相对会越小。”此外,运动员自我的防范意识,也很重要。

  最近几年,中国跳水队对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关注,可谓远超以往。现在体育总局跳水训练馆中已增设了灌气设备,往水池中注气,使水面出现很多小气泡,这就可以在运动员练习新动作时,减弱水压对运动员眼睛的冲击。此外,还定时为国家队重点运动员进行会诊。尽管如此,作为老大哥,如今在央视担任解说的胡佳还是提醒师弟师妹们注意眼睛的健康,“训练要努力,但一定别忘了,要爱护眼睛。”

  特派记者 刁勇(本报上海电)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专题 

更多关于 跳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