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梦想从短距离转项中长距离 黄丽骑往伦敦奥运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5月13日09:23  东方体育日报

  2011年环崇明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演绎着永不言弃的剧情,和三次登上领奖台的HTC冠军车手相比,围在路口观看比赛的百姓更关心在这群追逐的女孩中是否有一个是他们身边的人,是否有一个是崇明人,让他们有机会对着车队中的某个人喊上一句“加油”。在这上百名参赛选手中,有了一个名叫黄丽的崇明女孩,虽然她的公路赛成绩并不理想,但作为国家自行车队为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场地赛选手,黄丽的参赛让安静小岛有了一丝沸腾,也让更多人知道未来,或许他们会拥有第一个来自上海崇明的奥运会参赛选手。

  虽然从场地赛改练公路赛的难度极大,但对于黄丽来说,这只是她追梦路上的一个尝试,也可以说是一块跳板。由于她之前几年在场地赛上的杰出成绩,黄丽已经接到国家队6月份的报到通知,正式为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作冲刺。

  正像捷安特车队总教练沈金康所言,公路赛可以磨练一个运动员的韧劲,黄丽可以通过公路赛的训练,更进一步提升她在场地赛的水平。据了解,黄丽这次入选的是国家自行车队新组建的一个中长距离场地组。众所周知,中国女子自行车队的优势项目是场地短距离赛,在中长距离的比赛中,中国自行车队一直未有突破。为备战伦敦奥运会,中国自行车队特意选拔了一批新队员进入中长距离场地组,目标直指伦敦奥运会的比赛。

  和中国大部分女子自行车运动员一样,黄丽最开始的主项也是短距离,但为了能够追求更广阔的舞台,她毅然转型,改练中长距离。“像郭爽这样的运动员,当时我也和她一起竞争过,练的时候可能要想进奥运会,甚至夺金牌,但短距离竞争太大。现在转到中长距离,想看看有没有机会。”黄丽说。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自去年有意识改练长距离后,黄丽一下子变得爱漂亮了,她房间的床头上摆着各种隔离霜和一个叫“我的美丽日记”的面膜。从短距离改练到长距离,黄丽必须狠抓耐力训练,和几乎一直在室内训练的短距离不同,现在她必须每天在公路上骑车,一骑就要三四个小时,不管日晒雨淋,都不能停下来。

  黄丽说自己是一个还算能吃苦的孩子,出生于崇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确实是一棵能经得起日晒雨淋的杂草。自2003年离开崇明进入上海专业队训练后,黄丽一直过着游子般的生活。“因为上海没合适的训练环境,我们平时基本都在云南高原这些地方训练。春节的时候,在卡塔尔比赛,差不多一年多没回崇明了。”黄丽说。

  比赛日已经过去了两天,但黄丽还没回港西镇的家里看看爷爷奶奶,也还没有机会坐下来与自己的父母说上几句话。“其实我7号就到崇明了,但因为一直要和车队住在一起,所以一直没回过家。”黄丽没有时间回到近在咫尺的家,这两个比赛日,她的父母都出现在比赛的终点,无论女儿第几个冲向终点,迎接女儿始终是那几句最温情的家乡话。

  奥运会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如果能够代表中国自行车队参加奥运会,黄丽将成为崇明岛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据了解,此次黄丽进入国家队的主项是场地三公里团体赛,这是一个由三人组成的团体赛。

  为了团体排名坚持到底

  第一眼见到黄丽,记者们情不自禁地用“美女”来称呼她。头顶2011年全国冠军场地赛全能冠军、2011年环新西兰多日赛冲刺王等诸多荣誉,当这个地地道道的崇明姑娘回到家乡时,她一次次地被媒体包围。可惜的是,因为第一比赛日被倒地队员绊倒,黄丽受伤了,但为了团队在亚洲排名,她依然坚持着之后的每项比赛。

  自初一进入崇明体校,专项练自行车以来,她的主项一直是场地自行车,而且以短距离为主。而她真正接触长距离的公路赛,也就是去年11月份的事情。对于才练了半年的长距离公路赛的黄丽来说,此次参加环崇明岛自行车赛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检测一下自己的训练水平。

  2002年,黄丽开始进行专业场地自行车训练,2003年,她就拿到了全国青年比赛的冠军。“当时感觉自己还不是顶尖的水平,属于比赛型选手,运气好而已。”将冠军归结为运气,2007年,黄丽又拿到了城运会场地争先赛的冠军。之后她又代表上海参加各类全国比赛,拿到了不少奖项。

  黄丽最近一次在媒体上曝光是今年春节后的环新西兰多日赛。作为这项赛事的唯一一个中国参赛团,黄丽所在的捷安特自行车队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到新西兰,毕竟和欧洲强劲的对手相比,捷安特自行车队的实力还远远不如对手。抱着轻松的心态,才练了公路赛不到三个月的黄丽就创造了惊喜。在环新西兰自行车赛上,黄丽的平路冲刺总成绩名列第一,荣获这项赛事的冲刺王。“其实当时我连具体的记分规则都不太清楚,因为参加的公路赛还太少了。”说起那次的成功,黄丽仍谦虚地将荣誉归结为运气。

  加上此次环崇明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黄丽也算见识过不少世界级的公路自行车好手。当被问及我们中国自行车手和她们的差距时,黄丽坦言道:“和她们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她们的技术、控耐,整体能力都是蛮强的。像绕圈赛的转弯,很多人都不敢转,他们不用刹车就转过去了。场地车是不刹车的,是死轮的,练公路时间太短,感觉还差很多。场内和公路的技术要求不一样,室内就一个圈,公路有山、有坡,要复杂得多。”(本报记者 黄靖宇)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自行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