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全民爱乒乓50年热度不减 国球影响力超越体育

  国际乒联3月底公布的一份报告说,3月下旬在中国广州举办的大众杯国际乒乓球精英赛,两天电视转播收视高达7000万人次。有报道说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都对这个数据感到相当吃惊,其实乒乓球在中国拥有这么多的观众缘于“国球”在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50年前的那个春天,1961年4月,我国首次举办世界大赛——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勇夺三项世界冠军,乒乓球从此在全国大热。舶来的乒乓球运动在中国历经50年长盛不衰,逐步演变成“国球”,半个世纪的岁月,围绕小小球台发生了许多传奇故事,国球在中国的影响力超越了竞技体育的范畴。

  举国协力争冠军 “国乒108将”功不可没

  1960年7月,为了备战次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国家队在原有基础上,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集训区选调运动员,包括徐寅生、李富荣、庄则栋、张燮林、邱钟惠等人在内的“国乒108将”齐聚北京大集训。在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通过“国乒108将”这个战斗集体共同的努力,在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上一举夺得男单、女单和男团3项世界冠军,迈出了中国乒乓球50年长盛不衰的第一步。

  每每谈起中国乒乓球队的崛起,自然会想到容国团、徐寅生、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邱钟惠、林慧卿等世界冠军。其实,中国队取得的冠军无论是团体还是单打都是“团体冠军”。“国乒108将”到北京集训备战世乒赛,为的是祖国的荣誉,人民的愿望,多少人牺牲个人名利,甘当主力队员陪练。19岁从印尼回来报效祖国的李光祖,队里让他模仿匈牙利选手的打法帮助主力队员练球,他毫无怨言。他回忆说:“那时候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但是队员们一心想着为了祖国,祖国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党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二十六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庄则栋回忆说,为了对付日本乒乓球队发明的秘密武器——弧圈球,队友胡炳权、薛伟初、余长春、廖文挺等凭借多年的打球经验,模仿日本弧圈球打法,帮助主力队员适应弧圈球。当时拉弧圈球的运动员少,需要适应弧圈球的运动员多,他们不辞劳苦,努力坚持。陪练队友不争名、不争利,很辛苦,为的是国家荣誉。庄则栋走上领奖台捧杯的时候发自肺腑地说:我是代表我们的集体领奖!

  小球推动大球 “乒乓外交”轰动世界

  197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乒赛。当时中美关系已经有了缓和的迹象,但究竟以什么作为最好的媒介,来改善两国的关系呢?中国领导人认为世乒赛是很好的契机。 

  4月4日,美国球员科恩无意中搭上中国球员的交通车,庄则栋主动赠送一幅绣有黄山风景图的杭州织锦给科恩,科恩后来回送庄则栋一件带有和平标志的运动衫。这一戏剧性事件顿时成为轰动性新闻。4月7日,毛泽东在比赛闭幕前夕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尼克松立即同意了中方的邀请。1971年的春天,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实现了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中美两国的乒乓球友谊赛在北京上演,留下的政治影响却向太平洋两岸散播开来,为中美人民的交往和中美两国的外交突破敲开了大门。这就是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人民日报在纪念乒乓外交35周年时评论说,重温“乒乓外交”,人们认识到,人民之间的友谊能够改变世界、创造历史。

  “人生能有几回搏”乒乓精神国人财富

  1959年4月5日,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上,容国团在男子单打决赛中击败匈牙利选手西多,获得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没有世界冠军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的名字刻在了象征乒乓球男子单打最高荣誉的圣·勃莱德杯上。

  乒坛名宿徐寅生说,容国团带给新中国的不仅仅是首个世界冠军,最为重要的是他的那句“人生能有几回搏” ,至今都是体育界的名言,这句话鼓舞了不知多少中国运动员勇夺世界冠军,自己就是在这种精神下成为世界冠军的。

  正是在容国团精神的激励下,庄则栋和队友们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也要拿世界冠军!之后,庄则栋连续3届获得世乒赛男单冠军,成为世界乒坛又一位风云人物。

  一句“人生能有几回搏”,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句话不仅是激励体育健儿的经典之语,更是无数青年人的座右铭。这种拼搏精神不断传承下去,已经超越体育界,成为国人奋斗的精神财富。

  如果问乒乓球运动员中,谁最完美地传承了容国团的拼搏精神?可以有许多候选人。第四十六届世乒赛男团半决赛决胜盘,刘国正在日本大阪上演力挽狂澜的一幕,堪称国乒拼搏经典。面对技术实力高于自己的韩国名将金泽洙,刘国正硬是挽救7个赛点实现逆转,为男团涉险晋级决赛立下大功。第四十六届世乒赛,强大的中国队包揽7项冠军,刘国正一战成名,风头之劲不亚于获得一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

  鼓励孩子上阵挥拍 球迷建议设立乒乓健身月

  记者观察发现,现在经常打乒乓健身的群体,中老年是主力军。业余乒乓球比赛,还可以看到梁戈亮、卢启伟等前国手名将的身影,球台前却鲜见青少年选手,乒超比赛观众也是中老年为主。中国乒乓热,热在中老年。如今乒乓球运动在青少年中呈现两极分化,要么受过专业训练,要么干脆一点儿不会,乒乓球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远不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记者来到北京和平里社区乒乓健身园,这里露天支起20多张木质球台,会员超过3000人,这样规模的乒乓健身场地在北京可算是首屈一指。65岁的退休教师张先生说,自己十分喜欢乒乓球,从小学四年级,10岁的时候就接触了乒乓球,虽然60多岁了依然每天都在打乒乓球,风雨无阻,身体好受益于打球健身。他还把8岁的外孙送到体育馆专业学习乒乓球。70岁的程先生告诉记者,乒乓球桌子都是会员每年交的会费买的,健身园成立12年了,推动了国球的普及,很多刚开始不怎么会玩的现在玩得相当好,许多人体验到乒乓健身的快乐。今年45岁的姜先生说,打乒乓还有一个好处,以球会友,认识很多新朋友,锻炼身体还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几个老球迷七嘴八舌,聊起国球十分兴奋,说到北京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到今年4月就整整50周年了,有人就建议,何不把每年4月定为全民乒乓健身月,让更多青少年喜爱乒乓球运动?“国球”长盛不衰乒乓球爱好者该有个节日,这也符合国家倡导全民健身的大趋势。  

  第二十六届世乒赛

  1961年4月4日至14日,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周恩来、邓小平、贺龙、李富春、陆定一、罗瑞卿、罗荣桓、沈钧儒等出席开幕式。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优秀选手进行了精彩的比赛。最终,中国乒乓球队获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庄则栋、邱钟惠分别获得男、女单打世界冠军。

  这届世乒赛是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办世界大赛。为了承办这一赛事,国家在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拨专款在京城东郊新建了一座可容纳1万多人的体育馆。国家体委经过层层选拔,抽调全国的乒乓高手都集中进行强化训练,到1960年底集训总人数达108人。当时,国内还处在三年困难时期,食品供应非常紧张,连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都带头不吃肉,但对运动员们给予极大关怀。赛前,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还专程去看望运动员们,亲自做思想工作,缓解大赛压力。

  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我国乒乓球队成长壮大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一个转折点。一些西方报刊说:中国结束了日本称霸乒乓球坛的地位,执掌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牛耳。的确,从那时候起,我国运动员在多项世界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开创了国球的辉煌时代。(本报记者 王继晟)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