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术别为入奥折腰 文化梳理比入奥价值更大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5月20日12:01  辽宁日报

  关键词:武术入奥

  尽管从2001年开始,中国体育界一直在努力运作武术进入奥运会,但却屡屡受挫,即使是在家门口进行的北京奥运会,武术也没能成为比赛甚至表演项目,最终仅以“特设项目”的身份出现。

  其实,从目前一个项目成为夏季奥运会的硬性条件看,武术已经没有问题。目前的国际武术联合会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团体会员,远远超过国际奥委会规定的标准;世界武术锦标赛办得很热闹,而且持续、稳定;国际武术联合会也是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体育组织之一。

  申办2004年奥运会的意大利罗马曾经允诺,如果中国支持罗马主办奥运会,而且罗马申办成功,将把武术列入奥运会表演项目。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多次把中国人希望武术入奥的强烈愿望当成申奥拉票的公关行动。但如今,中国已经不需要靠别人的允诺来推进武术入奥的脚步。

  武术不入奥死不瞑目

  中国武术界人士的武术入奥愿望最为强烈,易剑东说自己接触过很多院校的武术工作者,其中有年近花甲的教授,也有正值中年的学者,还有习武的年轻人,大多数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希望武术入奥的感情。有些武术工作者甚至说出“武术不进入奥运会,我死不瞑目”的动情话语。

  其实,对于武术入奥,国际上的反响远没有我们期待的那样大。北京奥运会之前,一家美国体育杂志上刊载了一幅漫画,一个狭窄的门牌为奥运会的门口,站着一位身穿多个口袋衣服的绅士,这位绅士口袋里装着很多卡片,卡片上分别写着高尔夫球、滑水、保龄球、国际象棋等,结果他根本挤不进狭窄的奥运会之门。可怜的是,这幅漫画居然没有提到武术。易剑东讲过一个故事,他曾看到一位武术教授的研究课题,说调研了国际体育界人士,大家一致认为,武术应该进入奥运会。可是后来发现,那些所谓的“国际体育界人士”几乎没有一个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多数是武术界人士,准确地说,是各国各地区武术联合会人士。

  其实,比起搞武术研修的专家,我们不少体育界的领导者,也强烈希望武术能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他们的动机很“功利”——武术如果能进入奥运会,中国人拿金牌的概率极高。因为奥运冠军的数量是“政绩工程”的重要评判。剥去他们“为国争光”的外衣,在许多体育人士心目中,奥运会至高无上,而武术不过是他们夺取奥运金牌的载体。

  其实,一些传统武术的继承者并不希望武术进入奥运会。因为目前中国武术界面临着一个严峻现实:官方和院校武术发展势头迅猛,传统武术勉强维持。就连民间武馆也不得不“皈依”目前官方的武协。那种纯粹以练武为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只剩下一些坚持武术健身的中老年人在支撑着我们的武术门面。在武术体育化和商业化的大背景下,在武术一体化和机械化的情境中,无比博大的武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整齐划一,越来越简单明了,越来越惊险好看,越来越容易量化和评判,而武术真正的精髓已经丧失殆尽。如果那些套路武术进入奥运会,那么传统武术狭窄的生存空间还要面临打压。

  萨马兰奇为何冷淡武术

  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对中国一直很友好,包括鼎力支持中国申办奥运会。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们从没听到过萨马兰奇有关支持武术进入奥运会的任何言辞。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中国访问,曾专程拜访少林寺,而且对“禅宗少林”的大型表演赞不绝口,但对武术入奥,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虽然身兼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但他对武术入奥也没发表过高调的讲话。中国奥林匹克之父何振梁虽然在国际奥委会享有极高声誉,但我们从来没有在媒体上看到他向国际奥委会呼吁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言辞。

  其实,奥运会的特殊文化品位使其在多大程度上无法实现与中国武术的对接。审美、力量、极限、速度、协调、身体能力表现、精神意志张扬、贵族特性体现等,是当前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基本特点。套路武术如何在美感和文化性等方面超越体操和艺术体操?散手如何在技击性和中国文化性等方面体现出比拳击更大的优势?这是武术完成与奥运会对接的课题。在一次小型学术座谈会上,何振梁曾就这一课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中国武术要与奥运会对接还有许多实质性问题需要解决——如何保持中国武术的民族文化特色;将中国武术的哪一部分推向奥运会;中国武术补充奥运会的什么价值缺憾;中国武术如何完善比赛体制。

  当然,中国国力和中国体育的实力也是武术入奥的一个重要前提,这两项硬指标决定着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将直接关系到具体投票表决时,各国和地区奥委会委员的赞成票指向。

  2005年7月,国际奥委会全会曾讨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项目设置问题,当时有些意外地把棒球和垒球项目“踢”出了奥运大家庭,但在关于一些新项目进入奥运会的问题上,最终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后只好暂时“谢绝”所有试图进入奥运会的项目。易建东介绍说,“我看了一些相关材料,了解到美国人比较‘牛’,经常不大重视奥运会棒球比赛,这使很多国际奥委会委员对此很反感。而且奥运会棒球比赛的水平确实不高,垒球也因此受到牵连,被一同‘撵’出了奥运会。 ”

  按照国际奥委会目前的规则:夏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是15至28个大项,东道主没有增设新项目的权力。当年日本和韩国分别把柔道、跆拳道弄进奥运会,凭借的就是东道主特权,而且当时国际奥委会还未对奥运会项目进行严格控制。

  所以,我们今天讨论武术进入奥运会要比当年柔道、跆拳道入奥难度更大。

  学者争锋:选好项目入奥

  康戈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武术作为特设项目,走进了奥运赛场,获奖者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亲自颁奖的待遇。武术虽进入奥运会,但未被列为北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仍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武术之所以未能入选,主要原因是中国递交武术项目进入奥运会的申请时间在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之后,未能达到国际奥委会宪章中规定的8年以上的时间要求;同时,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已经很多,在没有去除部分项目的情况下,不会再增加新的比赛项目,所以武术未能成为北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武术欲进入奥运赛场,可以借鉴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申请的经验,将武术中部分拳种分列出来,进行逐一申请。

  梁以全:武术进入奥运会,这是中国莫大的光荣。在我的晚年,能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尽自己一份心意,就知足了。为促成武术入奥,我们自身应立足于加强研究武术,加大训练力度,同时还要多办一些少林拳的国际武术教练员培训班。

  林鑫海:武术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对于入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入什么?怎么入?大可不必急于求成,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可以以枪法对扎攻防竞技为运动形式的长枪单项作为武术入奥的重要项目,或再配以拳术套路项目。

  关键词:武术的原生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卢元稹说:“武术与中医、道学密不可分,竞技比赛只是武术很小的一部分。由于官方体育一直奉行锦标理念,民间武术失去了滋养的环境。 ”中国武术原有三大功效:健身、养生、防身。当武术进入竞技体育领域后,其健身、养生功效会逐渐被弱化,而防身功效也被异化为技击。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中国武术文化讲究点到即止,以防御性为主,而技击则带有明显的攻击性,包括武侠小说、影视作品 对于武术技击功能的夸大,这是竞技体育带给武术原生态的异化。

  武术进入奥运会,必然要制定严密的规则,比如说武术套路。目前的武术套路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现代体育融合的一种锻炼形式,它在内容上是传统的、民族的,但在形式上是现代的、中西通用的。对于中国武术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如果不修改规则,就无法被国际接纳,从而进入奥运会;可一旦将武术变为整齐划一的套路,武术的原生态必将遭到破坏。

  少林武当峨眉金顶论剑

  传说,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一部分,武侠小说、影视剧中的很多素材都是由此而来。比如少林棍术起源的故事:元朝末年,一群红巾军来到少林寺,少林僧人被打得一步步后退,就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伙房跳出一位烧柴僧人,手拿火棍,一只脚踩在少室山,一只脚踩在太室山,火棍一挥把敌人通通赶跑。这位僧人就是 “紧那罗”,传说他是少林棍的创始人,从此少林把他称做 “紧那罗王”。这个故事很有代表性,既有惩恶扬善,又有神奇武功。这就是中国武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武德,也是中国武术原生态最重要的情愫。

  可以说,武侠小说、影视作品已经破坏性地扭曲了中国武术,因而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武术印象其实是一个幻象,用这个幻象来涵盖中国武术,这个误读已经久远而且深刻。为此,中国武术界一直没有放弃还原真实武林的努力。由武林三大代表门派——少林、武当、峨眉共同发起的“金顶论剑”便是以此为目的的。在这个重现武侠小说情节的“金顶论剑”中,各门派为了避免争强斗狠,破坏“天下武林是一家”的宗旨,采取的是“文斗”的方法。少林派亮出了绝技——少林童子功和刚猛的少林震山棍、少林十八般兵器;武当派使出了至柔的太虚剑、逍遥掌、沾衣十八跌;峨眉派则展示了猴拳、剑手、峨眉刺等绝学。在这次“金顶论剑”中,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流派代表共同发出“武术健身”的倡议书,倡导全民健身,弘扬中华武术。

  普京:我看到了纯正的少林功夫

  武术博大恢弘,是冷兵器时代和农耕文明时代盛行的文化,它的搏杀技艺往往是一种终极的较量,以生死为最终的决断。现代竞技体育中的格斗术则有着严格的限制,体重级别的区分、护具的设置、禁止攻击部位的限制,都与传统武术的搏杀技艺格格不入,铁裆功在当今武术竞技中根本不需要,因为裆部禁止攻击,而这种技艺在冷兵器时代是防身的绝招。可以说,几乎任何一种当今竞技范畴内的格斗和搏击都没有冷兵器时代武术规则的自由度大。

  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签订生死状的打擂,其比赛规则除限制暗器使用外,几乎全面放开,套用现在的名词是:以决生死为终极目的的格斗比赛。但是,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武术比赛,当然不能达到武侠小说里描写的效果。一些观众没有注意区分这两者的差别,一味地希望看到影视剧中的一招制胜场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在WMA首场比赛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位记者曾问副总裁判长韩健中,为什么比赛中没有出现一招把对手打趴下的情况?韩健中现身说法,立刻与广州永侠的一位获胜选手简单过了几招,全是在瞬间令对手倒地。这不是事先安排的,而是即兴之作。一位比较健壮的记者对此提出质疑,但韩健中叫记者和他过招,记者却怯场不敢上前。

  “天下功夫出少林”,那是电影《少林寺》给少林带来的功名。不过,对于少林“禅宗”武功哲学通晓的人并不多。习武源于人类争强好胜的本性,但也助长了骄横霸道之心。武林之人游走江湖,往往胸怀“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壮志,拼命练功,以期成为天下第一强者。这种精神正是达摩《入道四行经》所要勘破的“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禅师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 ”对于少林禅学和少林功夫的关系,金庸借一位道行和武功极高的少林杂役僧之口,作了很精彩的说明:“少林寺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须知佛法在求度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要求武功绝技练得越多,相应的也就要求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才能化解由习武而来的戾气,否则伤人害己。 ”

  2006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访华时,特意来到少林寺拜访。出于安全考虑,普京没有和少林僧人过招,而是在方丈的陪同下,来到僧人坐禅的地方——禅堂。此时,正值僧人们打禅七,即使总统来访,这些“禅和子”(常年坐禅者)依然遵守禅七规矩,照常打坐十几个小时。这些常年坐禅者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给普京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释永信方丈说,“普京总统通过翻译告诉我,他看到了纯正的少林功夫,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少林文化。 ”

  学者声音:文化梳理比入奥价值更大

  姜娟:武术应该进入奥运会,这样可以给太极等武术流派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当然,如果进入奥运会,可能会出现竞技武术脱离传统武术的后遗症。

  肖复兴:与其适应规则勉强努力争取,不如寻找中国武术的精髓,还其本质。和很多传统一样,中国武术也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困惑,现在中国武术的地位漂移不定。中国武术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希望有识之士发掘武术的内涵,普及民众。

  易剑东:武术的文化源远流长,武术的门派纷繁众多,如何将博大宏富的武术推向世界,这确实需要一番文化梳理、理论论证、实践检验的过程。当武术难以进入奥运会之时,不妨换一个思维视角,东方人体文化国际研修大会和世界太极养生修炼大会是否可以成为武术走向世界的主流呢?即使今后武术的某一部分内容入主奥运殿堂,群众性武术研修活动仍然要持续,而且应该得到大力扶持,它的国际影响力甚至有超过奥运武术的可能。到那时,或许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个中国武术或者东方人体技艺的专门运动会,成为与西方文化渊源深厚的奥运会分庭抗礼的全球性盛会。

  关键词:武术走向世界

  2008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拥有122个会员协会,目前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38个。尽管没有叩开奥运会的大门,但武术走向世界的脚步并没有放缓。国际上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段位制,以期使武术竞赛更为规范。

  康戈武认为,武术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传统与时尚既相互对应,又相互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也是一种时尚。传统是需要发展的。让传统与现代统一,历史与时代统一,我们的本土化与世界统一。

  如果这“三个统一”做好了,我们过去的传统就会发展成为今天的时尚,今天的时尚就会发展成为将来的传统。如果忽视传统文化,那等于是把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民族责任丢掉了。

  一只风靡全球的功夫熊猫

  最近,中国功夫影片因为一只熊猫在西方再度盛行起来。

  以前流行的中国功夫电影,都是东方人拍摄的,这些电影不但在亚洲创下了良好的票房,在西方也迷倒了不少观众。西方电影人对中国功夫着迷的也不乏其人,像另类导演昆丁·塔伦迪诺(Quentin Tarantino)就是典型的“功夫迷”,他自青少年时代便迷恋香港拍摄的中国功夫电影。昆丁出品的血腥大作《杀死比尔》,就是他向自己心目中的天皇巨星李小龙致敬的作品。

  昆丁的“致敬”太个人化了,高速暴力和杀戮是他对中国功夫的误读。而对于李小龙的功夫哲学,昆丁则缺乏深层次的认知 (规避杀戮和血腥),这导致《杀死比尔》更像是西方版的暴力动作片。

  有别于昆丁的作品,大名鼎鼎的“梦工厂”花费5年时间,制作推出了向中国功夫致敬的动画影片——《功夫熊猫》。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功夫的另一种解读。影片里面的功夫学习和打斗,令中国武术界人士赞不绝口。如果不是典型的西方编剧风格和搞笑场面,中国观众很难相信这部影片是西方人制作出来的。因为《功夫熊猫》中的很多场景让人想起了《英雄》、《卧虎藏龙》等中国经典电影构思。熊猫和雪豹对打的镜头,暗合了《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里的经典对战。

  一部中国功夫影片的衍生品《功夫熊猫》席卷了全球票房。它与李小龙的功夫片不同,也区别于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美国人把他们理解的中国功夫用熊猫“卡通”了一下,便在全球既卖了座,又卖了好。这只熊猫做成了中国功夫行销世界的最大一笔买卖,因为文化上的认同和渗透,打通了中国功夫真正走向世界的走廊。

  迈出国门当心武术失真

  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每年到中国的外国人中有1/3是冲着中国功夫来的。现在国门大开,统计这个数字着实不易。

  这是一个官方给出的数据,全国有近1万所武术校馆,近1000万名学生在潜心习武,有8000多万名武术爱好者正在习练各种武术项目。在国外,华人开设的中国武馆不计其数,而习练中国武术的“老外”,据保守估计也有300万人。

  从历史上看,中国武术与世界的几次交往都获得了成功,如今的东南亚依然有习武传统。在印度尼西亚,太极功夫深入人心,这使武术附带的不少中国文化在印度尼西亚也流行起来,特别是中国文字的使用十分频繁。

  当然,在武术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难免泥沙俱下,在我国的几所体育院校,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出国之前的教师原先并不懂得武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成为了国外的武术教师。在某些“武师”手握大把美元、欧元、英镑的时候,中国武术已被这些人用铜臭气给玷污了。

  民族文化要成为世界大型活动的内容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尽管萨马兰奇强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不同民族毕竟存在语言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一种民族色彩鲜明的体育文化要步入世界,不可能不进行某些适应世界需要的改革,这种改革又不可能不对自身文化特性有所抑制。这种代价包括,必然要付出的和可以尽量避免付出的。它需要管理者、组织者具有极高的世界体育文化和民族体育文化的宏观把握能力。在柔道、跆拳道进入奥运会后,其“奥运效应”留下的后遗症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目前,院校武术的发展已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民间武术的发展,由于全运会金牌战略,被列项的武术种类变成了专业化训练的模式,而民间的武术传承和推广则被逐渐弱化。今后,如果武术进入奥运会,那么非奥运项目的武术内容更容易被边缘化。

  所以,中国武术界有识之士提出:别让奥运挡住武术前行的视线。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的程大力是这一观点的积极鼓噪者,这位中年武术研究专家在他的《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中鲜明地表明了这一观点:中国武术与西方近代体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应把西方体育模式生搬硬套到武术身上,否则会造成武术的失真,进而影响武术的科学本质。

  学者声音:推销武术选好切入点

  易剑东:对于中国武术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外国人理解其文化性是不可能的,如果要向外国人“推销”武术,我们至少要在具体操作层面和组织层次上作一些改革。当前中国提出“武术经济”,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是一种利用市场经济资源、人才、市场配置优势发展武术的良好愿望,它不仅有利于我们拓展海外武术市场,还将对中国武术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弘扬起到推动作用。

  梁宏达:目前武术推广的可操作性不强。我认为推广武术必须靠国家行为,如果是民间比赛,政府监管的作用十分重要。搏击的刺激可谓武术比赛的商业价值所在,但是为了追求刺激,观赏性和安全性之间是绝对矛盾的,因此一定要有政府监管。不过武术根本没有形成像自由搏击那样的系统规则,所以现在并不具备广泛推广的能力。(主笔本报记者/李翔)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武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