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帆板界多对“夫妻档” 他俩曾让“风之后”称臣

帆板界多对“夫妻档”他俩曾让“风之后”称臣

钱红和李科如今依然活跃在中国帆板的一线,而他们的女儿从小就很有运动天赋。

  3月20日~29日,第14届亚洲帆船锦标赛(广州亚运会测试赛)将在汕尾广东海上项目训练中心举行,此次赛事设14个比赛项目,从赛区、场馆、赛事运作等各方面,都将是广州亚运帆船帆板比赛前的一次全面演练,而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的帆船帆板选手也将趁此良机熟悉比赛场地。趁此良机,我们先来全方位了解一下帆板这个项目。

  帆板界多对“夫妻档”

  说到帆板的“夫妻档”,不少人第一时间肯定会想到香港的李丽珊与黄德森,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女子帆板金牌得主李丽珊被称为“风之后”,她与同是帆板运动员的丈夫黄德森的爱情故事在帆板界为人津津乐道。如今,退役的李丽珊深居简出,在家相夫教女,不时会为体育事业发展呐喊出力,而香港也早就诞生了新的“风之伉俪”——陈慧琪与何智豪,两人还双双出战了去年的十一运,何智豪为出战北京奥运会的陈慧琪当陪练、扛帆绑板也被传为佳话。

  但你知道吗?中国帆板界还有一对响当当的“夫妻档”,而且,在中国的亚运史上,他们更写下了极为绚丽的一笔,相信是李丽珊与黄德森都艳羡不已的。在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上,钱红和李科这对热恋中的情人双双夺冠,包揽了男女帆板的金牌,更巧合的是,当年,他们战胜的正是同样携手出战的一对香港恋人——李丽珊和黄德森,而1996年,钱红和李科也双双代表中国队出战亚特兰大奥运会。

  1988年,一个是说话会脸红的小伙子,一个是倔强的女孩,两人在国家队认识,说不上“一见钟情”,但彼此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就是日久生情、相知相爱,如今,钱红和李科双双在宁波帆板队执教,他们的女儿今年也7岁了,很有运动天赋,协调性特别好,大家都说绝对是练帆板的好苗子,但夫妻俩还是希望孩子先读好书,将来能有更多的选择。

  钱红除了教练的工作外,还经常担任帆板比赛的裁判,这次帆船亚锦赛,钱红也是裁判之一。

  只把银牌留给李丽珊伉俪

  1994年广岛亚运已经过去16年了,钱红还忍不住笑。当时,他和李科正在热恋当中,李科的最大对手就是李丽珊,而钱红、黄德森同样是金牌的有力争夺者,幸运的是,最终钱红李科双双夺金,而李丽珊和黄德森齐齐挂银。

  而相比于李科赢得较为轻松,钱红的夺冠并不容易。因为在倒数第3轮的时候,他因犯规被判罚,竟一下子从第1名跌到了第4名。那天晚上,钱红是整夜都睡不着,什么都想到了,尽管当时的领导都安慰他,让他放下包袱,但一辈子可能就一次亚运夺金的机会,自己也不可能放过自己,而李科无疑就是最明白钱红的人。所以李科很自然地给他减压,但有意思的是,一方面,李科让他“随便”、“放松”、“深呼吸”,另一方面又交代他“起航要冲出去”、“拼命地摇”。所幸的是,钱红最后也扛过来了,才完成了“夫妻双双把冠夺”的历史性一幕。

  不过,钱红认为那届亚运会他们夫妻之所以能够双双夺金,关键还是中国帆板队找对了“突破口”。原来,1993年全运会的时候,钱红和李科使用的器材并非1994年广岛亚运会规定使用的器材,而且规则也变了,全运不能摇帆,广岛亚运会可以了,直到1993年11月广岛亚锦赛的时候,他们才第一次见到了米氏板。虽然备战的时间不多,但中国帆板队动用了一切科研力量,对米氏板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亚锦赛,也发现了广岛亚运赛场风小、浪小的特点,于是,摇帆的技术及其体能的保障就被确认为“唯一突破的途径”,就此,中国帆板队展开了针对性十足的训练备战。而钱红和李科最终也掌握了摇帆的要领,加上比赛时天公也作美,夫妇俩终于心想事成。

  中国帆板需要对抗大风

  参加完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钱红和李科在1997年退役,然后结婚,十多年来,夫妇俩并没有离开帆板,也始终关注中国帆板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的表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钱红以裁判的身份在青岛奥帆赛场现场见证了殷剑夺得了中国代表团历史上首枚帆板奥运金牌。

  钱红认为,这些年来,中国帆板始终处于世界一流的水平,而这主要是跟中国帆板队的“奥运争光计划”极具针对性有关,从器材到场地,中国队都跟进得很快,分析得很透彻。例如目前中国帆板队主要选择福建东山作为训练场地,主要是因为那里的大风大浪、天气和水流环境跟伦敦奥运帆板赛场的最为相似。跟十多年前相比,中国帆板现在是人才济济,队伍庞大,全运会刚结束就组队备战伦敦奥运,投入也大多了。

  不过,从裁判的角度,钱红也敢于为中国帆板挑刺。他认为中国帆板的优势始终是小风技术出色,领先外国选手不少,但我们在大风技术上跟外国选手还有较明显的差距。钱红认为,假如走极端的话,取得好成绩只会是偶然的。钱红进一步指出,由于运动员的年龄、个性、技术等原因,你很难要求他们大风小风天“通杀”,但最好是能够接近一点,更稳定一点。因为比赛10天下来,每天的天气和水流不可能完全一样。而钱红相信,虽然影响大风技术有很多因素,但想提升大风技术还是可以的,多向老外取经,针对器材特点、体能、心态等方面在训练中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全面一点还是有可能的。

  来自广东的世界杯冠军陈佩娜:

  当年因身高而结缘帆板

  普通练习者一周可破浪

  广东帆板的水平多年来始终处于全国前列,中国第一位帆板世界冠军张小冬出自广东湛江,张楚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了女子第7名,而多哈亚运会男女帆板冠军陈丽娜和姚欣浩均来自广东汕头海门,而2009年,同样来自广东的陈佩娜也成为中国女子尼尔级帆板的首个世界杯冠军,也是中国尼尔级帆板的首个世界杯冠军,她也被看好成为北京奥运金牌得主殷剑的“接班人”之一。

  陈佩娜并没有出现在汕尾的本次亚运测试赛上,这段时间,她将前往美国参加一个体能课程,下月下旬,她将前往欧洲参赛。作为广东运动员,陈佩娜曾经长时间在红海湾训练,对即将承办广州亚运会帆板比赛的这块海域是最熟悉不过了,今年的亚运会真正是在家门口举办,“地头蛇”陈佩娜当然希望能够代表中国队出战,何况,奥运会和世锦赛之外,亚运会也是一个运动员完成“大满贯”必须要参加的比赛,当然,陈佩娜首先要战胜的还是众多国内的帆板高手。

  陈佩娜的“入行”很“随便”,当时她还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教练到学校来挑人去学帆板,她仅仅因为身高不错而入围,而她参加训练的第一课竟是学游泳。而帆板给陈佩娜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很好玩,而且简单易学,她逐渐沉浸其中。

  陈佩娜说,其实如果不追求摇帆的技巧,不追求通过摇帆获取的速度,一般人玩帆板还是很容易“上手”的,因此国内也有不少航海俱乐部有教大众玩帆板的项目,像青岛、汕尾等地,而且便宜的帆板器材也是一两万人民币就能买到,所以帆板这项运动将会越来越容易开展,毕竟,扬帆出海,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

  玩帆板不要随便冒险

  秘笈就说不上了,陈佩娜倒是为大家介绍了“玩”帆板的一些“捷径”。首先当然不要贸贸然就上板,而是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例如如何把帆拉起来,如果没有经过提点,一般人都会觉得费很大劲都拉不起来,但只要掌握了要点,这将变得轻而易举。一般在教练的指导下,一周就能掌握基本技巧,能在小风中划浪而行了。其次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平衡能力,而平衡力也是可以通过很多陆上训练去提升的,此外,跟很多运动一样,帆板也是需要很多辅助训练的,体能就是重要的保障。最后,当然是要注意安全了,海面环境不好当然不要冒险了,万一翻船掉到水中,你必须保持镇定,不要慌,避免被帆盖住,及时抓住桅杆浮出水面即可,而这一般是无须进行专门培训的,只要你意识到和加以注意就行了。

  中国帆板首位世界冠军张小冬:

  与大海搏斗

  最有魅力

  张小冬是1984年第11届帆板世锦赛冠军,是中国帆板的第一位世界冠军;1990年她获得第11届亚运会女子帆板冠军,是中国第一个女子帆板亚运冠军;1992年她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帆板银牌,为中国帆板队赢得了第一枚奥运奖牌。如今,张小冬是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的副校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在青岛奥帆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工作,服务奥运。

  张小冬认为帆板的魅力在于接触大自然,与大海永不停歇的那种搏斗。

  帆板运动的发展史虽然不如帆船那样悠久,但帆板器材结构简单,造价便宜,因此帆板运动更容易开展。帆板如一叶“扁舟”行驶在碧海蓝天之中,玩法多端,讲求技术,与风浪搏击,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使人的体力、耐力、平衡力与灵敏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亚运会比世锦赛还难

  世界冠军都拿过了,还会在乎一枚亚运会金牌吗?张小冬告诉你,亚运会比世锦赛还难。

  1990年,亚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当时的热度不言而喻,能够参与其中并赢得金牌,肯定是每个运动员梦寐以求的事情。1984年,张小冬还很年轻,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她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夺标的压力,一心只想着发挥出自己应有水平就行了,因此比得非常轻松,于是,世界冠军的头衔在她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从天而降,竟有点幸福来得太突然的感觉。而能够在6年之后出征北京亚运会,张小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为国内选拔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超亚运会比赛本身,年轻选手的冲击,各方面的压力,头上的世界冠军头衔等等,让她不得不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去训练和准备。好不容易上了亚运赛场,对手水平倒是有限,反倒是自己给自己压力,毕竟是大型的综合运动会,还是在家门口举办的,不容有失啊。

  练帆板看头脑和心理

  自张小冬在1984年夺得世界冠军后,中国的帆板运动员水平就始终位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女子帆板方面,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香港代表团的李丽珊就成为第一位夺得奥运帆板金牌的亚洲选手,殷剑继2004年雅典奥运的银牌后又赢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

  张小冬认为,中国的女子帆板选手之所以更出色,这跟她们常年与男运动员一起训练,付出一样的努力有关,在训练的保障方面,中国选手也比国外的很多选手优越,而中国女性也是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帆板运动的技术特点是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灵活性、临场判断等要求更高,它并非一个纯体能的项目,而这些都跟中国运动员的体质和特点非常吻合。

  作为过来人,张小冬认为一个优秀的帆板选手最应具备的是灵活的头脑和出色的心理素质,然后才是体能、技术、学识。因为帆板是海上运动,需要临场应变,没有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说到学识,因为帆板运动涉及天气、水流、物理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懂得更多,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项运动。在技术方面,张小冬认为中国选手还必须注重全面性,大风小风技术都要好。你擅长小风天比赛,你就应该去提升大风天的技术,以保证出现大风天气的时候不至于被对手抛开太远,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帆板很好看但不易看

  “孤帆远影碧空尽”当然是很有意境的,扬“帆”出海的美妙也是充满诱惑力的,碧空下一片彩帆争艳更是好看。不过,能出海观赛的人很少,比赛也很难看懂,因为海上赛场并非围蔽的,只有目标与距离,运动员的航线也不尽相同,正因为不直观,帆船帆板比赛的电视转播难度也很大,因此观众也是很难通过电视转播看懂比赛。一般而言,电视转播都是看看起航,看看冲线也就差不多了,这也是海上项目难以深入民心的原因。不过,张小冬还是介绍了北京奥运会的一些做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通过动漫演示来介绍海上比赛的规则,以帮助观众观赛,这些广州亚组委倒是可以效法一下。

  帆板简介

  帆板运动是介于帆船和冲浪之间的新兴水上运动项目,帆板由带有稳向板的板体、有万向节的桅杆、帆和帆杆组成。运动员站在板上,利用吹到帆上的自然风力,通过帆杆操纵帆使阀板产生速度在水面上行驶,靠改变帆的受风中心和板体的重心位置在水上转向。因和冲浪运动有密切关系,故又称风力冲浪板或滑浪风帆。

  帆板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世界冲浪胜地夏威夷群岛,1970年6月由美国一位冲浪爱好者、电脑技师修万斯设计制造出世界第一条带有万向节的帆板,并获专利权,此后帆板热席卷全球。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把帆板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首次出现了中国帆板运动员的身影,1986年亚运会,齐建国成为中国帆板的首位亚运冠军。

  广州亚运会

  帆板简介

  “全景亚运”由本报与亚组委竞赛部联合主办

  赛程: 2010年11月14日~11月22日

  项目设置:4个项目,分别是男子RS:X级、米氏级;女子RS:X级;米氏级

  比赛场地:汕尾遮浪红海湾海上项目训练中心。

  ■ 本版策划:本报记者 陈伟胜

  ■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周婉琪

  ■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廖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帆船 帆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