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才王濛险被父母埋没 短道女皇还未想好是否退役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01日15:11  千山晚报

  独揽三金,王濛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不仅成为中国军团,甚至是本届赛事的最风光人物。上周六,王濛在本届冬奥会上的第三枚金牌,也是她职业生涯中获得的第43个世界冠军头衔(4枚冬奥会金牌、14枚世锦赛金牌以及25个世界杯冠军),是中国体坛现役运动员中的第一人。

  “天才”险被父母埋没

  1985年,王濛出生在黑龙江的煤炭小城七台河市。别人家小女孩爱玩娃娃等玩具,可王濛小时候却喜欢耍枪弄棒。王濛五六岁的时候,看了电影《少林寺》之后对练武着了迷。当时,父亲王春江看王濛对武术这么着迷,就萌生了送她到少林寺去学功夫的想法。可打电话咨询,学功夫每月要3700元学费,家里并不富裕的王春江只好打了退堂鼓。 

  进入七台河市矿务局第一小学读书后,风风火火的王濛经常在放学后与小伙伴们去城郊一条小河自然封冻的冰面上滑冰,一滑就是几个小时。1993年3月的一天,七台河市业余体校短道速滑教练马庆忠到全市14所小学挑选速滑苗子。当时只有8岁多的王濛和现在一样,长有一副“假小子”的模样:粗壮的四肢,坚实的腰身,再加上可遇而不可求的上好冰感。马教练一眼就看中了王濛这种与众不同的性格,他暗暗地喜欢上了这个孩子。 

  王濛带着马教练回家来征求父母的意见,却遇到了莫大的“障碍”。王春江夫妇反对的理由是女儿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夫妇俩希望孩子只把体育作为爱好,而把学习当主业。王濛的犟脾气上来了,她瞒着父母悄悄地去体工队开始了自己的冰上训练。无奈之下,父母只有“屈服”于这个执拗的女儿。

  父母为女儿指点迷津

  2001年九运会,当时在黑龙江队的王濛参加了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当时和她同组比赛的有杨扬、杨阳以及三个当时国内水平较高的队员。谁也没有想到,小王濛竟然轻松地从“死亡小组”冲杀出来,最终还夺得了一枚铜牌。王濛的出众表现令国家队决策层眼前一亮,她凭借这枚分量不轻的奖牌,跨进了国家队大门。王濛进入国家队后不久,杨阳、王春露等老将相继退役,杨扬出国学习,年仅17岁的王濛一下子被推到国家队最前沿。

  在十运会上,因犯规被裁判取消金牌后,王濛怒摔冰鞋。王春江知道这件事后,专门赶到北京与女儿进行了一次谈话:“王濛,你想一想,哪个世界冠军是摔摔打打的人?”母亲张晓霞则给女儿买了《天才与命运》《孙子兵法详释》《我的大学》等书籍,她要求女儿没事时多翻翻这些书,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做一个有气质的运动员。 

  “刺头”感受教练母爱

  2006年都灵,作为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王濛来说,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辉煌之旅:第一次参加这样世界顶级赛事,就获得一金一银一铜,这在世界冰雪史上,也绝对是奇迹!500米夺冠后,极度兴奋的王濛头脑中一片空白。有人递给她一面五星红旗,她举起来就跑,可是还没有跑起来,就跌了个跟头。这时,现场评论员调侃道:“王濛这可是在夺冠后摔倒的啊,是不会影响她拿金牌的。”评论员的打趣,引来全场一阵欢笑声。

  王濛的冲动个性与她的辉煌战绩一样为大家所熟知。2007年的亚冬会1500米比赛,王濛只取得第三名,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采访的话筒成了王濛发泄的渠道。她不但炮轰主教练李琰和国家队的战术,甚至表示,亚冬会后要到地方队训练。

  事后,王濛写了检查,公开道歉。不过,她依然被冬季中心“下放”到黑龙江队训练。王濛再度归来后,在与李琰的进一步接触中,她发现李琰是对事不对人。首先李琰非常大气宽容,但对训练一丝不苟。不久,王濛的成绩突飞猛进。王濛也逐渐加深了对李琰的信任。

  在本届冬奥会上,当王濛勇夺500米速滑冠军时,她跪在冰面上向李琰磕了一个头,以此表达她对教练的感恩之心。“假小子”也有心细的时候,她在赛后大声向媒体呼吁,希望能够通过媒体挽留住有可能回美国和家人团聚的李琰。

  从一个说话大大咧咧的“假小子”成长为“王牌军”的一队之长,李琰对王濛的影响巨大。王濛说,她永远不会忘记李琰对她说过的话。她说:“我们教练说,带给你变化的,不是每四年(的奥运会),而是每一天(的训练)。每一天我们都在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好的结果自然就到来。”

  说到未来的计划,王濛说自己还未想好是否要退役,对未来没有更远的打算,先要再次率领全队打好3月的世锦赛。她说:“我也老大不小啦!”说完,她又露出狡黠的笑容:“我未来的计划?以我这样的性格,肯定是先好好地玩一段时间!”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