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传统无需争做冬奥会霸主 中国冰雪运动走精英路线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01日06:18  中国青年报

  本报特派记者 曹竞

  

  当地时间2月27日,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温哥华举行的庆功会上向全国人民致以元宵节的问候。新华社记者 马丹摄

  尽管温哥华冬奥会还有两天闭幕,但中国队的比赛已经全部结束。5金2银4铜的成绩,让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奖牌榜上首次跻身前8名,实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会上的历史性突破。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雄心勃勃,想把一个没有冬季运动传统的国家,变成能与德国、挪威和奥地利这些冬季运动霸主同场竞争的对手。”

  不过,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本届冬奥会代表团副团长肖天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明确表示:“中国代表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模式,也就是举国体制,但我们无意成为任何人的对手,我们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认真做事而已。”

  肖天同时表示,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参赛规模超过以往,但中国没有继续扩大参赛规模的打算,下届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和人数将会与本届持平。“不能靠扩大规模、扩大外延来解决内涵问题。”肖天说。

  确实,对于一个冬季运动项目群众基础极其薄弱的国家来说,想在冬奥会上有所作为,利用举国体制优势走“精英”路线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对此,肖天也坦言,中国冬季运动这些年的发展得到了一些社会力量的支持,但大部分经费还是由政府投入的,而且这些投入正在逐年增加。“具体数字我不是很清楚,但备战温哥华冬奥会这4年周期里的投入还是很大的。哈尔滨办过大冬会,长春办过亚冬会,仅场地设施方面的投入少则上千万元,多则上亿元,这些都应该视作国家对冬季项目的投入。”

  事实上,场地设施的投入是看得见的,而在培养运动员方面一直实行的“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同样需要大笔经费的支持。

  据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介绍,像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冰球等项目的国家队,几乎是常年在国外训练、比赛。为了提高竞技水平,还会重金聘请高水平外教来执掌帅印,本届中国代表团就有8名洋帅。

  可以说,中国冬季运动项目能够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培养出这么多世界级的优秀运动员,和政府的投入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培养人才所必须的本钱。

  像冰壶、冰球这些在中国堪称冷门的项目,全国从事这些运动的专业运动员本来就没几个,如果不到国外训练、比赛,整天在家里闷头苦练是压根儿不可能取得现有成绩的。而花样滑冰本身更像是一个社交圈,如果不经常在这个圈子里露脸攒人气,到了冬奥会上,仅裁判印象分方面就得不到便宜,更别谈取得好成绩了。至于速滑、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包括进步神速的单板U型糟项目,同样需要系列国际赛事的锤炼。

  要达到上述要求,仅靠社会赞助而没有政府投入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曾经执教过美国队的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觉得对自己特别有吸引力,也是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充分贯彻的前提。

  肖天在解释大投入的原因时表示,这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公众对竞技体育成绩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所以,肯定会加大投入力度。

  但投入不是无止境的,必须有的放矢。因此,中国冬季运动项目暂时还未考虑扩大规模,仍将集中精力于一些传统优势项目和有潜力可挖的潜优势项目上。

  不过,肖天也表示,由于媒体的大力宣传,本届冬奥会在中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冬季运动项目热,不仅中国的优势项目被公众熟知,不少冬奥会精彩赛事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会激发中国人参与冬季运动项目的热情。”肖天说。

  有了热情才会有参与度和关注度,才会有群众基础可言。这样的良性循环当然是一个项目能够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是这需要漫长的培养期。现阶段要想保持目前的成绩,中国竞技体育还只能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精英路线。

  相比以往一个人或者一支队伍意味着整个项目全部储备的情况,赵英刚表示,如今中国冬季运动优势项目的人才培养较以往更加系统,新老人才的衔接也更紧密。也就是说,尽管人才基数依然很少,但至少梯队建设已经跟上。当年陈露退役导致女子单人滑水平一落千丈的情况,将不会成为普遍现象。而这正是典型的“精英体育”模式,这种模式也决定了中国冬季运动必须采取“不追大而全,只求小精尖”的策略,集中投入在一些适合亚洲人开展的运动项目上。

  所以,中国冬季运动项目“偏科”严重也不难理解。尽管肖天表示,与一些冰雪运动强国相比,中国无论是在参赛者数量还是整体实力上都有明显差距。特别在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最受世人关注的项目上,中国队成绩很差、水平很低,也难以在短期内迎头赶上。所以,肖天也直言,中国冬季运动项目的水平要想赶上夏季奥运会的水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眼下所能做的只能是尽力缩小差距。

  应该说,中国代表团此番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的异军突起,与中国特色的体育体制和发展模式息息相关。在掌握了项目发展规律,并钻研出自己的一套心得体会后,政策上的支持和经费上的保障,确实能够保持“精英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但“北冰南展”计划停滞不前,东三省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日益萎缩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恰好与中国代表团在奖牌榜上的昂首阔步形成鲜明对照。

  “精英体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但如果没有群众基础的呼应,这样的两级分化势必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一个没有冬季运动传统的国家,不管冬奥会的成绩多么突出,终归会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

  本报温哥华2月28日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