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亚运会文化顾问沈澈:亚运是文化交流平台(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9月24日02:05  金羊网-新快报
广州亚运会文化顾问沈澈:亚运是文化交流平台(图)

"所有的体育都要回归民间,让老百姓分享文化。如果从这个角度切入,亚运会就有很大的创新。"--沈澈。宁彪/摄

  编者按

  他曾有一份高校的稳定工作,但他希望从事自己酷爱的摄影事业。于是,他辞了职并用两年的时间骑着自行车走遍全国的山山水水,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各地民俗文化。

  随着阅历的积累,他又感到了一种社会责任。于是,他创立了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号召更多的人拿起相机记录下正在消失的各种民俗文化。

  后来,他感到多元文化共享的重要性,于是,他又将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推向世界,让各国的民俗文化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进行交流。

  他,就是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对话大使、广州亚运会文化顾问沈澈。

  ■新快报记者 吴璇

  从最初单纯的摄影到后来建立民俗摄影家协会,为何有这样的转变?

  走了两年之后,我发现自己不仅是摄影家,我也是有社会责任的。所以我就从摄影的小圈子里跳出来,使摄影变成我的一个手段,而我的目的则是抢救中国文化遗产,提高政府和民众的保护意识。走遍了全国之后,我深深感到随着一代人的去世,可能就会丢掉一些博物馆。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的本土文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飞速改变,城市化越来越明显,被扔掉的记忆越来越多。我当时觉得,我们有必要给后人留下记忆,这就是我创办民俗摄影家协会的原因。我希望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之后,我们的后代都能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

  联合国为何要确定您为三个全球对话大使之一?

  是我自己闯进去的。我一直拍到1993年,但我发现一个人不可能走遍全中国、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享和交流非常重要。所以在1994年我就确定了一个方案,但一直未能实施。直到1997年,最支持我的恩师蒋齐生去世了。我觉得要对他有个交代,一定要完成这件事。所以1997年我办好法国签证后,就带着中英文材料去巴黎敲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门。门卫不让我进,问我找谁的,我也不知道我要找谁,就知道是来找文化遗产的。等了三天后他们告诉我,负责人看到我的策划方案站起来拍桌子叫好。但要取得支持并不容易,需要出具国内很多机构的证明。那个负责人说,你的证明文件到了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就审批。我回来就做这个事情,但一直没办下来。后来不知怎么他们把方案送到教科文组织的副总干事手上去了,结果副总干事1998年来中国访问时就来我们协会考察。当时我们正在办第一届民俗摄影大赛,离截稿时间还差一个月,全世界的参赛作品雪片一样飞来。他看了之后很赞赏,就给我们题词,并告诉我们“你们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终于得到了承认。

  成为全球对话大使后,您在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教科文组织希望我们负责2005年世博会上联合国的展位。因为他们的主题是“让我们共同颂扬多元文化”,全世界只有我们(协会)能做,因为我们有一百多个国家的民俗照片。我当时拿了一千七百多张照片来展示。同年,教科文组织成立50周年,要搞一个庆典活动,他们的主题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也用2000幅照片把五个展厅都布置满了。当时全世界的人都到这儿来看,了解各国民俗。我们和教科文组织打交道12年,用民俗摄影的手段,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过很多贡献,但没用联合国一分钱拨款,也没用政府一分钱拨款,更没花纳税人一分钱。

  为何会接受亚运会文化顾问的邀请?

  从2003年开始做联合国全球对话大使,一直致力于推动世界文化交流。2007年的一天,我收到通知,说广州的许瑞生副市长要来和我见面。我的印象很深,当时下着暴雨,许瑞生副市长带着亚组委七个工作人员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当时对我说,广州亚运会希望打好“文化牌”,并表示要请我做文化顾问。我觉得很荣幸,就一口答应了,一方面是许瑞生副市长用心办亚运的人格魅力打动了我,另一方面是他提出的亚运文化思路我非常赞赏。后来我就打听,是否有国际体育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得到的答案是没有。所以我就希望开一个先河,促进广州亚运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结合。

  举办亚运对推动各国文化交流有哪些作用?

  体育也属于文化的范畴,作为联合国的全球对话大使和广州亚运会的文化顾问,我尝试把联合国科教文和亚运会做一种结合。这种结合开创了一个很重要的先例——国际体育竞赛的组织机构和联合国教科文合作的先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共享、对话的概念,到了亚运会的平台后,亚运会就有了新的文化思路。这就使得亚运会不单纯是体育竞技活动,而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所有的体育都要回归民间,让老百姓分享文化。如果从这个角度切入,亚运会就有很大的创新。

  应该通过哪些具体举措促进这种交流?

  亚运是个“大排档”,应该把各种专业的文化区,如海洋文化区、建筑文化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区等组合起来在亚运展示,办亚运不是广东人、广州人的事,是全中国的事。这个机会也可以让国外更多人看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应该把第1届到第15届(亚运会)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放在一起,在亚运场馆上进行文化展示和交流。除了竞赛以外,大家还可以分享不同国家的文化,不会来一趟只是拿个奖回去。很多冲突就是因为互相不了解、不理解,如果大家找到共同点,冲突的可能少很多。亚运会是个平台,各国都应该用好这个平台。

  同题?答

  截至目前,你印象最深的一届亚运会?

  多哈亚运会

  你对哪届亚运会的吉祥物最喜欢?

  北京亚运会

  对哪一届亚运会的主题歌最有印象?

  北京亚运会

  广州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或更好地迎接亚运?

  已经做得很好

  你认为,大型运动会对举办城市提升最大的是什么?

  文化的交流

  对广州亚运最想说的一句话?

  共享激情盛会,同建和谐亚洲

  记者手记

  人应该要有激情

  沈澈已经63岁,可看上去顶多也就40多岁,和他聊天你能感到可能只有20多岁的人才会有的激情。

  采访沈澈,虽然主题是文化交流和亚运会,但健谈的他谈了一会儿之后,还是开始“天马行空”了。谈人生、谈名利、谈如今的年轻人。他批评时下年轻人追求稳定生活。“很多年轻人都想去考公务员。为的是什么呢?都是为了生活稳定点,条件好一点。有的人甚至放弃自己的专业去做个打字员,就是为了一个稳定。”沈澈为此感到悲哀。当年辞了稳定的工作去“仗剑走天涯”,沈澈是个有理想的人。如今,他仍不忘提倡理想,“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样提倡理想,如果没有理想,中国就很危险。”在沈澈看来,中国的年轻人需要重新唤起一种理想和抱负。

  沈澈提倡年轻人十年做一件事,一定会成功。他说,要做成一件事,至少要十年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越高会越难走。而他自己,坚持33年做一件事。“我很快乐,每天过得很新鲜、很享受、很有意义。”

  沈澈

  ●1980年9月至1982年10月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正式批准辞去公职,进行建国后首例骑自行车旅行摄影创作活动。历时两年多,行程三万里。

  ●1985年起开始进行系统的民俗摄影理论研究,并在中国开始倡导民俗摄影。

  ●1993年创办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

  ●1998年12月首创世界上第一个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大型摄影比赛——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

  ●199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开始筹建世界民俗摄影联合会,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民俗摄影倡导者和组织者。1999年其主持工作的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正式合作伙伴,并成为被授权使用联合国“国际和平文化年”徽号的中国唯一机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亚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