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嘉惠
采访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多年,不曾对这项比赛有太多的感触,直到这一届。或许是因为几乎每一次预测的选手最终都能如愿夺冠,唯独这一次。
我在赛前看好,世界头号球员马来西亚好手李宗伟与丹麦名将盖德争夺男单冠军,女单锦标落入中国球员手中(意属后起之秀王仪涵),混双冠军成为奥运冠军韩国组合李龙大/李孝贞的囊中物,头两号种子印尼组合马基斯/亨德拉和丹麦组合莫根森/伯厄争抢男双桂冠,女双决赛在首二号种子马来西亚组合黄佩蒂/陈仪慧和中国组合成淑/赵芸蕾之间展开争夺,结果无一预测命中。
男单冠军落入非种子的中国球员鲍春来手中,女单桂冠归三十而立的香港球员周蜜。中国包办混双冠亚军,英格兰男双组合克拉克/罗伯森成为本次赛会中唯一夺冠的欧洲球员。除了男单和混双项目之外,中国也在女双赛中扬威,夺标组合是张亚雯/赵婷婷。
虽然眼看着赛前预测一一槓龟,但我却没有一丝遗憾,因为最终夺冠也不是泛泛之辈。
鲍春来若不是因伤休战多时,怎么会不被列为种子,周蜜虽已是“高龄”球员,但仍在场上发挥出顽强的斗志,其精神面貌值得表扬。中国混双实力本来就相当坚强,只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完全有能力把韩国劲旅拉下马。中国女双实力更勿庸置疑,但没想到马来西亚头号种子会经不起冷风吹袭。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或许是,夺得男双冠军的克罗组合,但新加坡公开赛向来都给欧洲球员留有一席之地,丹麦是近几年为欧洲领军的国家,而今轮到了英格兰,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宿命论”吧。
撇开战绩,把目光转向这次参赛的球员,我有了新一层的体会。以往采访中国球员总是碰得一鼻子灰,但这次却有意外的收获。虽然不至于得到独家消息,但总算在采访过程中得到他们的充分配合。以记者会来说,不曾看过他们在会上侃侃而谈,有问必答,而且还在会后接受个别记者的询问。在球赛进行时,他们(王琳、蒋燕皎和鲍春来)也乐于接受采访,发表赛后感言。这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始,让我们看到新一代中国运动员与他们长辈的差异。我希望这样的趋势将获得延续,而不会因为这些球员知名度的上升而回到原样。
球员的背后少不了教练的支持,而这次随队前来的教练有不少是身经百战的著名球员。中国女单教练是两届奥运冠军张宁,1998年曼谷亚运会女单金牌得主米仓加奈子出任日本女单教练。在男单教练中,我看到了前世界冠军中国好手夏煊泽和丹麦名将约纳森的身影。双打教练则有奥运混双冠军中国的张军和曾是韩国男双主力的柳镛成。
虽然冷风席卷了本届新加坡公开赛,但这仍是一届星光熠熠的赛会,唯一的遗憾或许是没采访到张宁,了解她退役后的生活变化。而这一点遗憾或将激励我在明年完成这项任务。(新加坡《联合早报》 编者注:郭嘉惠是《联合早报》资深体育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