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才流失严重主场飘忽不定 北京排球如何走出生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5月10日15:40  北京晚报

  作为北京三大球最后一个改革突破点,北京排球多年来一直在国内联赛保级的边缘挣扎,今天它终于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振兴时刻:北京市体育局有能力为一直发展资金匮乏的球队“输血”,这为北京排球队的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然而,与走在职业化前面的足球与篮球相比,北京排球队并不仅仅是“差钱”,它缺乏的东西很多很多……

  主场

  飘忽不定

  可以说,从排球联赛一开始,北京排球队就基本上处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直没有长期固定的主场。四处流浪的直接结果是,让喜爱排球的北京球迷都被甩丢了,现在几乎很少有北京球迷再有耐心跟着北京排球队跑了。

  一个北京排球迷感叹:“我曾经很喜欢看排球比赛,但今年北京排球的主场安排在首都机场那边,地方实在太偏远了。我看一次球,路上要走快两个小时,实在耗不起,后来就不再去了。”

  数数北京排球这几年的流泪地点,秦皇岛、兰州、贵阳等都曾是北京排球队的主场,就算北京排球迷们再痴迷,这样的主场设置是不是也太让人辛苦了。即便在北京,北京队的主场也分别设在北航、光彩、朝阳馆、首都机场体育馆等处,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真不假,明天主场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这样的状况怎能有观众、有市场?

  看看北京国安,今年从丰体重回工体,立刻使大批北京球迷蜂拥;再看看北京首钢男篮,拥有自己的训练基地和比赛场馆,成为喜爱篮球的北京球迷的圣地。这方面北京排球的归属感最低,这远非“不差钱”后所能解决的。

  人才

  流失严重

  北京排球队的人才梯队曾经相当出色,并涌现出了郎平、杨晓君、冯坤、薛明、韩旭、曾春蕾等国手,但近年来资金的匮乏导致球队吸引力严重下降,包括教练和球员在内的一流人才流失严重,几乎掏空了北京排球的肌体。

  什刹海体校是一所二级体校,肩负着为一级体校木樨园体校输送人才的任务,然而,因为人才和资金问题,两方面的积极性并不高。原因之一就是优秀的青少年苗子越来越难招。现在家家只有一个孩子,学业负担相当重,当家长的连足球和篮球都未必愿意让孩子练,哪轮得到前景不明的北京排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北京排球的活水是几乎断流了,那么,一队现状又如何?答案是流失,而且很严重!10多年来,北京排球总共流失的球员能组成一支整体实力绝不逊于现在北京排球队的队伍了。拿最近的主攻手杨丹远走到美国打球为例,人家在美国读书上学,还能拿奖学金,既解决了学历和生计问题,又没了后顾之忧。毕业后,杨丹还可以从事其他工作,人家为何不走?北京排球又能以什么理由留人?如果杨丹在,北京队在国内排坛仍算一支强队。球员留不住,优秀教练也势必要走,这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关系。如此一来,北京排球焉能不败落?

  多次

  放跑

  发展机遇

  其实,北京排球队曾经有过相当不错的市场良机,可惜均一一错过了。比如,北京排球本该试一试走体教结合的道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年是上赶着希望双方能成立一家俱乐部,发展与维持资金全由大学出,球队名字依然是北京排球队,在全运年时,也能代表北京出战。如果好事成真,北京排球的主场就能定在北航,球员可以到北航上学,北航若有出色的大学生球员,也能加盟球队,双方形成良性互补,不知何故,这样的机遇居然就错过了,至今那一纸合作草案仍静静躺在北航体育部办公室的抽屉里。

  燕京啤酒集团也曾递出过橄榄枝,他们积极参与北京排球队的主场活动,派来拉拉队营造比赛现场气氛,可因一些合作细节问题,影响了合作的积极性,现在北京队的主场已显得极为冷清,门可罗雀,燕京集团出于友情,还保留了冠名赞助,就剩这一点,也比目前为止仍是光棍一条的北京男排在待遇方面强了不少。

  如何

  走出

  特色之路

  没有共建,北京排球今后的发展之路在哪里?仔细分析,相比于北京足球和北京篮球,北京排球固然有不足之处,但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它完全归属于北京市体育局的管辖,发展起来掣肘的地方少。同时,北京女排多次有球员入选国家队,人才培养有一定经验。一旦在举国体制和市场化之间找到一条发展道路,北京排球队重振的速度也会相当快。

  在体制上,考虑到排球的特殊性,北京是否可以在木樨园体校或直属北京市体育局管辖下,成立北京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或专门小组,这样由它牵头组织,北京排球就会有更大权力和精力考虑北京排球的发展。

  在市体育局的发展资金到位后,必须要使这些钱花到刀刃上。北京排球队基层与一线队都急需资金,如何既让一线队活得更好,又照顾到二线体校的积极性,确保人才梯队的建设是一个大学问。

  北京排球不能拒绝冠名赞助,并应更努力地学会与社会各界沟通,这是走职业化、社会化道路的必须与前提。能不能重新考虑和北航之间的合作,走好体教结合之路?如何更好地与有志于体育的大企业合作,形成双赢的局面?这是摆在北京市体育局和北京排球面前的一道生存大题,只有较好地找出了答案,北京排球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本报记者 孔宁 J087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排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