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跆拳道联盟培训新规则 更新训练观念迫在眉睫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11:10  中国体育报

  在当前各个国际单项协会修改竞赛规则的同时,有一项工作正在同步进行,即培养新的国际裁判和组织已获得资格的国际裁判进修学习。

  目前世界跆拳道联盟(WTF)正在世界五大洲进行新规则裁判员的培训班。首场培训班已于2月份在美国拉斯维加举办,第二场于3月7至10日在我国苏州举办,近300人参与培训。世跆联所举办的新裁判员培训班一直采取“宽进慎用、只考不用、考后再考、择优使用”的方针。考试比较简单,但获得裁判资格后,能不能在国际比赛派上用场则是另外一回事。

  我国从跆拳道运动起步阶段就把国际裁判的培养作为备战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制定了“快速进入、精兵强将、占领制高点、逐步发展”的战略方针,13年来始终活跃在国际赛事执裁第一线。拥有唯一连续在3届奥运会、连续12年在近50次国际大赛执裁并获得“金哨奖”的国际级裁判,并在国际裁判队伍中有了话语权,尽管我国开展跆拳道运动迟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近30年。目前,我国跆拳道运动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际裁判的培养思路也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此次,中国跆协推荐了30多名政治素质过硬、有跆拳道经历、懂得语言的学员参加本次在苏州举行的国际裁判培训班。中国跆协致力于为一批年轻的中国国际裁判打造占领世界国际裁判制高点的平台,为国家备战奥运会和项目发展服务。

  ■新规则引导技术发展

  技战术和规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规则刺激并推动技战术不断发展。就是说,规则引领技战术的发展方向;技战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高度时,修改规则,重新适应发展了的技战术并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推动技战术不断地攀登新的高峰,迎接新的挑战极限,由此体现奥运会项目的体育和社会价值。

  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平均每隔10秒左右实施1次有效攻击,过去这一级别平均攻击时间长期保持在20至25秒左右,攻击强度提高了2倍多。原因在于运用了判罚消极的规则。

  1997年的跆拳道世锦赛平均得分3至4分,而2007年的世锦赛平均得分达到12分,增长了66%。今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试行新规则后,击头技术、包括后踢、360度旋转踢在内的难度技术,比去年全国锦标赛增加了40%左右,比赛的激烈对抗程度明显增强。

  所以,运用主观判定尺度为主导判定胜负的项目,需要不断地使用规则“杠杆”推动技战术的发展。规则修改的频率比那些以定量判断为主区分胜负的项目高,因为两者的评判标准和竞赛理论不一样。

  世跆联自1973年至今,对规则进行了13次修改,平均3年修改1次,每一次修改,都会对训练产生导向性的作用,使技战术获得发展。从理论上讲,规则的修改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但每个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优势各不相同,面对新规则的不同反应,又可以迅速拉开差距。包括谁对规则能够提前预判、率先尝试,谁能快速依据新规则,更新训练观念。从这一点说,反应快、研究深、措施得力者,可以占到先机。

  我国跆协本着“预判在先,超前尝试”的工作思路,对竞赛规则的把握一直努力走在世界前列,早在前年就已经率先尝试了小场地、量化处罚消极行为等,和目前世界跆联颁布的规则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精神完全吻合。

  世跆联和中国跆协修改规则的主要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设法通过规则提升比赛的公正性、观赏性和专业性,刺激尖端技战术的不断发展,提升项目的竞技价值。

  ■新规则下存在的问题

  我国率先在比赛中试行的新规则和目前世界跆联颁布的基本一致。为了了解新规则的执行情况,最近对国内十几个专业跆拳道队的训练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许多运动队仍然按照传统的训练理论设计训练阶段和训练课的负荷。突出表现在“大周期、小负荷、低强度”和“一条线”式的负荷曲线。导致训练工作形式大于内容,没有突出高质量、高强度、专业化,并紧密围绕新规则特点和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

  新规则对训练强度、密度的要求比过去大大提高。我国专业队的训练恰恰不重视以强度为核心的训练设计。韩国队的训练从开始到结束从来都是一气呵成,坐在场地边上看他们的训练,整个气氛都有压迫感。我国的专业训练课中间要休息、教练要讲解,运动员水平差异大,加上内容安排多,看不到有强度、密度和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的训练负荷。

  再如,缺少从规则的角度设计和安排训练,对项目的属性和特点缺乏理解。对比赛中的任何一个错误都发生在训练课上的认识严重不足。场地变小了,交手增多了,消极严判了,难度技术回报高了等。但是训练课上仍然采取大量的长距离的行进间的练习,导致运动员根本没有正确的场地感。

  还有,不重视、不懂、不会技术训练,混淆了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标准和关系。技术决定胜负的观念在训练中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强化。从项目特征看,竞技跆拳道本质上属于高技术含量的对抗项目。技术实力是运动员取胜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运动员使用最基本的横踢技术时,踢击腿围绕身体横轴的旋转不足、支撑腿角度不旋转,用了很大的力气,仍然达不到得分需要的“鞭打式”的效果。新规则提升了后踢技术的分值,但国内目前真正能够达到规范的后踢技术的运动员寥寥无几。

  对技术训练不重视和专业性不强的同时,片面的理解“技术是战术的基础”,以此作为取胜之道。新的规则要求未来的比赛需要什么战术、需要什么打法,需要进行超前的研究和设计,以此为指针设计技术训练、创新手段方法。这正是总局领导反复要求进行“冠军模型”设计的原因。

  新规则对那些基本功扎实、基本技术过硬、训练以强度为核心和比赛经验丰富的队伍最为有力。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的历史不长,恰恰在这方面欠缺,需要付出更多地努力,尽快更新训练观念,迎接挑战。

  世跆联裁委会副主席中国跆协秘书长赵磊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