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子护具不够人性化限制技术 中国跆拳道人无法接受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10:50  中国体育报

  半年前的亚锦赛上,韩国公司研发的电子护具来到了中国。半年后的全国冠军赛上,德国公司研发的电子护具首次来到中国。中国跆拳道人的意见是:电子护具不够成熟,缺陷很多。

  不够人性化

  韩国公司研发的电子护具穿戴麻烦且会从根本上改变跆拳道的传统,参赛选手不仅需要背着比普通护具沉得多的带有感应器的护具,还要穿上犹如短靴般同样带有感应器的脚套,同时,还需要将手袖和裤管长度缩短,改变了跆拳道道服飘逸的传统。

  德国公司研发的电子护具从整体看与普通护具没太大区别,选手说护具重量比普通护具重一些,根据阻力原理设计的护具因为有气囊变得硬挺,穿在身上压得胸口不舒服,而且不便于踢膝,导致选手不愿意使用击头、转身、旋转等高难技术。当击打力度达到以及超过程序化设定的焦耳数值才能得分。

  此外,两种电子护具都无法灵活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准确定位,韩国电子护具对后踢等难度技术感应迟缓甚至不明显,德国电子护具对拳等近距离技术判断混乱,不得不人为扣除分值。

  限制技术发展

  两类电子护具在国内使用过后得到的评价并不乐观,靠感应得分的韩国电子护具对后旋、后踢的感应令更多选手只选择使用横踢技术,但放弃包括高位在内的腿部技术,增加了手部防守技术。靠力道得分的德国电子护具迫使更多选手在团体赛中大量使用反击,因为力大易得分,这与世界跆拳道联盟倡导的“积极主动进攻”趋势相背。

  团体赛上,很多选手不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为了大力踢上护具而大力踢,比赛意识几乎因为了得分而变形。因为电子护具对技术缺乏分类识别的能力,后踢与横踢的焦耳值完全一致,极大限制了高难技术和组合技术、连续技术的使用。在解放军教练马曙光看来,电子护具的输赢靠的是运气。

  事实证明,机器限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项目的发展不应该用机器控制人的发挥,而是应该用人控制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跆拳道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