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白银时代中国体育步入快车道 北京亚运成最经典记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10:26  深圳商报

  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就像列车,经过前十年的探索和迟疑,在1988年至1997年这十年间开始激情加速。飞奔的“列车”以所向披靡的速度昂然前行,窗外绮丽的风景尽管一闪而过,但那些最初的惊鸿一瞥,成为记忆里不可磨灭的永恒。

  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就像列车,经过前十年的探索和迟疑,在1988年至1997年这十年间开始激情加速。飞奔的“列车”以所向披靡的速度轰然前行,窗外绮丽的风景尽管一闪而过,但那些最初的惊鸿一瞥,成为记忆里不可磨灭的永恒。而同时,飞奔的车轮不可停留,碾过的灰暗碎屑升腾过,最后只有无声地散落在历史的尘埃里。

  北京亚运:经典记忆

  如果说申办奥运会是一颗梦想的种子,那么它的发芽吐绿要追溯到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这场18年前的盛会,一切显得那样质朴甚至不乏粗糙。但是当时,那场盛会有着催眠的法力,它让整个中国在首次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的自豪里醺然欲醉。

  从脍炙人口的会歌《亚洲雄风》,到憨态可掬的吉祥物熊猫“盼盼”,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给中国体育史留下了一系列深刻而经典的记忆。所谓“经典”,也正是因为它的不可复制——中国当好东道主的自信,就是在那时候树立起来的。一名亚运会亲历者揭晓了成功背后的点点滴滴:因为没有经验,工作人员焦头烂额,甚至在开幕前夕还有参赛选手因为票务问题而大发雷霆。不同文化的碰撞,赛事组织的要求,紧急事件的处理,对外形象的塑造……作为东道主,中国的能力一次次受到考验。从未染指过大型赛事的中国,在和“外面世界”的交流中日益成熟,继而底气十足。再加上中国代表团比赛成绩的突飞猛进,中国在亚洲体育中“强中强”的地位得以捍卫,更是让国人沉浸在了前所未有的豪迈当中。

  马家军团:爱恨交织

  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评价来定义这个特殊的名词——马家军。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个名字是田径界响当当的名号。一个名叫马俊仁的东北汉子,带着一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缔造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

  在1993年的田径世锦赛上,马家军一鸣惊人,女子万米、3000米、1500米的冠军无一旁落;当年的西班牙世界马拉松赛,马家军更是包揽了女子的前四名。王军霞、曲云霞、刘冬……这些马家军的成员个个都成了世界纪录的拥有者。在人们敬畏的眼神里,马家军甚至一度被镀上了神秘的光环。然而没多久,这支辉煌之师就以难以挽回的速度分崩离析,马俊仁的麾下弟子一个个与其反目,马家军的光环瞬间褪尽,还演出了一幕幕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尽管此后马俊仁也试图重整旗鼓,但他再难复制当年的辉煌。

  中国足球:初尝职业化

  棒槌岛,一个有些奇怪的地名,但它将被永远地记载在中国足球运动的历史里。1993年10月,在这里举行的中国足协工作会议成为一个里程碑——此后,中国足球踉踉跄跄地走上了职业化道路。

  应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潘多拉魔盒。初初打开的时候,里面逶迤而出的都是令人目眩神迷的景象:1994年甲A联赛的首轮比赛,就吸引了15万球迷,个别场次出现了爆满的盛况,一切“看上去很美”。球员也应该庆幸自己生在了这样一个黄金年代,职业化的赛场催生了多少百万富翁?又有多少球员在开放宽松的环境里,圆了自己的留洋梦?但是,职业联赛不是童话世界里不染一尘的城堡,假球、黑哨等等丑恶现象随之而来。

  中国足球的职业联赛试图通过更名升级来实现自我的过滤,但是换上“中超”的招牌,足球联赛还是挽回不了愈来愈腐朽的内核。随着公信力的丧失、球迷的心灰意冷、自我要求的日益下滑,中超联赛已经沦为了一块鸡肋,在崩盘的边缘苟延残喘。14年的中国足球职业化,到头来像是大梦一场,无尽荒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