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商报:环法何时出现中国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05:06  深圳商报

  

▲中国公路自行车行驶在世界车坛的边缘。本报记者 吴 峻 摄

  环南中国海自行车赛已经迎来了13岁的生日,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13年来能让人记住的中国选手又有几个?为什么中国的男子公路自行车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在深圳宝安站的比赛现场,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国家自行车队领队宋翔摇着头道出了症结所在——缺钱。

  君子不言利,但是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实力相对较弱的男子公路自行车自然就走到了边缘。“公路自行车其实是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项目,你看欧美有多少成熟的公路自行车车队?你看每年的环法都是多么热闹!但是我们的起步太晚了,中国国内的公路赛每年就那么几个,数都数得过来。没有比赛环境,又缺乏经费,我们的选手得不到太多的锻炼机会,想提高水平很难。”宋翔告诉记者,公路自行车赛十分注重配合和战术,比赛的临场经验跟选手的成绩息息相关。但是由于缺乏经费,中国男子公路自行车选手总是跟世界高水平赛事无缘,缺乏锻炼直接导致战绩不佳,成绩不理想自然就少人关注,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恶性循环。“我们的选手虽然已经夺得了亚运会的冠军,但跟世界一流选手相比,差距还很大。你问我在环法赛道上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中国选手?我只能说,像中国男子网球想夺得大满贯冠军一样,太难了!”宋翔无奈地打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

  那么,中国的男子公路自行车选手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吗?“在资金有限的情况先,我们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将好苗子送到国外的车队培养。比如今天穿着黄色领骑衫的小将计成就曾到国外职业车队训练,大家比较熟悉的全运会冠军李富玉就曾加盟著名的美国探索发现车队。通过这样的人才输出,我们渐渐在缩小跟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差距。”宋翔还告诉记者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目前国内已经有几支公路自行车队伍在申请成为职业车队,参加职业比赛。宋翔毫不讳言,这会是一个充满了曲折的过程,但是这些萌芽的希望,就在支撑着中国公路自行车的明天。

  环法自行车赛采取的是邀请赛模式,只有个人成绩积分达到规定才会被邀请。迄今为止,亚洲还没有一个运动员有资格被邀请参加这项顶级赛事。从籍籍无名到获得邀请,中国选手要走的路实在太长了。或许,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都难以在环法赛场上看见中国选手的身影。但是让人才走出去是第一步,自己组建职业化的队伍是第二步——只要一步一步走得扎实,梦想不会永远遥不可及。(本报记者 吴 吉)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环法自行车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