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水上项目进入新奥运周期 群雄重新划分“世界格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10:08  中国体育报

  赛艇:强队瓜分天下

  赛艇的格局相对清晰一些,14个项目的金牌各有归属。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挪威等传统强国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势头。而中国队也终于实现了历史突破,拿到了一枚金牌和一枚银牌,在金牌榜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英国和澳大利亚是北京奥运会赛艇最大的赢家。老牌劲旅英国队以2金2银2铜名列金牌榜榜首,澳大利亚以2金1银,加拿大以1金1银和2铜的成绩分列奖牌榜的二三名。英国队的实力无疑最强,他们在男子四人单桨决赛中获得了第一枚金牌,成为连续七届在奥运会赛艇项目上夺得金牌的国家。英国队另外一枚金牌是在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上获得的。

  澳大利亚在男子双人双桨和男子双人单桨上均获得了第一名,也保持住了自己在赛艇项目上的优势。在赛艇比赛中获得金牌的国家还包括荷兰、挪威、波兰、新西兰、丹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其中,罗马尼亚值得一提,罗马尼亚的多届奥运冠军组合杰奥尔杰塔·安德鲁纳基和维奥丽卡·苏萨努在女子双人单桨决赛中众望所归地笑到了最后,安德鲁纳基也因此平了由罗马尼亚的伊丽莎白·利帕和英国的传奇人物史蒂夫·雷德格雷夫保持的赛艇奥运会5枚金牌的纪录。可惜的是在17日的女子八人单桨决赛中,罗马尼亚队只获得了一枚铜牌,出战的安德鲁纳基和萨苏努未能进一步刷新自己的奥运会金牌纪录。

  唯一的“搅局者”是中国队,唐宾、金紫薇、奚爱华和张杨杨改写了中国赛艇队在奥运会没有金牌的历史。她们在四人双桨决赛中后来居上,超过强大的英国和德国队获得冠军。之前,中国队已经在1988年奥运会获得女子四人单桨银牌,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双人双桨银牌。

  在赛艇比赛中获得金牌的国家还包括荷兰、挪威、波兰、新西兰、丹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激流回旋:冷门不能代替实力

  北京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经过5天的较量于15日下午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中心收桨,斯洛伐克队一枝独秀获得了男子单人划艇、男子双人划艇和女子单人皮艇的3枚金牌,再次显示了强大的传统实力。德国队拿到了男子单人皮艇的冠军。中国队冲金的努力因经验和技术的欠缺而未果,有些令人遗憾。但较之四年前的完败,队员们在比赛中显示了自己的进步,他们在比赛中的拼搏精神也得到了对手的好评。

  雅典奥运会拿到两块金牌的斯洛伐克队本届奥运会继续显示了其强大的实力。12日的男子单人划艇决赛是斯洛伐克选手米哈尔·马尔季坎表演的场所。他以精湛的划技征服各路好手获得冠军,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该项目四枚奥运奖牌的运动员。

  马尔季坎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了金牌,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他两次都输给了法国的托尼·埃斯坦盖而屈居亚军。

  英国的弗洛伦斯和澳大利亚的贝尔分获男子单人划艇的银牌和铜牌。

  德国选手亚历山大·格林的努力让斯洛伐克没有将本届奥运会皮划艇的激流回旋比赛变成国内赛。22岁的德国小伙子笑到最后,摘得了男子皮艇的金牌。法国选手法比安·勒菲弗获得银牌。

  这个项目的铜牌获得者、代表多哥出战的邦雅曼·布克佩蒂为多哥赢得首枚奥运奖牌。他和澳大利亚的贝尔的胜利也打破了欧洲选手在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中的长期垄断地位。

  斯洛伐克的孪生兄弟奥克匈纳今天的成功卫冕让他们成为目前世界上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拿金牌最多的选手。兄弟两个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均获得了男子双人划艇的冠军。

  女子单人皮艇的第一名也被斯洛伐克的埃莱娜·卡莉斯卡夺得。这位36岁的老将顶住了压力,以较大的优势重温了四年前雅典奥运会上的辉煌。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本届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的比赛中,也有不少本来有望夺金或者拿牌的选手,因对赛道的不熟悉或者自身的状态没有调整好而铩羽而归。

  法国的两届奥运冠军托尼·埃斯坦盖半决赛表现失常,无缘决赛,他气愤地将划桨折断。在预赛中以小组第二晋级的德国选手扬·本青也仅在半决赛中排名12,同样令人大失所望。上届获得两枚金牌的法国队本届奥运会最终空手而归。

  在男子单人皮艇比赛中,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预赛第一名的斯洛文尼亚选手彼得·考泽尔在半决赛中被罚四秒,无缘决赛。2008年世锦赛冠军英国选手坎贝尔·沃尔什也因仅名列15名而失去奖牌争夺资格。

  心态的变化让捷克的两届奥运冠军得主希尔格托娃在女子单人皮艇的决赛中三次漏划水门,只名列第9位。同样失意的还有德国2007年世锦赛冠军邦加特,没有进入项目决赛。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世界格局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