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艾)昨天,北京奥组委残奥村部副部长邓亚萍在新闻发布会上用数字盘点了残奥村的服务工作。截至9月14日,残奥村共接待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
邓亚萍说,和奥运村相比,残奥村的接待量只是奥运会时的一半,但任务未减轻。
在住宿服务方面,残奥村共为公寓楼提供瓶装水147349瓶,更换床单、枕套、被套30806套,毛巾、浴巾54729套。在餐饮服务方面,运动员餐厅供餐总计224315人次,最高峰单日供餐21104人次。
-服务
蹲式服务体现尊重
邓亚萍说,在残奥村国际区的商业街里,工作人员会采用“蹲式服务”,为坐轮椅的顾客介绍商品,这样与顾客在平行高度的沟通,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对行动不便且购物较多的顾客,工作人员会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这也是残奥村提倡的“适度服务”。
每天洗3000袋衣物
在洗衣房,工作人员每天要洗涤近3000袋衣物,并提供加急洗涤等特殊服务。如果衣物脏污较严重、较难清洗,工作人员们还会采取人工刷洗等6个步骤,进行特殊处理和单独洗涤。
这些工作人员既有大学生志愿者,又有年近七十岁、具有四十多年从业经验的技术专家。他们每天24小时、分三班在温度高达三十几度的洗衣房任劳任怨地工作,用干净的衣物和令人满意的服务深深打动了运动员。
单日最多诊治320人
残奥村的综合诊所单日最高就诊人数达到320人。邓亚萍回忆说,有一位女运动员由于在本国治疗欠妥,引起每晚持续高烧,无法进食。但这位年轻女运动员坚持要参加比赛,而且一直情绪乐观。“诊所的医务人员被她的乐观与坚强所感动,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使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以保证她能够正常进行比赛。”邓亚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