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综合体育> 2008年国际乒联巡回赛> 乒乓球> 正文
国际乒联一纸“禁胶令”,掀起了后北京奥运时期国际乒坛的第一股狂潮;“无机胶水”这一话题的热炒,也使得适逢在奥运会结束后举行的这站中国大奖赛被赋予额外的意义。男双比赛,马琳/王励勤连挫三对队友问鼎;男单比赛,郝帅乱军中杀出重围夺冠……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对新浪体育谈了他的看法。
适应:拼的就是速度
“这次改革,目前来看最吃亏的可能是三个奥运主力队员,”刘指导开门见山地说道,“这次中国大奖赛,国外的好手没有完全来,主要是以我们内部的人为主。二队的队员一直都在适应无机胶水,一队的话,那些不参加奥运会的非主力运动员就占一些便宜:比如说许昕、张继科、郝帅,他们就一直可以有时间去尝试。至于马龙和陈玘,他们尝试的机会也比三个参加奥运会的多一点。无机胶水改革了之后,对于大家来说其实都是一次挑战,就看谁适应和调整的能力更强、适应的速度就会更快。”
从中国大奖赛的结果来看,尽管是横板选手郝帅夺得了男单冠军,但在四强选手当中,另外三人王皓、马琳和许昕都是直板选手;与此同时,除了决赛之外,在横板选手与直板选手的直接“PK”中,王励勤输给了许昕、张继科被马琳淘汰、陈玘遭王皓逆转……前一种类型明显地处于下风。
“应该说,直板的适应速度要更快一些,”刘指导道出个中缘由,“打直板的选手特点是比较灵活,脑子反应比较快、手上的感觉比较好,所以他对球性的感觉要比横板更细一点;再加上直板打法一般就是要求比较精,像他们的发球、接发球、正手,一般都要比横板更精确一点,而横板可能基本功更多一点,所以同时间适应的话,手感好一点、反应比较、脑子更灵活的队员,摸到的东西可能就相对要比别人更细一些。”
问题:标准尚未完全统一
改革的仓促造成的是措施的不完善,接踵而至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机胶水的推广并没有经过足够平稳的磨合期,于是也注定了在试行初期难免要造成麻烦。本次中国大奖赛就让我们见识到了无机胶水带来的混乱局面:李晓霞几乎每场比赛换一块海绵、王励勤苦恼地说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粘球板上、郭跃的拍子甚至都不是自己挑的……这一切,显然都跟国际乒联和器材制造厂商之间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脱不了干系,可以说,不管是运动员、厂商、乃至于措施的推行者国际乒联,在这一问题上都还处于摸索的阶段。
“现在标准感觉很模糊,一会这个可以打,一会又不可以打;一会可以用膨胀剂,一会又不可以用膨胀剂。所以队员在不停地尝试、厂家也在不停地尝试,全世界都面临一样的问题。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乒乓球厂商尽快摸索出更适合无机胶水的球板、海绵等,研究出怎么配套配好,”刘指导说,“我看他们队员一直都在尝试,平常训练都拿好几块球板在练:一会打中国海绵、一会打日本海绵,一会这个球板,一会那个球板……可以说,现在是最混乱的一段时间,他们完全找不到自己的球板,完全靠自己的感觉在打球。”
这样的情况显然是跟以往有巨大区别的,因为从前运动员一块球板可能要打上四到五年,原本应该是越打越顺手。“这也得看他们队员自己:一边摸索尝试,一边自己的调节,谁能最快地找到适应的这个点,谁就会占到便宜,”刘指导补充道,“不过,我估计过了一段时间、大家都适应了以后,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