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体外籍志愿者热情服务 称自己喜欢中国京剧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24日07:47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郭剑

  下午两点,首都体育馆。即将在奥运会开赛首日投入排球比赛的大馆里,工作人员正在辛勤擦拭比赛场地,礼仪小姐们身穿便装,一遍又一遍地按照正式程序手举盛放奖牌的托盘,演习颁奖程序。

  与中央场地旁边的忙碌景象相比,集中在文字记者工作间接受培训的几名外籍志愿者神情十分专注。

  授课的老师来自意大利,名叫罗西,他自我介绍说“和一个意大利足球明星同名”,听他讲课的是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都是20岁左右的漂亮姑娘。罗西和她们交流只用英语——外籍志愿者大多通晓几门外语,但汉语较差,不过,她们在奥运会服务的对象,也是讲外语的各国媒体记者。

  汉语是这些外籍志愿者在北京生活的最大障碍,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洛娜和吉莲都认为,她们到北京半个月,一切都很愉快,就是很难用语言和中国人交流。

  “汉语的发音很困难,而且一个字有4种音调,英语只有两声。”吉莲说,“我们刚到北京的时候,去听京剧,有英文字幕,但我们还是觉得那个唱腔很怪,不过,我们很喜欢。”

  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让外籍志愿者们很是羡慕,她们也愿意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长城、故宫,我们都去了,接触到的人对我们很友善,我们还吃了烤鸭!”凯瑟恩说,“好吃!”

  凯瑟恩、洛娜、吉莲3个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她们都高兴能为奥运会服务。

  她们的住所都是各自的学校安排好的,目的是让她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

  “来中国之前,就学习了很多有关东方的知识,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媒体服务,我们本身都是学新闻的,还算了解媒体的需求。”吉莲说,“到北京后,分配到首都体育馆,又接受了排球知识和奥运会的相关培训,感觉又学到了很多东西。”

  “比赛开始之前,志愿者的工作就是整理物资,清洁场地。”负责媒体运行的老师说,“这些外籍志愿者很让人放心,她们都抢着做事。”

  本报北京7月23日电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北京奥运专题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