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赟战08心脏是唯一对手 最后一次奥运要夺金(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06日10:46  外滩画报
蔡赟战08心脏是唯一对手最后一次奥运要夺金(图)

赛场上的蔡贇

  他的心脏比别人多一根侧支,巨大的压力会让他在激烈运动后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心脏带来的麻烦,使他在教练眼里是个“意志品质不过硬”的运动员。蔡赟,当今世界最优秀的羽毛球男子双打选手,在克服了心脏的顽疾后,正迎来北京奥运会。蔡赟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奥运之旅,我很希望能有个完美的结局。”

  “为什么别人行,你不行?”这样的批评,蔡赟听得多了。面对这样的指责,他从来不会辩解。

  让教练误解的“罪魁祸首”,是蔡斌的心脏。

  羽毛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心跳过快并不鲜见,体能过极限的时候,心跳常常达到每分钟170 下,甚至会190 下。但蔡赟训练时,有时心跳会超过200 下。运动过后,他甚至可以听到心脏在怦怦地跳。队友将手放在蔡赟的心脏部位,手也会跟着心脏一起震动。

  心跳过速让蔡赟在激烈运动后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教练对他频繁发作的“心跳加快”也心存怀疑。在蔡赟不能坚持正常训练的时候,总会受到指责。郁闷的他,曾经天天想着退役。

  一次彻底的检查让蔡赟洗刷了“罪名”。医生诊断,蔡赟的心脏比别人多一根侧支,容易心跳过速。手术后,蔡赟还是回到羽毛球国家队。现在,他一天进行两次训练,由专门从美国请来的体能教练指导。一星期只有周日可以休息。

  采访中,蔡赟对记者说:“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了,我很希望能有个完美的结局。”

  “意志品质不行”的运动员

  蔡赟是苏州人。

  江南水乡造就了蔡赟儒雅的气质,童年时,他常和父亲在院子和小巷里打羽毛球。小时候,他也曾被父母送去学手风琴,没有培养出对手风琴的热爱,却练就了好的指法,和手腕的灵活性。

  小学时,由于身体不好,父母送他去参加市业余体校的羽毛球培训。在苏州业余体校,他一面读书,一面训练。

  念到初二时,蔡赟的学业负担大了。父母决定让他放弃羽毛球。市体校不愿意放掉一个好苗子,教练来到蔡赟家里,承诺:“只要蔡赟在来年的省运动会上获得冠军,他就可以直接进省队。”

  蔡赟当时身高不出众。同学都已经长到一米六、一米七,他还只有一米五八,体能也不出色。他也曾在比赛中出过“意外”。小学时,蔡赟参加江苏淮阴举办的省业余儿童羽毛球比赛,进了决赛。决赛中,他在领先的情况下,身体突然缺氧。到手的冠军丢了,他被教练送回了家。

  因为这些原因,蔡赟始终得不到江苏省体校的垂青。他自己也很清楚,到了初中,还进不了省体校,羽毛球还能打出什么名堂就难说了。所以,当教练到家说服他父母时,蔡赟喜出望外,父母还在犹豫,他却立刻答应下来了,“我觉得我能行!”

  第二年,蔡赟获得当年省运会男子羽毛球比赛金牌,顺利进入省体工队。以往,惯常的流程是,运动员先进市一级体校再进省一级体校,然后再进入体工大队。蔡赟是个例外,他凭借出色的成绩,直接从市体校 “打”进省体工队。

  1997 年,蔡赟开始察觉自己身体有异样:一分钟将近200 下心跳,时常都能听到怦怦的心跳声音。他觉得不对劲,却找不到原因。心脏带来身体的不适,让蔡赟在训练中身不由己。有教练怀疑了,为什么别人都能坚持,蔡赟总是说心脏不行?

  教练找他谈话:“蔡赟,你是不是意志品质不行?”

  带上“意志品质不过硬”的帽子,蔡赟没有被上调到国家队。

  转机又一次来临。1988 年,蔡赟第一次参加全国羽毛球锦标赛。比赛中,他接连战胜国家队队员,包括国家一线队的陈宏和后来在悉尼奥运会获得男单金牌的吉新鹏。他是唯一一个打进八强的非国家队运动员。一年后,蔡赟终于被招进国家队。

  心脏的“麻烦”从省队带到了国家队,教练对这个时常说心脏有问题的运动员持保留态度。退役的情绪在蔡赟的心里暗暗滋长。

  2001 年12 月,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结束之后,国家队教练朱波找到蔡赟,对他说:“为身体着想,你要不还是不要练下去了。”

  “我听了这话,心里一点都没有难过的感觉。我感觉解脱了,很开心。回到家里就跟父母说,我要读书去了。父母都很支持。”蔡赟这样对记者说。

  “我是一个很好的双打运动员”

  决定退役后,2002 年1月,蔡赟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了射频消融手术。他想通过手术知道,自己身体“没意志力”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医生将射频消融导管通过大腿穿刺插入他体内,发现他心脏里先天比别人多出一个侧支。正常人体内维持血液循环的血管,他多出一个。心脏承受不了从多出一根血管带来的血液压力,所以才会在运动激烈时猛烈跳动。

  医生将多出的那一根侧支截断。术后,蔡赟以前的教练得知他心脏问题后,都说以前误会了他。中国花剑运动员王海滨也有过类似的问题,在运动员中,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只是当时谁都不知道蔡赟是这个问题。

  手术后,蔡赟的身体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训练,但他却不想再继续从事羽毛球运动了。他联系上海的大学,打算开始新的生活。

  江苏省队的教练又找到他,承诺帮他在国家队的双打组里再安排一个位置。蔡赟同意了。“我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双打运动员。”

  可是,当他回到国家队时,却发现又把他重新分到了单打组里。“很失望,因为虽然我的条件不错,但体能上的问题,让我打单打会比较吃力。单打主要靠体力,而双打则是靠精力。”

  羽毛球双打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配合能力,而不需要像单打那样满场跑。

  而且, 22 岁的年龄再回到单打组,蔡赟在单打上有所突破,希望并不大,“可是没有办法。既然来了,那就只能继续训练。”

  2002 年5 月,国家羽毛球队双打组重建。汤仙虎教练从单打组来到双打组,重新组建双打组。一直颇为看重蔡赟的汤教练,把他从单打组带到了双打组。三四十名国家队双打选手集结在福州,等待新一轮的挑选。汤教练发给每个人一张纸条,让他们写上自己最想配对的三个名字。

  蔡赟当时的搭档王伟受伤,他比较适应与左手力量较强的选手配搭,所以,他写上了训练中印象很深的广东籍选手付海峰。

  付海峰左手持拍,是力量型选手,而蔡赟主攻网前。有意思的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付海峰也选了蔡赟。

  一周后的中国公开赛上,这对刚刚配合一周的双打搭档击败赛会头号种子丹麦的埃里克森/汉森,顺利进入前四强。而在之前的比赛中,中国男双进前八都很难。他们开始声名鹊起。

  “其实我和付海峰之间的交流不多,他性格是不太爱说话,喜欢玩游戏,但我们在赛场上能很好的达成一致。” 蔡赟这样评价他的搭档。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