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专家称全球气候急剧变暖导致珠峰岩升雪降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21:14  第一财经日报

  “岩升雪降”,专家详解8844.43米数据由来

  本报记者 章轲 发自北京

  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向全世界公布了最新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8844.43米。这一新数据与1975年公布的结果相比,降低了3.7米。

  “岩升雪降”

  “这并不能说明珠峰的高度在降低。”1975年珠峰高程测定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中科院院士陈俊勇表示,过去30年来,珠峰地区在欧亚板块推动下,仍在以不固定的速率缓慢长高,但其冰雪层却在不断降低。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安宝晟研究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珠峰顶部自1966年以来一直在降低,但降低的主要是积雪的厚度。据观测,从1966年到1999年,珠峰顶部从8849.75米降低到8848.45米,总降低值1.3米;如果按年降低值算,1966年至1975年间,珠峰顶部的降低比较快,接近每年0.1米。1975年至1992年间,降低过程减弱,只有0.01米;而1992年至1998年间,降低过程又快速增大,接近0.1米;1998年到1999年,达到了0.13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得出的结论是,珠峰顶部在短期内降低如此剧烈,肯定不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只能从冰川对气候的响应去解释。实际上,从1992年开始的珠峰顶部急剧降低时期正好对应于气候急剧变暖时期。珠峰所在地定日县年平均气温,特别是冬季气温在近几十年内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定日从1971年至1992年,年平均气温增值在2.6摄氏度附近摆动,比1960年至1967年间平均提升了1.7摄氏度。从1993年开始年平均气温上升更为明显,1998年至2002年年平均气温增幅连续均在3.3摄氏度以上。

  测量珠峰的意义

  中国最早的登山队员之一、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富洲表示:“珠峰的高度变化及相关测量数据的变动对全球的影响不容忽视。”珠峰地区的地质变化会影响到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变化,因此测量珠峰高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有关专家介绍,2004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批示同意国家测绘局提交的2005年重新测定珠峰高程的报告,珠峰高程复测在国家测绘局正式立项。此次测高,一方面为了展示国家实力特别是科技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国土重要地理信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测绘局在“十五”计划中提出,将全力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成覆盖我国陆地国土面积80%左右的1:5万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元数据库。“组织开展珠穆朗玛峰高程复测”被列为2005年的工作要点。

  最精确可靠的数据

  对于此次的测量结果,王富洲认为“是迄今为止最精确、最可靠的数据”。

  2005年7月18日,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验收评审会议。“会议上提出这次结果会不会被国际社会接受的问题。”王富洲说,专家们相信,多数人会认同这个测量结果,最多对具体的测算方法或手段提出质疑。

  “但我相信,这个结果是可信的。”王富洲解释说,以往也有国外的科技人员测量珠峰,但技术手段不可能与这次相比。

  据介绍,此次珠峰测量,共布测了30个点的青藏板块运动GPS监测网、32个点的珠峰GPS控制网,并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手段精化该区域大地水准面,精确求定珠峰高程测量的起算点及6个交会点的高程值。5月22日峰顶觇标树立起来后,6个交会点通过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连续进行48小时测量。峰顶测量队员进行GPS高精度定位,雷达探测仪对觇标处冰雪层厚度进行测量。6月12日全部野外测量数据送抵西安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随即开始了水准测量、GPS定位、三角测量、重力与大地水准面、雷达测深等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同时国家测绘局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总参测绘局、武汉大学等专家对计算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