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柳承敏:体味“乒乓皇帝”的痛苦 期待奥运两连霸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09:37 《乒乓世界》杂志
柳承敏牢记雅典 “王皓发球,我回搓短球,然后他用反手拉,留下了空当,我直接杀了一个直线,比赛结束了。当时我是以攻球的动作结束,条件反射似地一下子跳了起来,我看到了金择洙教练。如果那时我是以防守动作结束的话,肯定会向后面倒,躺下去的。” 还记得雅典奥运会金牌赛点那一球的情形吗?对这个提问,柳承敏的回答是“当然”。“当时的总比分是3比2,局分是10:9。在最后的一瞬间,金择洙教练比我跳得还高。我抱着他的时候,非常高兴。如果这些都记不起的话,我就不是人了。” 是的,雅典奥运会的最后一幕仍然完完整整地保存在他的脑海之中。那块金牌把一名乒乓球运动员的自信激发至顶点,那个时刻也成为以后四年间柳承敏人生的转折点。 其实,柳承敏的金牌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自1993年玄静和之后,韩国人再没有到达世界的顶峰,韩国乒乓球因柳承敏的这块金牌而重新灿烂地复活。他那执着的、一拍接一拍的扣杀令所有韩国人倾倒。乒乓球作为韩国体育传统夺金项目的面貌也得以重现。这与单项世界大赛的层次不同,这是韩国人在奥运会中得到的成功。这块金牌也成为使韩国得以继续保持乒乓球强国地位的原动力。 四年过去了,2008年到了,奥运年的味道又一次弥漫在空气中。雅典奥运会时23岁的柳承敏已经27岁了。今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上,他不是挑战者,他是站在卫冕者的立场上去战斗。 在奔赴战场之前,许多人都要听听卫冕冠军的感想。雅典奥运会之后的四年,他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奥运发祥地夺取奥运会金牌,提高国家威望的柳承敏还能在中国再现当年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吗? 乒乓天才、乒乓皇帝和他的痛苦 “‘神童’这个修饰语经常伴随着我,要说没有一点负担,那是假话。因为我受到太多的关注,无论如何都应该继续为韩国乒乓球做出贡献。即使不从做贡献的角度看,奥运会也是我向乒乓球人生最高峰挑战的目标。奥运会冠军当然是一种荣耀,但这个大包袱也不是那么容易卸掉的。我的自信心是很强的,现在却有这种心情,大概是因为注意力稍有下降所造成的。” 对一般的选手来说,第一次出战是不容易的。柳承敏参加雅典奥运会时已经是第二次登上奥运会舞台了。在他18岁,还是高校生的时候,曾在悉尼奥运会上发起了对世界的第一次挑战。当时他在男单32强战中负于法国的勒古,与李哲承(现柳承敏所属队——三星生命队教练)配对的男双比赛,也在3、4名决赛中负于法国的盖亭/希拉,很遗憾地与铜牌无缘。 第一次在奥运会中的表现不佳,柳承敏品尝到了受挫的滋味。在此后的四年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全力准备雅典奥运会。在那段时间里,他被称为“乒乓天才”,他是韩国乒乓球的希望,最终在雅典奥运会上,“希望”变成了现实。 不过,问题随即而来。大概是因为他23岁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雅典奥运会以后,柳承敏松懈了下来,在国内外比赛中再也无法表现出以前那样的坚韧,输球越来越多。奥运会以后,虽然修饰语已经从“乒乓天才”变成了“乒乓皇帝”,但是此时的“乒乓皇帝”又与“痛苦”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柳承敏还是那个柳承敏。在奥运会以后,虽然他一度丧失了目标,但正如许多媒体所指出的,在乒乓球技术上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对水平相近的选手来说,因为状态的原因,互相之间的胜负都十分正常。乒乓球的这一相对的特性在柳承敏身上表现得更为典型。只要有明确的目标,把精力集中起来,他从来没有失去过自信。“痛苦”只不过是那些只盯着胜负的媒体所制造出来的词语罢了。 事实上,在2007年的世乒赛上,他已经证明了自己所说的话。以前总是通不过64强战,到了世乒赛时他忽然打破怪圈,在8强战中击败自己的天敌——波尔。在4强战中与最终获得冠军的王励勤打了一场血战,战至最后一局。虽然柳承敏最终遗憾失利,但那次比赛再一次证明了“乒乓皇帝柳承敏”的存在。 柳承敏相信自己无论何时都有能力去赢得比赛,并不怕暂时的输球。为了赢得那些必须要赢的比赛,他正在做着最大的努力。在已经获得过金牌的奥运会上,他现在的目标是什么呢? “奥运会是最高层次的比赛,即使已经获得过一次冠军,奥运会奖牌的意义并不会褪色。在男单项目上,目前仍未出现过连续两届称霸的选手。雅典奥运会时大家只是对我有所期待,而这次是全体韩国人民的视线集中在我身上,盼望着我能延续雅典奥运会的辉煌。我相信我能行,也以此来鞭策我自己。”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