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王"对新中国体育贡献良多 贺龙曾"三顾茅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10:13  竞报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成都时,林绍洲和其他官兵一起毅然起义,参加了解放军。随后,他们被组成改编集训大队,在成都附近的新都一边劳动、一边改造。

  相关链接:68年前中国就有个"跨栏王" 曾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林绍洲曾主动要求加入志愿军,但考虑到他当时已年近五旬,组织上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但同意派他去修成灌 (成都到灌县)公路。参加志愿军未果,从灌县回到成都后,林绍洲失业了。当时,他已是6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林绍洲干起了拉板车的行当。拉板车的微薄收入,仅能解决温饱问题。8个人挤在三道街50号一间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

  特使三请“跨栏王”

  与此同时,在离成都不远的重庆,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正在翻阅一本体育杂志。贺老总喜欢体育,这在部队里是出了名的。新中国刚成立时,各大军区之间经常要举办体育比赛,为此,工作之余,贺老总经常翻阅和体育有关的报纸、杂志,他希望全国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会聚西南军区。此时,贺老总的目光集中在一张照片上。照片里的男运动员正敏捷地跨过一个栏杆。“跨栏王,林绍洲,这个人一定要找到!”贺老总念叨了一句。

  过了一段时间,在成都三道街50号的院子里,于剑峰受贺老总之命特地从重庆赴成都,请林绍洲出山——到西南军区体工队担任田径教练。当于剑峰第三次赶到三道街50号时,终于见到了林绍洲。

  两个月后的一个早晨,林绍洲锁上房门后,便带着妻儿,大包小包地走出三道街50号,直奔成都火车站。第二天早上,当林绍洲全家到达重庆火车站时,两辆军用卡车在此等候多时,一群解放军战士,有的帮着拿行李,有的帮着抱孩子。随后,大家驱车前往西南军区体工队所在地——重庆歇台子。

  贺龙屡成座上宾

  林绍洲来到重庆没几天,就在田径场上见到了贺老总。贺老总握着林绍洲的手,风趣地说道:“林先生,你的大名还不小哟!当年的威风还在不在?今后新中国的体育工作,你要多出一把力哟。”没过几天,贺老总便亲自登门拜访林绍洲。再后来,贺老总成了林家的常客,当他听说林绍洲家人口多、经济较困难时,每次临走,总会悄悄在桌上留下二三百元钱。

  墓碑上刻下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因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一直处于隔离状态。为此,林绍洲和故乡彻底失去联系,因为他们连通信的机会都没有了。1987年11月,林绍洲辞世后,被安葬在灌县的一座公墓里。墓碑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忠诚体育事业献毕生心血育成桃李争艳,落叶竟未归根魂系台湾岛实堪千古长恨。

  

竞报记者吕威

  “跨栏王”力气大

  在成都,拉板车有一套“规矩”——站在板车正前方,肩膀上套一条粗麻绳者,称为“中杠”。站在板车两侧车轮边的,则称为“飞蛾”。拉板车时,“中杠”在前,背对板车,出力也最多。“飞蛾”在两侧协力,推动板车。一架板车一般长3米,宽1米,一次可载货近千斤,所以,一般须3人拉一架板车。拉车所赚之钱,则由3人平分。

  林绍洲身高1米83,运动员出身,体格魁梧,每次拉车时,自己一人担当“中杠”而不需“飞蛾”。已一把年纪的林绍洲此举绝非出风头,无非是为了多挣两份儿钱。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