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北京奥组委六年两易总部 讲述奥运指挥总部迁移历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03:49  竞报
北京奥组委六年两易总部讲述奥运指挥总部迁移历程

2006年1月19日奥组委正式搬入北京奥运大厦,总体策划部在倒计时牌前留影

  从北京奥组委6年来的发展之路不难看出,其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其人才数量和结构一年比一年合理,其组织机构一年比一年成熟。近日,北京奥组委行政秘书部特聘专家林向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讲述了奥组委六年的发展历程。

  第一站·新侨饭店

  [2001年12月13日-2002年9月26日]

  最初奥组委只有39人

  2001年7月13日,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揭晓,萨马兰奇以雄浑的声音宣告了第2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名字:“BEIJING”。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奥运会主办城市要在5个月内成立组织委员会。曾参加第二次

申奥工作的林向义回忆说,奥申委当时共有100多名工作人员,申奥成功后很多人都回原来单位工作了。申奥成功后,先成立了组委会筹备办公室,部分工作人员留下来做成立奥组委的筹备工作。5个月后,即2001年12月13日,北京奥组委在崇文门新侨饭店———原奥申委所在地———正式成立。13个部门,39名工作人员,新侨饭店六层北侧1200平方米的办公区,这就是组建初期的北京奥组委全貌。

  第二站·青蓝大厦

  [2002年9月27日-2006年1月18]

  四年在编人员增数倍

  由于筹备工作越来越细,1200平方米的新侨饭店办公区远不能满足奥组委发展的需要。2002年9月27日,北京奥组委14个部门的近百名工作人员迁往位于东四十条的青蓝大厦。

  青蓝大厦东侧楼的6层至10层以及顶层16层都成为奥组委的办公区。“在青蓝大厦期间,文化活动部成立了,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志愿者部、交通部、物流部也在筹备中。1.4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再次满足不了奥组委发展的需要。”林向义说,“2006年再次迁出时,部门已达22个(包括筹备组),在编人员570人左右。”

  第三站·奥运大厦

  [2006年1月19日至今]

  20多处地点选中新址

  2006年1月19日,北京奥组委迁至北四环中路的北京奥运大厦。“总部前移”离北京奥运会的前沿阵地———奥林匹克中心区更近了。

  林向义说,奥运大厦也是在20多个备选地址中经过几番比较才确定下来的,“我们选择的条件主要是面积适中,交通便利,房租相对较低,距离奥运核心区较近。”

  简朴大气的奥运大厦里不乏温馨、舒适的氛围。一层大厅设有休息区,来宾可以喝着咖啡或茶水交谈;中午时大厅内还能听到钢琴独奏表演;银行、邮局、特许商品零售店一应俱全……在奥运大厦,到处可以看见中国印和五环标志,可以说,这里已经成为奥运会的一个窗口。

  目前北京奥组委已有28个部门,其中包括5个中心;工作人员近4000人,其中在编人员1800多人。北京奥运大厦主楼加上西侧配楼,办公区域面积共计5万多平方米。

  林向义说:“奥运会比赛时,这里将作为非竞赛场馆,成为奥运会指挥总部,指挥奥运会顺利进行。届时将有武警战士站岗。”

  奥组委人员不愁婆家

  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结束后,北京奥组委即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大多数工作人员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只留下部分人员处理善后工作。最迟到2009年12月31日,北京奥组委这个机构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林向义说。

  谈到奥组委工作人员日后的去向,林向义说,从机关借调来的人员将会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返回原单位。公开向社会招聘的工作人员,奥组委不包分配,但会向一些单位做推荐和介绍工作。“现在有许多企业和事业单位都表示,将来会优先聘用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

  竞报记者 崔鲸涛/文

  竞报记者 李昊/摄

  -见证

  “我把奥组委带进青蓝”

  每天早上9点,今年66岁的刘元奎都会精力充沛地走进位于北京奥组委驻地———奥运大厦16层的奥运五环销售中心总经理办公室,像在这里上班的年轻人一样为奥运筹备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不同的是,从6年前北京奥组委成立之初到如今的发展壮大,他都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协助北京奥组委不断“迁徙”成长,并见证了北京筹备奥运会的历史进程。

  工行提供四套方案

  “申奥成功不久,全民支持奥运的热情十分高涨。我也开始琢磨着作为北京的国有银行企业是否也能为北京奥运做点贡献。”负责分管行政后勤工作的刘元奎于是向单位提议,将比较富余的办公楼“借给”北京奥组委使用。北京市工商银行很快批准了他这一提议,并任命他为负责此事的总协调人。

  经仔细讨论,北京市工行在2002年初提供了4个城区支行的办公楼供奥组委候选。“这4个候选地点都处于城区中心且交通便利。”刘元奎回忆说,这4座楼分别属于蓝岛大厦对面的朝阳支行、广安门桥西南角的宣武支行、崇文门附近的崇文支行和东四十条青蓝大厦的东城支行。

  “当时我和奥组委秘书行政部的负责人一起对4处候选地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刘元奎说,在综合考虑环境、交通、办公条件等因素后,位于东四十条的青蓝大厦最终入选。

  由于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刘元奎一直保持做记录的习惯。在他当年的记录上清楚地写着,“2002年3月21日,北京奥组委第五次执委会上通过了确定青蓝大厦作为新址的决定。”

  三年经历三次扩容

  “自从确定青蓝大厦为新的办公地点开始,奥组委就开始了长达3年零4个月的‘青蓝时期’。”刘元奎透露,从入驻开始直到最后迁离,奥组委度过了一段迅速成长的时期,设在青蓝大厦的办公场所也先后经历了三次扩容。

  根据最初的方案,市工商银行东城支行将自己使用的青蓝大厦7、8、9、10、16层的全部和15层的一半办公楼腾空,作为北京奥组委的办公场地,并将一楼大厅也改造为北京奥组委的接待大厅。

  2002年9月28日,100多人的北京奥组委正式入驻青蓝大厦开始办公。奥组委的办公面积从最初新侨饭店的不到1200平方米,一下扩大到6600多平方米。

  到了2003年,随着部门和人员的扩充和对外交往的迅速增加,奥组委办公场地再次吃紧。刘元奎再度“出手”,动员国家

审计署分支机构,将11、12、13、14层的全部和15层剩下的另一半办公楼腾空,供奥组委办公使用。2003年底,青蓝大厦7-16层、共1.2万平方米的办公楼都成了奥组委的办公场所。

  奥组委此后又在与青蓝大厦仅一墙之隔的青蓝宾馆租下了一层客房改为办公室。截至2005年底,奥组委总共拥有了1.6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工作人员也增加到了500多人。竞报记者 黄涛/文

  竞报记者 李昊/摄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