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气象专家为奥运出谋划策 详解08应急预案解读环保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16:59  新浪体育
气象专家为奥运出谋划策详解08应急预案解读环保
(点击看组图)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6月29日下午,国内多位著名气象专家汇聚新京报社,共话奥运天气。期间,他们就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气象条件、人工增雨减雨以及空气环保等话题,与网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新浪网与新京报也进行了联合直播。以下为本次直播文字实录:

  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奥运气象专家访谈现在正式开始,首先先欢迎我们三位的核心人物,一位是我们的中国院士李泽椿院士,一位是我们的北京气象局局长谢璞,一位是我们的中国气象局奥运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副主任王玉彬,先欢迎三位专家。

  相信很多网民从前两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了解了我们奥运气象的工作了,前两天我们的王主任也参加了这个新闻发布会,对奥运气象进行了很多的介绍,因为这期新闻发布会之后对于我们的奥运气象有很多关心的问题,那我们有幸请到三位进行现场直播,大家都可以提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我先代表我们《新京报》和新浪网向李院士提一个问题。

  您曾组织协调北京市奥运气象局建立了中尺度短时

天气预报系统,而这次奥运气象要求做到奥运赛场未来36个小时逐三小时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气压的预报,预报从24小时变成36小时,研究难度系数是否也增加了1/3?

  李泽椿:从24变到36并不困难,因为我们数字预告本身就可以上到48度,难度是奥运会气象保证要求的精度要提高,而不在于时间的延长。

  另外一个就是很多预报要求,临近最近几小时,8月份的具体天气预报那个是难的,所以我们主要是预报准确的难度,难度在于报的时间上。

  主持人:对于精度提高,相对于这一次奥运气象的服务来说,精度比以前提高多少呢?

  李泽椿:这个很难按照原来精度多少,现在精度多少,主要是被服务的对象就是比方说奥组委或者是一般老百姓他就要求你报的比较准确,从这个角度来说,8月份是北京的汛期降雨、雷暴都是很厉害的,所以在这一方面你要能够很准确的报出什么时候下雨,在哪些地区?量多大,有没有像前两天的打雷那么明显,那些都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奥运会一般的时候,你误差一点无所谓,奥运会的时候,在比赛的赛事上你出现一些状况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或者是一个赛事散会的时候出现这些现象,也会影响很大。所以这方面还是主要是难度上的报告。

  主持人:那刚才李院士也提到了,8月份是北京汛期来临的季节,而我们北京很多的剧烈的天气也发生了,我们知道北京市奥运气象还有奥运会的气象服务部门他们在05年开始就进行了奥运气象的一个预演,我们知道谢璞局长也多次指挥了奥运气象服务的奥运预演的项目,我想了解一下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谢璞:准确的说,06年我们针对气象服务气象业务系统的运行和有三项比赛进行了预演,那么05年的工作主要在筹备建设中。

  主持人:那三项比赛的预演是?

  谢璞:一个是在青岛,一个是咱们十一届世青赛,一个是十一届垒球赛,直接提供了一些服务,第二个对我们在06年现有的系统就是现有建好的系统当中进行了演练,比如我们的数据能不能传送到,我们的刚才李院士讲到了我们的产品能不能运行起来,我们的人员能不能有应对服务的能力,我们的流程是不是寻常,能不能满足这种比赛的要求,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演练,主要在查找问题,检验我们的数据和系统的运转情况。当然它只是部分,因为06年还没有大规模的运转起来。

  主持人:我知道是在8月份的时候,北京会进行一次预演,这应该是北京的第三次吗?

  谢璞:这是第二次。

  主持人:跟前一次相比,这一次预演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内容或者说不一样的地方?

  谢璞:这一次预演比以前要大,第一个从我们系统建设方面和我们的服务涵盖内容,从我们气象本身的内容来说应该说演练的内容要多了,我们的系统不断的从一年的过程当中,我们系统本身增强了,建设的内容比原来要好了。

  主持人:您能不能说得比较具体一点,比如具体到哪一项内容,在第一次当中我们还没有实行去演练,在这一次7、8月份的时候,这个测试赛开始了,这个是不是有新的预演的项目?

  谢璞:我们第一次预演着重在数据的传输和资料能否到达,我们人员的岗位能不能进入的基本流程只做了两项服务,今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把所有的项目都要做一下,比如服务的平台怎么服务出去,应该说严格的在去年当中我们只是刚刚开始,今年要针对它着重的来做,刚才去说的,现在预报的时度可能要更加细。第三个我们这个系统在奥运会当中叫2008,相对的湿度、温度都会适时的报告到里面去,这是第一个内容。

  第二个今年的预演是整个一个测试赛,我们有23个测试赛,我们要真正为这个测试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活动,这一次有两个含义,一个针对我们系统的运行,我们的服务,我们的产品能不能用,我们自己建设合理不合理,检查问题,查找差距。另一方面就是真正提供的服务,虽然叫测试赛,实际上这一次都是我们国际上洲际的重要比赛拿来做题材,所以我们要有服务和保障。

  主持人:这一次的测试会不会涉及到人工消雨的测验?

  谢璞:我们不会真正为测试赛做人工消雨,但我们会选择不利的天气,我所谓对整个奥运会有可能会有不利的天气进行实验。

  主持人:这种比例会有多大?因为测试赛是两个月很长的时间,7月到9月,你选择恶劣天气。

  谢璞:我们主要选择在8月份,因为它是一个实验性的一个课题,我们主要从实验的角度来做,做一种尝试,不是说要把什么问题都解决,所以我们选择相对可能操作的系统,这是第一点。而且我们要抓住重点尽可能的针对8月8号和8月24号开闭幕式,我们要抓重点,进行一些科学有针对性的实验和尝试,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万一出现了情况,我们可以做一些应对。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我们这个天气演练的话可能更多的是针对8月8号,因为很多网民很关心,8月8号开幕式,从30年的统计数据分析,那一天降水的概率大概是50%,我们知道现在有关专家正在推断这个人工消雨的实施方案,您能不能介绍一下。

  谢璞:专家做实施方案,方案本身没有什么阶段,因为方案本身是一个业务运行的方案,应该本身没有什么,它是一个基础性的方案,我们这个方案只是作为搞实验的科学小组提交了一个通过科学实验的结果提交了有可能做实验的,今年8月份可能做一个演练,在明年的8月份要做应对的实验报告,这个正在提交,像类似的专家组在论证,专家组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实际上就是说怎么来去,一旦有机会,一旦有条件,怎么来做相应的准备,这个就是所谓的人员、设备、飞机、空运等等等等会涉及到技术的问题,当然我们确实在筹划这项工作。

  主持人:您刚才所说的奥运开幕当天的下雨,我们现在也有一个准备的方案,在我们北京气象局能够在开幕式之前,能够提前多少天,能够预知当天的天气情况给有关部门做准备的时间?

  谢璞:这个我请我们的王主任来回答。

  王玉彬:我先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人工消雨影响天气的问题,人工消雨是影响天气的一个延伸和拓展。这一块就是你刚才讲了一个有一个方案,我们想借这个机会也做一些宣传,就是说大城市的露天活动确实是需要消雨这样的活动,而且我们也见过国外比如说像俄罗斯也有这样的报道,但总体上讲,这一块报道基本上都是中枢性的,没有细节的科学细节的解释,可见它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也很新,但是它的科学技术基本上建立在人工消雨和冷云催化这样两个技术上,冷云催化就是现在讲的人工蒸雨的技术,现在作业和实验鉴于这两者之间,在实验的主体下,但常常也用于蒸雨的作业。

  但是在这里面确实也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人工消雨的话他有很好的作业时机的选择才行,你要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去催化才能够保证在你这里头不下雨用什么样的催化剂才使得雨在你想催化的地方把它充分的降落下来,类似这样的问题都是作为一个尝试的工作,所以在这里面我们也去讲这个事情,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一块的理解上,就是气象工作者做的这一切的努力都希望为这个大型的活动做很好的技术包括各方面的服务,但是这些工作还是在尝试的阶段。

  第二个,天气预报能提前多长时间,我想是根据不同的天气系统,用气象的语言讲,这个影响范围很大,就是大尺度的系统,对这种系统的预报我们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但是由局地产生的小的天气系统的预报,我们的时间就会很短,因为它突发性的,突然在局地生成的,生成了以后本身的持续时间也很短,那你预告的提前量也很短,我在这里给大家讲,实际上你如果说像在美国这样的,气象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像龙卷风这样的局地的天气,大概能提前到目前的水平,就是十几分钟,他能够预报出来,那这个时间就足以让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就是说事实上是这样,我们只要充分的把提前时间做好,你讲提前预报时间,那这个广大的公众采取避险的正确措施的可能性就增加,这一点就是我们包括气象部门的领导还有老专家们他们希望的,现在气象工作者有一个好的气象服务的态度,就是讲的这一块,尽量及时的,作为职业道德,准确及时,及时就是讲这一块,不是说你一定要很长时间,因为有些是做不到的,有一些天气,你像我刚才讲的局地天气,你就做不到很长时间把它预报出来,这是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

  主持人:刚才说到提前预报之后把这个消息要及时的传达给公众,公众才能做好防备的准备,我现在想知道,在昨天奥组委也开了一个奥运气象部门的一个成果发布会,其中也提到了,每3个小时就要滚动播报一次,我想知道3个小时播报出来的,预报出来的奥运信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传达给公众?我可能3个小时,我这一天我在上班,或者我在户外运动,我没有守在电视机旁边,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让我知道马上要下雨了,或者下冰雹了?

  王玉彬:你说的这一块是这样,气象服务确实有多种的形式,要是笼统的分析一种叫主动的,一种叫被动的。主动的我这是站在用户这一点,参照对象是用户,他主动的话他就会及时的去访问一些媒体,比如包括网络或者他去看一些像气象频道的电视节目,或者看看及时更新的比如说电视的广告牌,这是主动。

  还有一种被动,就是我发布,我不知道你看了没有?电视就是属于这种形式,这是一种分法,就是说你如果对这个需求是特别的需要,你比如要出行或者选择日期,我相信一般人会主动,如果说你大致上有一个行程的安排,并不是特别迫切的需要这个时间的准确,那你就可以采取被动的方式。

  然后作为气象部门来说,也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像我们这个特殊的用户,包括国家应急部门,我们包括中央在京的应急部门我们给他很多手机短信的客户服务,告诉他说一旦有了这样的预警信号,我们马上通过手机,这是最快的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说网上,这个方式是很多的,然后在奥运期间因为他服务的用户也不同,我们会把这些信息一个就是刚才我讲的两种方式主动的和被动的,当我们遇到有预警信号的时候,作为我们就会主动的告诉他,我们已经发出了,就是我利用一些对于用户是被动的媒体的话,我也会主动的告诉用户,我这个警报发出去了,做好这种服务,关于这些服务到目前为止,由于通信手段特别是媒体的方式多样化,这个服务应该是满足奥运期间的服务应该是没多大问题。

  主持人:3小时播报信息,是否会通过网络、手机短信以及公交车上的电视出租车上的视频电视这些渠道进行发布。

  王玉彬:至少到目前为止,网络、手机我们一项一项的去落实,这些方面正在逐步的落实,我相信就像其他的媒体,我们现在还没有覆盖媒体,逐步的都会增加。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这个服务只是针对特定的人群 ,我们知道在每个场馆我们是建立了所谓的自动测试站之类的东西,这3小时的播报是否只针对场馆周边或者是只针对参加比赛的人群,而不是针对整个北京市民?

  王玉彬:不对,你的理解不对,他这里面分两个方面,你刚才说的场馆的建设这一块那是我们有信息随时发出去,那叫监测信息,这个监测信息我们至少是一小时就要更新一次,我一小时就告诉你,我现在的温度是多少?气压是多少?有没有降水?风力是多大?风向是多少?这个我们每一小时都会更新的。

  关于预报的信息,因为预报它是对未来进行预报的,那么现在时间密度已经隔了3小时,那么我们3小时的这种预报一天我们要发布4次,这4次发布的时候就是我刚才跟你介绍的这些媒体都要公布出去,其中也包括你说的电视和网络。

  主持人:我想知道,如果我在奥运会期间买到了一张门票,我是不是能够,我成为这个场馆的天气预报信息的定向的对象?

  王玉彬:你说的这个问题我想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你讲,你没有买到门票,你到了场馆能看见那个屏幕,你也是用户啊!并不是因为你买到了门票你才去看那个,你只要抬起头来,场馆周围的人也都能看到那个屏幕,所以大家都是那个用户,不仅仅是因为你买到了门票或者没有买到门票,你抬起头能看见那个屏幕的人都是我们的用户,不仅仅是买到票的用户。

  主持人:这恐怕是很多网民的希望,因为买到了门票,能获得奥组委的服务。

  王玉彬:那个服务都是公众都能看到的,场馆内、外的人只要看到屏幕,都能看到这个服务。你告诉网民,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发布的信息让大家看到,这恰恰是我们气象工作者这么多年准备奥运气象服务的一个目标之一,让更多的人能知道我们发布的信息是什么,这是我们的目标。

  网友:我知道人工降雨就是往天上放炮,干冰问一下人工消雨是怎么回事?

  李泽椿:因为我们在气象内容,我们不是搞人工增雨的这个部门,但是我参加过谢局长他们领导的,为了奥运做准备的课题,做的验收,那么人工增雨实际上是有科学根据的,它希望把小的水滴变成大的水滴,让空气支撑起来然后降下来,那么小水滴怎么变大水滴,那么一方面比方说需要凝结核,有的是它有冰上跟水上水汽转移,使水滴增大,这个科学依据是这样子的。

  那么反过来的过程也是可以的,这个物理过程。现在我们知道它们大概也是,就是分几道防线,比如第一道防线,天气系统来了,我提前,比如在西部,我就把比较多的水汽降下来了,那么这一段时间它的水汽就相应少了,就在某一个地区不会再下了。

  但是这个东西是咱们北京市气象工作者努力追求的东西,这个科学的问题还是很难的,搞科学要成功,必须要大量的实验,我们不可能做到,因为北京市消雨,把雨降到别的地方去那总是不好的,我们希望降在北京市的上空,但是奥运会的任务提出来就是他们应该做的工作,第一虽然难度大但是我们得去做,从人工增雨。第二北京地区还有它的特殊性,刚才讲的用

火箭、飞机播散来促使增雨或消雨,北京市的难度也大,这个空域必须要有空域的空间,不能随便打炮,不是你想做就做,还要经过层层批准,这是我的看法,有的时候丧失了最佳的时机,阵雨有时机最好的时间,打了炮就下,所以在北京市用人工增雨跟人工消雨难度是很大的,还是我们一个,我认为还是对气象用一个辅助手段,我们更希望报好一点,刚才王玉彬同志讲了,一个是坚持一小时,我相信甚至于半小时都可以做到,随时告诉你目前的状况,一是预报,预报在北京市的气象局的研究所有预报,3小时就可以循环的放一次,三小时之间每小时都可以输送,所以就是谢局长他们做演练的目的就是要看看什么形式,能够更好的把监测和预报做得更好。

  刚才讲到服务手段,我相信手机的短信服务还是很好的,今天广东就出现了,一次

地震,很多人都惊慌跑出来了,地震局他们这个系统比我们好,通过广州省气象局把这个信息发出去,就没有什么影响了,这个很好。我想演练也是在组织度上也得演练,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电台、街边的路牌、场馆的显示、手机等等,还有一些更严重的可能通过政府部门到社区也要做,我记得有一年8月29号,北京市一下子就登报,风特别大,树也刮倒了,通过政府部门来预报做的一次。

  谢璞:刚才大家比较关心预报的问题,预报是这样,我们刚才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了越来越精细,有两种,一种我们感觉我们以前的预报可能做一次预报或者两次,我们北京发四次预报,报的时间比较长,24小时之内或者一天,上午、下午,随着奥运会的要求,其实这个高要求对我们也是有挑战,所以我们要做到精细,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把预报现在我们变成3小时甚至1小时,我现在发一次预报,我能隔3个小时以后,3个小时再报,而不像以前只报这一个阶段的变化。第二个现在气象变化万千,最最需要新的资料来说明未来的天气,刚才李院士提到,我们把运算的也架平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把每3小时来的数据我们再运算,这样也提高了精确的信息,这是随着社会进步的要求和奥运会的要求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我们也要完成的任务。

  主持人:您刚刚说3小时预报一次,我想我们公众接受的话有没有,比如说每天会有几个固定的点会接到。

  谢璞:我们3小时一次是我们自己的,但公众接受目前还是一天四次,跟奥组委是同步的,但你接受的东西已经有变化了,有可能变成,比如11点发的预报,有可能他告诉你未来3小时什么情况,未来6小时什么情况,发布预报还是四次。

  主持人:就是我们没有固定的时间接到?

  谢璞:有,你要有手机短信就可以,手机、电视都可以,都是固定的时间,北京是差一分7点,完了7:30,我们也欢迎你们看7:30看气象的节目,不仅介绍了北京,还介绍了全国周边的天气情况,121每天四次的同时更换,手机短信的人每到了一定的时间也会有信息传达,这是定点。刚才两位专家都说了有临近的天气变化,因为气象不是百分之百的适时的,它是一个预测的东西,预测的东西可能未来什么时候也不是百分之百,因为它很复杂,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更正,要根据新的资料变化,它是一个变化的,所以要及时,所以我们要根据突发性的天气,我们要加大一些临时的更正的预报,这个时候可能就通过刚才说的网络,这个打破时间的概念了,什么时候发生我们可能要提出来,我们所主要的就是随时发生,我们尽可能把提前发生的时间咱们更长,给大家更多的准备,这个就有难度,时间短,变化快,这也是我们的挑战,我们的目的当然就想把时间延长的更长一点儿,让大家有更好的防范。

  网友:这么好的奥运的服务是不是咱们老百姓在奥运会期间才能享受,奥运会之后还能不能享受得到这个服务?

  谢璞:那应该告诉网友,不是的奥运会是一个契机,我们真正的目的是推动整个气象服务的工作。我们有可能在7月份以后,我们正在做零距天气预报,就是可能我们在手机也好,121也好,可能变成未来3小时的天气预报,短时滚动的天气预报,天气变化很快,所以我们把时段加密,我们称为短时天气预报。

  主持人:关于奥运气象服务对于比赛的影响,恐怕大家都很关心,奥运气象服务我们都知道很多户外的比赛项目,他们会受到气候还有天气的影响,那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像现在这种影响会有多大?比如说是像帆船可能会受到风速的影响,像网球也会受到高温的影响是吗?

  谢璞:应该说很大。

  王玉彬:我还不是体育方面的专家,这方面了解不是很多,但是我通过气象服务经验了解到,比如风对体育比赛的影响很大,有多大呢?比如说 风小了不行,风大了也不行,你像风小了为什么说不行呢?像帆船比赛 如果小于3毫米的风,这个帆船就起不了航,总共就那么几天,没风这肯定是不行的。

  那么风大了不行,你比如像皮划艇,大家看皮划艇很窄的一个小艇,你风大一点就会翻船,这个肯定影响比赛,而且运动员的成绩也不好表现。另外一个在一般印象中,大家也都知道,像田径比赛对风就有很高的要求,如果风大到一定程度,成绩都不算,大家知道刘翔比赛成绩出来以后,整整一晚上组委会还没有告诉他成绩的最后确认,成绩确认了,破世界记录要等,等到风速最后的确认,也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他的成绩是破了世界纪录了,但能不能记录成世界纪录呢?还要等气象条件看,是不是风速大于它的要求,如果是顺风,那肯定就有影响了。

  所以我想气象服务和体育比赛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很大的,据我们了解,你比如说在我们现在整个奥运气象服务的团队,在准备奥运气象服务的过程当中,就好多同志都在不断的去学习关于体育比赛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气象条件?我们也跟奥组委下面的比如说竞赛主任,体育比赛的专家去联系,跟他们沟通,问他们的要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且这种要求,从我们筹备奥运气象服务开始就一直在做,所以这个双方之间的沟通做了很多的努力,

  我再举个例子,大家关心降雨、降水,雨降的大了一点,有一点积水,那个棒球打下来就沉了,再打就打不动了,垒球、棒球就会受到影响,我如果报对了他还要问你是不是继续下雨?这个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些新的内容,这个就像你问的一样,气象服务和体育比赛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一般的体育赛事的组织者,特别像奥运会这样大型的体育赛事的组织者都非常的关心气象这一块,所以在他们体育运行的指挥中心里一定要安排气象的专家参加他们的运行指挥,气象的专家每天要把天气预报,刚才讲到服务的方式,这就是面对面的服务,一定要向奥组委面对面的去讲解我们的气象预报是怎么报的,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甚至于还要回顾一下昨天我们天气预报报的怎么样,所以气象预报在奥运会的比赛当中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我能不能这么理解,比如说我们当天的比赛,因为我们知道比赛项目的时间现在都是相对固定的,假如我们预测到当天的比赛项目的天气状况不是很好,它不适合比赛进行的话,我们作为气象的后勤保障人员会不会建议组委会说这项比赛暂停或者延迟进行?

  王玉彬:从天气对体育的影响来说,我刚才已经讲过了,它肯定会影响比赛,但是作为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比赛,气象工作者他的界限也是很明确的,他不会去讲这个比赛是不是需要终止,这个是由奥运会的组织者他们去决定,但是他做这个决定是靠气象的服务工作者去把他这个气象服务做到尽量的细,比如说他报出来了未来的天气,像刚才谢局长讲的,还不断的要用现在的天气的实况去订正和补充他的预报,使得这个预报能够让组织者在做出下一步怎么样进行比赛的决定之前很放心。

  说到这里我也通过媒体跟大家讲一下,就像刚才李院士讲的一样,实际上我们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在任何一种媒体的访问里都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在回答这种问题的时候,也希望尽量能够把目前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交代得很清楚,让大家去互动的去理解气象服务的概念是什么?这样使得大家把预报用起来更准确,更好,这其中在我们做奥运气象服务的准备的过程当中,跟大家要求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心情一模一样,所以我们做了一系列先进预报天气的开放,为了使它能够进行,我们也采取了很多的技术,让这种方法预报的更准确,类似于这样的科研活动,我们在准备奥运气象的活动中动用了很多的专家,包括李院士把关我们的研究的技术,研究的方法对不对,像谢局长这样的领导来保证这些研究能够顺利的进行等等,这些活动都是跟大家的愿望一样,希望预告准确率能够提高,所以我们每到有媒体采访的时候,我相信这个愿望在随着时间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网友:在奥运会期间,会不会下冰雹?假如发生沙尘暴的时候怎么办?

  李泽椿:冰雹毕竟是短暂的,就是我们讲的剧烈天气是非常短的,真正下冰雹可能也就几分钟,十几分钟,但是就会拖延到一两小时,这个时候就需要齐心部门人工消雹,但是也不一定能够有效,因为现在有的说你现在消了雹,下面又加起来,这个能量怎么释放掉,沙尘暴叫做几乎不可能,因为沙尘暴的形成条件跟地面状况有关系,地面状况如果支配覆盖的很多,或者比较潮湿的话,需要风大才可以形成。

  刚才的问题我还想讲讲,就像谢局长讲的,奥运会是一个契机,是极大的提升了我们北京市的气象预报监测服务的能力,不过我个人想,提高了能力不一定以后像奥运会期间那么保障的进行,因为这个毕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可以这样说3小时一次的计算,计算这个的条件,就像我们讲的,你的数值要变,那就需要增加观测的密度,北京市你说我增加多少?你北京可以做到,但是你不能要求山西、内蒙古、也给你加密观测,不过这个服务的能力可以提高。

  主持人:现在我们国家对单项比赛的运动队都跟我们的气象服务队都有联系,能不能理解你们就是他们的智囊团,为他们提供气象服务保障的方案呢?

  王玉彬:是这样,作为奥运气象服务,你的问题就是对于国家的运动队有没有保障?我想是这样,就是奥运会期间就这个问题,奥运气象服务中心首先它是为奥运大家庭所有的国家的运动队服务的,因为我们在制定奥运气象服务的标准的时候,其中有一条就是要让所有国家的运动队都满意,所以我想我们在服务的时候,当然让所有国家的运动队都能够得到满意的气象服务这一点的保证的前提就是预报要准确,同时预报的发布还要及时,就这两点。

  我想在这一点上讲,所有的都是一样的,关于提出一些建议,我们想是这样,到目前为止,在奥运气象服务的过程当中,我们曾经去试探的去提一些直接针对运动项目的建议,也做了这样的试探,也有一些研究和开发的工作,但是我想这件事情大概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事情,因为它作为体育运动项目,有运动员体能方面对天气的需求,有周围的环境造成的,比如整个赛事能不能如期的举行,甚至还有由于天气的条件,对观众还造成影响等等,所以这么多方面的具体的这些需求,如果说你能提出很确切的建议给这些包括运动队在内,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是我想随着奥运会,尽管距离奥运会的开幕时间还有400多天,已经不长了,但是就这些方面的准备工作,我们还要继续的去研究下去,我们希望让我们的服务能够更完善一些。

  主持人:刚才您也说到,我们奥运期间气象服务是想让所有的国家运动队都满意,我在网上查到一个资料,气象局曾经提出了6条服务的标准,其中两条我记下来了,一条是要让公众的满意度在奥运期间达到90%以上,另外一个就是对这个国家各运动队的满意度,我想知道是这个满意度是怎么样搜集这个消息?这个调查由谁来完成?

  王玉彬:这个调查也是随着奥运气象服务的不断改进,这个方法也是越来越相对科学一些,最初的调查或者最简单的调查就是你有一个简单的表,打分,满意、不满意,就像我们有的时候住宾馆一样,你打个勾,满意不满意,那么现在随着这个服务,因为大家也知道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是一个刚才谢局长也讲了,从预测科学本身的角度讲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是作为气象局来说,它提供这种预报如果依据很充分,或者说你的服务很及时,总之,我的意思是想说,它的预报和服务的过程有很多环节,那那么多的环节如果简单的用满意、不满意,这个回答可能就代表不了这个及时准确这种气象服务根本的表达,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我们把调查做得相对更全面和更周到一些,如果大家有幸能收到这种调查表的话,满满一页纸还不够,那个五号字满满一页纸还不够,我的建议是你们如果收到的话,都给去打勾,不是说都让你们打满页,都根据你们的意愿去打那些应该打的,在我们提出的这些标准上,我们拿回来以后,会对这些调查进行详细的,方法上也尽量科学的去分析,然后这个满意度大概也会随着这个服务,满意度的调查随着气象服务的深入,从最简单的,最浅显的调查,到后来越来越相对科学的和定量的调查,那最后告诉大家,我们调查的结果是满意和不满意,也就 越来越准确。

  主持人:通过调查问卷,这个计划要对多少公众进行调查?还有一个公众如果说,我没有收到你的问卷,但是我想对你的气象部门进行评分,我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可以评分呢?

  谢璞:因为我们做这项工作也是为了奥运,我们也是随着这个理念的转变,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市民和社会运行的需求,调查这个东西也不是我们怎么好怎么坏的问题,就是瞄准气象服务以后的走向和需求,奥运这个调查有它的特殊性的,这么大的一个活动要做社会、经济需求方面总体的评估,这个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但它又引申了一个,我们说采取形式是,应该说有三个情况,一个就是说我们设计好这个调查表,我们组织人员去到社会上比如说就类似这样采访一样的,我们选择不同阶层,不同学历等等来调查发现。第二个我们也可以委托专门的公司,你们报社可能经常做这样的工作。第三个就是我们自行的,我们专门有一个大家看到电视上有一个满意度,我们聘请叫预报监督员,还有信息员及时的搜集广泛的社会的信息,然后他们给我们提供这些数据。再一个方法我们有自己的监测网站,这个网站是有好、满意,大家都可以获取。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我们说奥运气象预告的精度,我们要知道每小时一次滚动的预告的话,我们要增加观察的一个密度,还要增加很多,像气象观察站这样的设备,想问一下,是不是随着奥运的到来的话,我们气象局的钱袋子会增加,这个财政拨款会增加,我们会不会好好的改善这些设备?

  谢璞:应该说是设备增加了,钱袋子没有增加,钱袋子花的更多了(笑),就是运行的成本增加了,就是没有流到我们的兜里去。(笑)就是用来也花掉了,运行成本增大了,国家投入增加不是很大,我确切地说,投入较以前要增加,跟自己比那是增加了,但是运行也增加了。

  李泽椿:国家还是很重视的,我个人感觉,你比方讲,你要做好预报,不是说现在想做就做好,必须要有事先大量的研究跟试验,这样国家科技部有很多项目来研究,北京市的科委也是对很多项目研究,财政也拨款了。

  主持人:能不能告诉我们,整个国家为奥运气象大概的一个投入,或者自从订了以后,气象部门的投资以前是多少?现在是多少,翻了多少倍?

  谢璞:这个界定不是很准确,因为奥运就跟咱们过日子似的,咱们把门修了,实际上不光是为了修门,是把这个房子更加固定一些。但是我也可以说一些,我们科委比如支持一些科研项目还是比较专一的,至于你说整个气象局的运作,他是方方面面的运作,每一项运作也是为了奥运,国家也给了资金加了贪色设备,但是不光是为了奥运,也是为了咱们城市的建设。

  主持人:在奥运的场馆周边也会建立自动站,还有建立自动站会不会有相应的人员配备,气象部门对这方面的投入会增加吗?

  李泽椿:这是很显然的,自动站建立起来以后,自动站有的时候不一定需要人,可是要维护这个自动站,就要增加人员的流动,整个运行,刚才讲的运行成本要提高,不一定能保障以后,奥运会过后还能像奥运会这样运行。

  主持人:最近这个火炬传递是一个热点,我们知道是珠穆朗玛峰现在在整修一条道路,奥运气象服务有没有为传递奥运圣火提供服务?

  李泽椿:有,我们还派了人去的。

  主持人:跟平时珠峰气象预告是不是完全一样的?

  李泽椿:从预告登顶讲起来那是一样的,那是登顶,但是差别我就想,奥运火炬传递是有一个规定,在这个时段之内就要登顶,但是平时的好天气我就要登顶,不好的天气我就不需要登顶。这个就是相对找更好的时段去做更好的。

  王玉彬:这个事情我多少了解一点点,它是珠峰展示,你们刚才讲的,火炬接力的路线是一条路线,展示它不按照这个日期去走,它展示是指登上去然后下来到拉萨,跟李院士说的一样,天气只有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你比如说它一开始春季的时候风特别的大,到5月中下旬以后,西南季风雨水特别多,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嘛,那就是雨水特别多,这个风大和雨水多都不能登山,所以我们就找那一段时间,很宝贵的一段时间,你要把它预告准,这些人才能上去,所以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主持人:我想今天我们的访谈也进行了一个小时了,很感谢三位专家给我们解答这么多问题,但是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让你们每个人都总结一下,我们现在都知道,自目前为止在悉尼和雅典的奥运会,他们奥运会气象服务应该目前来说是最好的,那你们能不能预判一些,将来我们北京奥运会奥运气象服务水平跟他们相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李泽椿:我相信我们的也是最好的!我了解的,我没直接参与,谢局长跟我所在的单位都全力以赴,而且在接受雅典对奥运气象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再做工作,我相信我们也是最好之一,因为我们的天气气候背景还有一定的复杂性的,但是我们的工作做得我相信也是最好的。

  主持人:谢谢李院士,那谢局长呢。

  谢璞:我希望我们的服务是高水平,有特色。这个根本不是保守。高水平,有特色,并不是保守,什么叫有特色,咱们奥运既要有中华的传统又要有现代的气息,这个也很难。水平是跟人比的,我之所以这么说,有的地方是可比的,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做的跟希腊一幕一样水准的话,我们就比他们高好多了,天气是不一样了,咱们是在主汛期,他是没有这方面的情况,咱们努力的追求到高水平,有特色。

  主持人:特色体现在哪儿?

  谢璞:我觉得从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北京的天气特点不一样,第一关注就是以前没有做的,我们要做到非常精细的场馆的预报,这样在以前的系统当中,虽然他们也有要求,但作为我们来说是没有的,就刚才说的,每个场馆都要做。第二我们要加强我们突发灾难性的天气预报,我们有一个统计,比悉尼特别是比希腊更复杂,把握这种。第三个对于体育赛事是我们力求做的有特色,因为专业体育赛事,有一些东西我们无法估计,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我们自身的特色,然后很好的结合,当然我们也希望在这次活动当中整个运行的过程当中,不光是体育赛事本身,我们在这个奥运会是一个大的文化体育盛会,它会有很多的旅游、观光、城市运行、社会活动都会在短短的时间都会发生跟其他不一样的变化,比如举个例子我们的交通,那个时候我们也要更加有特色,像我们的应急服务也是不一样的,应该有自身的特色,比如到时候我们的环境要求也很高,环境跟气象也有很大的关系,环境怎么做?就是不光是天气本身的要求。

  王玉彬:我们在奥运期间制定的服务方案,一开始就有6条标准,我们还是要达到这个标准,就是我们奥运,这届奥运气象服务的标准,其中有两条,一条是建设现代化的气象服务的系统,还有一条就是组织一个高水平运转的服务团队,从气象部门的团队讲,第二个我们让各国的运动队都满意我们的服务,让公众能满意我们的服务,还有我们的应急气象服务的能力要强,还有一条就是说我们在大型活动的气象服务过程中做得要比较出色,比如像开闭幕式的气象服务要做到准确、及时。

  李泽椿:北京市的环境污染太大,所以国外提了很多叫指责,但是我们有很多来减轻环境污染的方案,这个方案很多与气象有关,就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做得好,在不同的天气气象条件下,把环境污染控制得好一些。我举个例子比如讲,我们的尾气超标,那么是很多汽车的尾气导致的,那么就采取不同的方案,让汽车一半停止或者2/3停止,或者1/10停止,其中条件之一就是气象条件,所以也许将来这个是我们要多去做的一个事情。

  主持人:我们知道气象跟天气是自然的现象,我们怎么样,就是我们要达到一个通过气象来治理空气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是不是要利用一些人工干预?

  李泽椿:不是气象控制,而是随着气象条件不一样,你控制的方式就不一样,我预报了,如果有降水,那些灰尘自然就少了,天气就好了,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

  你比如停止排放,很多排污的大的工厂,降雨比较多的话,我就允许它存在,降水就可以把它压下来,如果是没有降水,风也小的话,那我们就不能生存,不是气象去控制他们,而是根据气象条件来控制其他方案,气象不能去指挥人家。

  谢璞:就是合理的利用气象条件来调控污染,特别是稳定的天气,那政府有可能就限制车辆。

  主持人:那比如说我们会不会跟,就是比如这个气象它出来了以后可能会改变正确的方式,我们现在跟环保局或者其他政府部门有一个联动,比如我预测到将来几天之内他们可能会有大大的降雨或者是有阴雨天气,那时候我们就通过政府部门协调,就可以让他们减少排放生产的一些尾气?

  谢璞:对,这就是一个构想。

  李泽椿:我再给你提供一个信息,北京市环保局他们也要做演练,8月8号。

  网友:如果奥运会期间,空气污染太严重的话,会不会用人工降雨的方式来净化空气?

  谢璞:空气污染这个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过程当中,社会的要求当中提出来的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课题,应该说我们也在探索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做,从科学的角度没有做这样的研究计划,在冬季的时候我们曾做过增雪的实验,但是做这个实验的过程当中,副产品净化了空气。这个就是说真正到夏季,如果有很好的天气我们实行人工增雨,如果真要把增雨增加的话,会对净化空气有好处的。

  主持人:假如具备这种条件的话?

  谢璞:我们也有可能去增雨,降雨缺水嘛,缺水的过程当中,雨量一大,空气就净化。

  主持人:那还有一个问题,这种人工干预天气的时候,会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因为我们知道人工增雨和消雨的时候都有催化剂,会不会降落到地面,对环境也有影响?

  李泽椿:过去我们也碰到过的,我们撒氯化银什么东西,那个含量是非常非常小的,好像是一平方公里只零点几克,我记不太清楚了,就是完全在安全的标准之内。

  谢璞:我们现在基本上做两种,一种就是氯化银,一种就是氮,本身空气中全部是氮。其实这个大家也不需要担心,因为量比较小。特别是我们现在好多用的液氮,然后就会液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