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真拿了冠军 现在我可能已经退役了--马琳的银牌故事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09:51 《乒乓世界》杂志
1999年到2006年,19岁的青春无敌化为26岁的宠辱不惊;斗转星移,当岁月洗去铅华时,一度隐匿于金牌背后的那一枚枚银光闪闪的奖牌方显气质。马琳说,在他心目中,银牌的地位从来都是举足重轻。 埃恩德霍芬:年少轻狂的代价 “在雅典奥运村的时候,我看到很多运动员每天都高高兴兴,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赢了比赛固然开心,但是我想,不可能每个运动员都能赢吧。奥运会为什么叫Olympic Games?GAME就是游戏,只是在我们看来它是一种责任,我们没把它当游戏。其实比赛时的最高镜界就是什么都不想,把竞技当成娱乐,把状态提升到不想结果以外的东西。” 1999年,19岁的马琳作为中国队主力队员出征荷兰埃恩德霍芬世乒赛,赛前没有目标,年少轻狂以至于意识不到什么是失败,“黑马”一词已经不足以表现马琳当年的意气风发。打败涩谷浩,力克金择洙,生擒有“欧洲三虎”之称的瓦尔德内尔、萨姆索诺夫。在当时的国际乒坛,中国队的优势还不是特别明显。虽然马琳是作为主力队员参加比赛,但是对于欧洲那些单打名将,他还是输多赢少,处于下风。去荷兰后马琳心态特别好,自己心里想着,争取进前8吧。即便进不了前8,跟高水平运动员打,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32进16,16进8,8进4,从日本削球手涩谷浩、欧洲名将萨姆索诺夫,到韩国单面拉“天王”金择洙,马琳以气吞万里、风卷残云之势,干净利落地将中国队夺冠的胜利大道打扫得一尘不染。 半决赛,马琳对阵瓦尔德内尔,0比2落后的情况下马琳硬生生地将比分逆转。立于世界强手之林的瓦尔德内尔是卫冕冠军,靠着一股拼劲,被称为“打虎英雄”的马琳终结了老瓦的不败神话。44届世乒赛冠军、欧洲人抱以巨大希望的老瓦轰然倒地。多年后的我们已经无法体会到当时的酣畅淋漓,回忆往事的时候马琳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很多细节似乎都已经淡忘,他把胜利归结于自己的年轻。 进入决赛,还因为刚刚取得胜利而兴奋不已的马琳完全没有意识到,一窗之隔,转念之间可能就是世界冠军。 4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刘国梁、马琳胜利会师。离“大满冠”就一步之遥,拥有着必胜的信念,刘国梁缺的正是这个至关重要的世乒赛冠军。冠亚军的争夺是在打完半决赛三小时后进行的,极度兴奋的马琳忽略了决赛的严酷性。 “因为当时比较年轻,在比赛的准备上,预测上不足。再加上之前赢了好几个单打夺冠热门人物,觉得自己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决赛输就输在目标不够明确,准备不够充分。”回忆起当年失败的经历,马琳有着清醒的认识。“什么样的将领能打胜仗?不战而胜和求战而胜是不一样的。没打之前就已经有了谋略,这就离成功很近了。边打边想是不行的,顶尖高手之间的对抗要现去准备战术,根本来不及。” 因为自己的年少轻狂,马琳和冠军失之交臂。 很多东西看得太明白就会产生思想负担,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可以放手去拼去搏,结果可能更好。记者问马琳,打完哪一场比赛后开始觉得自己有夺冠的可能。马琳低着头轻轻笑着,“我压根就没觉得自己能拿冠军,就想拼一拼,即使输了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如果真要想那么多的话可能打涩谷浩的时候就已经出局了。” 现在,经历了很多次大赛的马琳已经不象当初那么不顾一切了,目标定得高了就容易束缚自己,有压力。所以马琳现在经常怀念那种状态,把比赛当成一种娱乐,这也是一种境界。 上海:侥幸,所以失之交臂 “世乒赛跟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比赛一样,场场都是决赛,输一场就走人,不会有人再给你一次机会。为什么说体育比赛残酷?为什么说打第二痛苦?前面历经千辛万苦拼下这么多场,决赛的时候却功败垂成。运动员要的是胜利,成者王侯败者寇。” 2005年,6年的时间让一个人成长、成熟。志在必得的马琳,转眼间已经是荣誉加身。褪去浮华的外衣,马琳发奋图强,为的是48届上海世乒赛上那个梦想中的男单冠军。 那段时间马琳的状态一直不怎么好,心理出现一些问题,自己老是突破不了。世乒赛之前国家队到厦门进行封闭性训练。詹健跟马琳的球路相克,教练故意安排詹健打马琳。“我一天之内连输他三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就是赢不了。”马琳笑得有些无奈。输球了,就得接受教练惩罚。马琳被罚跑一万米。曾经看到报道说,教练罚跑一万米,马琳自己跟自己较劲,跑完后自己还加跑几圈,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当记者把报道转述给马琳的时候马琳乐得合不拢嘴,“我不是自己跟自己较劲,那时候一边跑一边想战术,想着想着就忘了,根本不知道自己跑了多少圈。” 投入刻苦的训练,6年后的上海,时机已经成熟。 半决赛对梅兹的比赛,马琳显得得心应手。在之前的比赛中梅兹连赢中国队王皓、郝帅两员主将,战胜中国队队员对他来说是巨大的鼓励。用乒乓球中最被动的战术放高球放死中国队两名队员,这个丹麦人顷刻间吸引了全世界乒乓球爱好者的注意。对即将在半决赛与梅兹相遇的马琳,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打到半决赛,我们俩状态都非常好了。我跟梅兹多次交手,他曾输我四次,我对他的打法战术都比较熟悉。梅兹在士气上可能更盛,比赛中杀气更重。梅兹主要战术是放高球,当战术没有起到作用的时候,他的信心就开始随着比分滑落了。”至今,笔者对马琳跟梅兹的那场比赛记忆犹新,拿下梅兹,马琳并没有花多大力气。破坏梅兹的放高球,并且用同样的战术打败对手,秉承了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慕容氏高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武侠精髓,梅兹的美梦被马琳击碎。记者一直非常好奇这个战术的运用到底是经过教练组的部署呢还是马琳的临场发挥。采访过程中记者向马琳求证,换来的是马琳开怀的笑声:“放高球是赶巧了。目前在比赛中没有谁会做那样的部署,那是乒乓球里面最被动的打法。完全靠对方失误,太侥幸。‘以彼之道还失彼身’?我还没到那境界。” 4比0大胜梅兹,马琳进入决赛,会师队友王励勤。“决赛时大比分2比1,第4局9:6,我领先。上海的球迷全都倒戈相向,给我加油助威。当时的我可以说是得势又得分。关键时候我开始出现侥幸心理。心里想,要能赢下这局比赛,我3比1领先,对手压力更大,自己取胜的希望也就更大了。于是有点保守,自己不失误,拣对手失误,想依靠一些侥幸赢下比赛。王励勤就在这个时候抓住机会,将比分反超。自始至终,比赛打得很好,只是后来我输了。” 太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些想法,一旦背上了思想包袱,就会束缚自己。2005年,马琳再次与世乒赛冠军失之交臂。 银牌,又是一块银牌。时隔6年,结果仍是惊人地相似。上一次是只注重过程,忽略了结果;这一次,因为太重视结果,却忽视了整个过程。两种原因,同样的结果。领奖台上一阶之差,银牌的背后却承载着无尽的失落、遗憾、痛苦、心酸。胜败无常,胜利的人进入下一轮的竞争淘汰,失败的人自动撤离。对于体育的残酷性已经不用再强调,就像马琳说的,每一场比赛都是决赛,胜或者负都面对着同样的晋级或者离开,不同的仅仅是一个名次,第八名,第四名,或者亚军。不管比赛打得怎么精彩,打得如何好看,人们记住的永远是冠军。 深海游鱼,冷暖自知,“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这就是银牌的宿命。 多哈:银牌也是一种激励 2006年,卡塔尔多哈亚运会,王励勤缺席。多哈亚运会是08奥运之前最后一次综合性运动会,也是中国国家队绝好的一次练兵机会。在绝对主力缺席的情况下,男乒队员顶住压力顺利夺取团体冠军。单项比赛中,马琳、王皓各自完胜对手,成功会师决赛。 男子单打,马琳一路战胜中国台北选手蒋澎龙、中国香港选手李静,与队友王皓在决赛中相遇。“单项比赛是最后一项,因为之前我们已经拿到团体冠军,我感觉任务完成得很好了。决赛对王皓,就像一场队内比赛。”气氛还是比较紧张,但是由于准备得不充分,马琳被拼抢凶猛的王皓拉下马来,获得一枚银牌。 “比赛中在必胜的信念上,王皓比我强。”客观、平淡,马琳这样评价比赛的失利。 说到亚运会王励勤的缺席,记者假设缺席的是马琳,“你会感觉到失落吗,如果没有参加本届亚运会?”“教练有自己的安排吧。现在随着经历的丰富,对什么事都能更深地去理解。会理解教练,理解领导。领导有领导的决定,有他们统一的安排,他们看问题面更宽,看得更远。看明白了,就不会太失落。”从采访过程中记者无从猜测马琳的情绪,或许真的经历了太多,什么都能坦然面对。 世上许多事情就像无厘头的《大话西游》,就像其中紫霞仙子说的那句话:“我猜中了过程,却猜不中结局”。一如世乒赛,一如马琳。假设,当初拿到的不是亚军而是冠军,结果会是怎样? “真拿了冠军的话,弄不好现在可能已经退役。”马琳若有所思,却出语惊人。 “直板运动员的训练是很苦的,付出的比其他运动员多太多了。有时候一个念头,或者连续输几场比赛,当信心动摇,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所下降的时候,很可能就退了。反而是银牌激励我奋斗,银牌让自己有一种因为目标没有实现而努力奋斗的意念。哪怕暂时目标没有实现,只要目标还在,每天训练都有一种心里暗示,训练的激情和投入性就会更好。银牌给我一种信念,并激励我前进。”(《乒乓世界》独家提供 文/实习记者罗会君)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