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体育要闻回顾:

排球迷眼中的2006印象:赵蕊蕊成为最重要的守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1:51  中国体育报

  对于球迷、记者和排球圈的工作人员,2006年的排球记忆不仅仅是比赛的胜负、数据的高低。2006年的中国排球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是运动员滴落在场上的一滴汗水,也许是强忍伤痛坚持训练中的一次咬牙,也许是面对球迷献上鲜花和鼓励时的一个微笑……总而言之,对于他们,2006的排球记忆是鲜活的……

  “特懒”很勤劳

  64岁的“特懒”应该是中国最年长的一位铁杆沙排球迷。因为一次机缘巧合,“特懒”跟随一些沙排球迷前往广东惠东探望了正在集训的中国沙排队,正是这一次难忘的采风和中国沙排队员们在烈日下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老人,从此老人开始了这一段难以割舍的沙排缘。

  “虽然沙排队队员们平时社会关注度还并不高,但是他们对于球迷的感情真的非常好,看到我们来了,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在被问到“特懒”老人2006年对于中国沙排最深的印象时,老人有些激动。虽然没能前往现场观看2006世界巡回赛上海金山站的比赛,平时国内电视台也没有世界沙排巡回赛的转播,但“特懒”也会战斗在网络上,等待国际排联网站上的即时比分,第一时间把中国选手的喜讯翻译发布到国内沙排迷聚集的一些排球网站的论坛上去。

  2006年最让“特懒”老人高兴的是中国沙排队在亚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看到张希她们拿了冠军我非常开心。今年沙排从美国集训回来后进步非常大,我知道这跟排协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不过让老人有些遗憾的还是中国沙排在2006年仍然缺少赞助商的青睐和重视。“沙排这个项目在国际上是非常受欢迎的。我觉得如果有更多的企业来赞助中国沙排队,将会更有利于中国沙排的发展。”老人说。

  “小饼”在“等待”

  “我的2006排球印象就是‘等待’”。

  作为中国

女排球迷的“小饼”认真地想了想,说出这一个词来。2006年2月份,
中国女排
在郴州开始冬训,球迷“小饼”就从广西赶到湖南。2元钱买一张门票就能够在看台上看一堂中国女排的训练课是在这个寒冷的郴州早春时间里让“小饼”感到最温暖的一件事,尤其是她的偶像——赵蕊蕊也在这次冬训时重返国家队。跟蕊蕊从球迷与偶像的关系成为好朋友是“小饼”在2006年的一大收获,等待蕊蕊何时复出也是她在这一年中时刻不忘的。

  2006年的春天,有消息说蕊蕊在世界女排大奖赛宁波站比赛中有可能上场,让“小饼”做好计划要前往现场等待蕊蕊的“复出”,可是这个复出时间又一度被推迟到年末的女排世锦赛。可是就在中国女排结束天津封训准备前往日本的时候,又一个让“小饼”失望的消息传来,赵蕊蕊将不会随队参赛。“一开始我很失望也非常难过,可是仔细想想,多休养、康复一段时间对蕊蕊也是一件有利的事。”“小饼”说。“等待”成了“小饼”2006年最深刻的排球印象,希望在2007年,赵蕊蕊的完美复出会给她的等待带来一个满意的结果。

  辛苦并快乐着

  “酸、甜、苦、辣……到底哪一种代表我的2006排球印象?”中国女排队医王凯笑笑说。虽然2006年是他来到中国女排工作的第二年,但与女排姑娘们的同甘共苦的一年让王凯的2006排球印象更复杂也更难忘。“今年世界女排锦标赛是我来到中国女排工作后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赛。虽然最终取得的结果跟大家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在这一年中,无论是从领导、教练员、运动员还是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来说,大家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王凯说。亚运会最终的夺冠是王凯最开心的一件事。亚运会的冠军也为中国女排2006年岁末年终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辛苦”同样是王凯2006年对于排球的印象。因为今年中国女排队内伤病员比较多,王凯和卫雍绩两位队医的工作量相对以往也有了不少增加。每天晚上吃过晚饭,队员们可以有休息的时间,可这时候却正是队医开始一天最忙碌工作的时候。队员们晚上会来到这两位队医的房间进行治疗,而通常结束了每一天的治疗就已经到了下半夜。其实不只是队医的本职工作,领队、教练员每天的辛苦工作,运动员艰辛的训练都给王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深夜结束治疗的王凯走到房间外面吸一支烟缓解一下自己的疲劳,可他总能看到主教练陈忠和和领队李全强的房间里灯光仍然还亮着……偶尔走进几位陪打教练的房间,也总是能看到他们在利用着几乎所有训练之余的空闲时间在反复观看比赛录像,研究对手的战术、打法……

  “虽然这一年感觉挺辛苦的,但仔细想想其实从2005年重新组队以来,全队上下这两年也都是这样。累是累,但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2008

北京奥运会而努力着。”王凯说。

  那清凉的雨与夜

  对于2006年排球的记忆,我永远难以忘记的就是札幌的那个雨夜……

  在结束了女排世锦赛小组最后一场比赛之后,意外负于德国队的中国女排虽然还有理论上晋级前四的希望,但其实坐在从赛馆返回驻地的大巴车上,所有人的心里都清楚,第五名也许就将是中国女排在这届世锦赛上能取得的最好成绩了。那个雨夜,寂静的车内眼泪从队员们脸上无声的滑落。车外,雨滴也悄悄从车窗上滑落……

  同样寒冷的雨天还有二月份的湖南郴州。今年的冬训很早,虽然处在湖南南部临近广东,但郴州飘着细雨的天气仍然相当寒冷。伤病也从郴州集训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女排的队员们。由于伤病,老队员难以保质保量完成训练,没有高质量的训练也难有国际大赛中高水平的表现。这虽然是铁一样的规律,但是这个铁律背后不能忽视的仍然是教练员、运动员们咬牙坚持、刻苦付出。正如强忍着上大量伤处就有反复的痛感,每天服用镇痛药也要参加训练的冯坤,正如周苏红,正如刘亚男……她们努力了,她们付出了,虽然有时付出也不一定就会收到最理想的回报。但是她们努力了。

  同样努力的还有中国男排的小伙子们。早春的北京,排球训练馆地面上一摊摊汗水是最常见的景象,每天八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让这些活泼开朗的年轻人在结束了一天的训练之后也只想着趴在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谁谁谁今天又被抬出训练馆了!”这句玩笑话也许初一听只会让你微微一笑,但是仔细品味,心酸的感觉不由得涌上心头。你可以说他们现在还技不如人,与欧美强手的差距也是目前中国男排的客观现实,但你绝对不能说他们不努力。

  晚春时节见到刚从美国集训归来的沙排主帅缪志红,这位红脸汉子的脸庞又被镀上了一层古铜色。在烈日下晒了四十余天的中国沙排队当时的确是踌躇满志。而随后的七、八个月,他们也慢慢收获到这四十多天中所付出的。女沙队员屡屡站到世界沙排巡回赛的最高领奖台上,男沙实现从亚运会到世界沙排巡回赛的突破。他们努力了,也终于得到了回报。

  记忆重新回到一个多月前,回到大阪女排世锦赛的赛场。亲眼看着俄罗斯女排夺取了世界冠军,我站在场边的广告牌旁,心里真的是既兴奋又嫉妒。作为一个只从事了不到三年排球报道的年轻记者而言,能够亲眼见证一个世界冠军的诞生的确值得兴奋;让我嫉妒的则因为那个世界冠军是俄罗斯女排而不是中国女排。看着加莫娃和梅尔库洛娃“双塔”举起俄罗斯三色国旗在场上欢庆胜利,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那是我们的赵蕊蕊和徐云丽举着五星红旗在北京奥运会的决赛赛场上……

  2006年,对于我来说,值得记忆的太多了。而2007年、2008年,对于我来说,同样会有很多值得我去期待。注:本文中提到的“特懒”“小饼”均为网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46,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