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击剑> 正文 
佩剑洋帅为中国抛弃意大利 老剑客鲍埃尔永远"想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09:38 东方体育日报

  本报记者 邹晔

  中国击剑在多哈亚运会上的7枚金牌,男女佩剑就包揽了4枚。四场决赛,剑道一端那个法国人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大喊大叫,一会表情严峻,一会又激动得跪倒在地。于是,人们记住了他,中国佩剑的洋教头法国人鲍埃尔-克里斯蒂安。此时,距离他抵达中国不过短短三个多月。真不知,一年半后的北京,法国老头又会献上怎样的激情表演,带给中国怎样
的惊喜。

  为了中国 他抛弃意大利队

  出征多哈前,每天晚上老山击剑馆里总是灯火通明。每晚8点,其他队员可以自由安排了,中国佩剑队的训练才刚刚开始。凌晨零点,公寓楼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已进入梦乡了,佩剑队的训练这时才结束。而这正是亚运会的比赛时间。这样的别出心裁,在鲍埃尔来到中国后已不是第一次。10月的世锦赛前两周,法国人就给全队在北京提前倒时差,“一天一小时,到比赛时正好适应。”

  这只是鲍埃尔对中国佩剑进行“改造”的很小的一部分。早在鲍埃尔来到中国前,他就认为中国选手在击剑意识上、身体条件上都不错,只是技术比较传统,“如果动作、技术更细化、深化,对发挥水平会更有帮助。”

  从今年8月抵达中国的第一天起,鲍埃尔就在不断纠正队员的技术动作,一天没有间断。“看似一样的训练,其实里面有大学问。首先最基本的,他就从示范正确动作开始,在他的指导思想里,动作标准化是佩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再贯穿进他的战术,比赛就好打了。”中国击剑队领队王健道出鲍埃尔的独到之处。

  早在今年年初,中国击剑协会就在运作聘请鲍埃尔前来中国执教。在中国的优势项目女重、男花团体无缘

北京奥运会后,狠抓最薄弱的佩剑,成为中国击剑的当务之急。由于初次尝试,中国方面曾有过先签一年合约的想法,但鲍埃尔希望中国能成为他创造事业第三次辉煌的地方,抱定了至少要在中国扎根到2008年的想法。

  由于鲍埃尔与意大利剑协的合约签到了2008年,中间几经波折,法国人才终于在8月份来到了北京。“聘请外教,这是中国击剑史上的第一次。但鲍埃尔非常看重中国的训练环境,特别赏识中国运动员的奉献精神,认为他们能吃苦、而且听话,也便于管理。”冲破重重阻碍,铁了心要来中国的鲍埃尔终于在北京安了家。

  除了睡觉 他都在想击剑

  在25年的执教生涯中,鲍埃尔出任过法国青年队、法国队主教练,悉尼奥运会后前往意大利,又培养出了雅典奥运会男佩个人冠军。带队训练、比赛,这难不倒鲍埃尔,让他犯难的是中国的饮食。但再不习惯,老头还是和队员吃在一起,再每天开车回到中国剑协为他租的公寓里。用他的话说,公寓就是他睡觉的地方,“除了睡觉所有时间都在想击剑”。上周中国队放假一周,鲍埃尔也终于可以赶回法国与家人共度圣诞。“三个月,他太太就来过一次。鲍埃尔这才勉强吃上法国菜。”王健说。坊间传言,鲍埃尔的年薪达到了10万欧元,王健对此报以一笑,“他的薪水是按月付的,我能肯定的是,绝对没有那么多。”

  用王健的话说,老头的敬业那是“没得说的”。训练中,鲍埃尔总是每个动作手把手地亲自示范,语言倒成了其次,但法国人还是尽量去学习中文。

  回到多哈亚运会男子佩剑个人决赛。第一局,还以8比4领先的王敬之,在第二局被对手追至10比9,鲍埃尔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一边用力挥手,一边用他生硬的中文大喊“想千(向前)!想千(向前)!”意思让王敬之向前主动进攻。14比11,王敬之只差一剑就成功了。这时,他又求稳了。对手乘机再度抢攻,竟将比分追成14平!生死时刻,王敬之回头向教练席看了看,此刻的鲍埃尔反而安静了,他只是向王敬之又做了个“向前”的手势,并点了点头。一剑封喉,王敬之15比14摘得个人金牌。

  就在王敬之的剑锋刺到对手的一瞬间,鲍埃尔腾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有人问鲍埃尔喊的是什么,老头以他惯常地幽默反问:“我刚才喊了吗?我怎么不知道?不,那不是我,那是另外一个鲍埃尔!”说着,他还煞有介事地四处张望,像是要找出另一个“鲍埃尔”来。

  在中国队,能说一口流利法语的王海滨,自然成了鲍埃尔最好的朋友。对鲍埃尔,王海滨更多是敬重。亚运会击剑比赛结束后,王海滨陪着鲍埃尔一起观看了

中国女篮的亚运会决赛,这也是他在亚运会期间难得的娱乐。此时,已经4金在手的鲍埃尔自然心情不错。而中国队赛前为佩剑制定的保守目标是2枚金牌,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属于“超额完成任务”。但法国人说,中国剑协希望佩剑能在北京奥运会取得一金,但“我当然希望金牌越多越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41,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