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结”结同心 北京的孩子们向世界伸出双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1:09 北京日报 | |||||||||
同心花”标志图案部分由五颗“心”组成,形如绽放的花朵,表明“同心结”这一主题;标志的色彩采用奥运五环的色彩,五颗“心”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也预示着世界团结、和谐发展的这一时代潮流;五颗“心”组合在一起,形式活跃,仿佛绽放的花朵,表达世界人民共同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强烈愿望。
RJ215 自从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一校一国”取得了良好收效之后,各届奥运会的组委会纷纷仿效,借孩子之手拉起维系各国友谊的纽带。2008年将至,东道主轮到北京。2006年12月17日,“同心结”活动正式启动,教育者们将如何推广“同心结”活动,让孩子理解“同心结”的涵义呢? 他国经验有何借鉴? 今年5月中旬,在2006年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的分论坛上,日本长野市立三本柳小学校长金田要司介绍了三本柳小学开展的“一校一国”项目。 三本柳小学共有200多学生,40名教师,但在日本属于规模较大的小学,校门口有三棵大柳树成为这所小学的标志。从1996年开始,日本开展了以“一校一国”为形式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三本柳小学与当时正处战乱的波黑共和国萨拉热窝的一所小学结为姊妹校。在此后的活动中,学校邀请波黑足球运动员来学校;又带学生前往波黑的学校访问,送去了钢琴,到家里看望受伤学生。目前“一校一国”活动已成为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 三本柳小学的“一校一国”经验给了北京正在筹备“同心结”活动的教育者莫大的启示,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在“同心结”活动中,我们怎样才能达到交流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让“同心结”学校的孩子感受到和平友好的国际交流氛围,在他们的心灵中埋下和谐世界的种子呢? 我们能否做得更好? 要说在北京的中小学里开展国际交流活动,那还真不是难事儿。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北京的几所重点学校就开始了有计划的对外交流活动,北京四中、北京师大附中等也和境外学校结成了姊妹校,定期开展师生间的交流活动。但如何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同心结”的魅力呢? “自从活动开始,我们就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征名、出点子活动,希望更多的孩子们参与到整个‘同心结’活动中。”市教委负责人介绍,去年5月,他们就向北京各个中小学发出请柬,邀请所有的师生参与给“北京2008奥运会——学校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起名的活动。邀请一经发出、短时间内收到的信函、邮件和海报足以堆起一座小山。最终,“同心结”(英文名“Heart-to-heart”)得到了评委的认可。孩子们希望在同一个世界中与外国友人缔结友谊的心意也在这“同心结”中有所体现。 “同心花”是“同心结”交流活动确定的标志。这个出自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连彦之手的五色小花表达出了“五洲同心”的美好愿望。和连彦一起参加征集活动的学生,全市至少还有上千人。 206所学校是怎样确定的? 自从北京奥组委和市教委宣布开展“同心结”活动,各个学校就积极响应。一时间各校网站上全是热情洋溢的回应,还有孩子们的祝福。短短一周内,市教委接到了来自18个区县的千余所学校报名。按照“在奥运会赛事期间便于到场馆参加活动、每个区县都应当拥有若干所学校参与‘同心结’活动、参与的学校要具有一定的国际交往经验”的原则,再按照区县教委报上来的名单和五大洲国家均衡分布的原则,各区县经过一番筛选和抽签,确定了学校名单。 最后,206所“同心结”学校大名单正式确定。各个学校开始积极着手准备。 涉外内容谁来执教? 名单已经尘埃落定,但问题随之而来:206所学校,206个国家和地区,上百种语言和不同的风俗习惯,孩子们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资料,教师又应该从哪儿取得这种资源呢? 市教委已经推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按照计划,专家指导小组和语言志愿者团队即将成立,其中包括中国驻外使节、大学老师和语言专业的学生等。他们将为这206所学校提供以语言和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服务。同时,市教委也翻译出版了介绍日本长野“一校一国”和澳大利亚悉尼开展的“彩虹桥”项目和结对活动的经验介绍,以供各校参考。 据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所参与“同心结”交流的学校还准备了本校的基本情况介绍,通过各种渠道送达对象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和相应学校。通过一年多的往来,这些从北京飞出的红线穿梭于五大洲之间,必将编织成一个美好的“同心结”。 结同心,你准备好了吗? 目前,很多学校的学生已经准备好了送给结对学校的礼物。“我们给结对学校准备了我们自己做的福娃书签。”在东方德才学校,两个高一(6)班的女学生举起手中的剪纸,期盼之情溢于言表。高二(5)班的杨裔还制作了十几种京剧脸谱,他说:“希望他们也会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旦我们接到反馈,学校就将启动与结对学校学生的互访活动,加深彼此的理解,增进友谊。”在宣武区第一职业学校,德育主管李文越老师告诉记者,师生们都企盼着通过“同心结”活动的机会,当一个热情好客的东道主。 也许我们将会因为“同心结”,让奥林匹克史记住2006年12月17日;也许“同心结”活动会成为伦敦组委会、甚至未知的2016年组委会参照借鉴的“样板”模式;也许“同心结”会成为北京奥运会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也许中国学生和世界各地孩子们之间架起的友谊桥梁,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美好;也许更多外国人了解2008年奥运会、了解中国,正是从一个北京孩子的微笑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