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孔令辉:中国乒乓球横拍的开创者 小球的最后王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0:50 《乒乓世界》杂志

  孔令辉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当然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最关键的,还是他的技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男队正处于低谷,当时我们的横拍基本是陪练为主,模拟欧洲的打法,陪主力对抗训练,直拍正胶才是重点队员。在直拍正胶受挫之后,中国才开始探索横板之路。孔令辉,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脱颖而出的。

  孔令辉对中国乒乓球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中国式的横拍打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欧洲横拍是以旋转和力量为主,而孔令辉吸取了中国乒乓球的传统精华,是以旋转和速度为主。旋转、速度、力量、落点,是构成乒乓球击球质量的四要素,其中旋转属于核心要素。70年代,徐寅生主任在"快、准、狠、变"四个字里,就加了一个"转"字。但在孔令辉之前,中国横拍只有马文革拿过世界杯的冠军,而且他的旋转并不太强,只是速度和力量比较出色,所以整体成绩与孔令辉相比尚有差距。直到孔令辉的打法出现,中国横拍才取得了突破。而且,他的成功,影响了一代人,继他之后,王励勤、刘国正等人不断涌现??中国横拍人才辈出,已成为当今中国国家队的主流打法,甚至与欧洲横拍相比已是后来居上。因此可以说,孔令辉开创了一个时代。

  1995年的孔令辉,虽然打法先进,但综合来说其实并不完全具备"乒坛第一人"的能力,天津43届

世乒赛之所以能摘得桂冠,是各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当时的他,在发球、前三板尤其近网短球的处理上还是有些缺陷,比如右方的短球,不太会挑,容易陷入被动。但由于出道不久,对手研究不多,抓他薄弱环节少些。因此,在成为新科冠军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感觉他还是不够成熟,在大赛中不乏起伏。

  1996年孔令辉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虽然夺冠呼声很高,但要夺取冠军,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从经验上看,他与金择洙相比还是有些差距,而且那天的发挥也一般化,速度打出不来,被金择洙缠住以后,杀伤力不够,对机会的把握显得不够成熟。最终,提前出局,抱憾而归。

  天津夺冠之后的几年里,他着重加强了处理小球的细腻手法,比如摆短,包括劈长的质量也有提高。其实,他所有的接发球技术中,劈长的质量是最高的,因为防守之后进行相持是他的特长,而且他的劈长特别转、出手特别突然。但对于右方短球的挑打,他的感觉始终不是很好。

  同时,他加强了劈长之后的反拉、反带。当时,他这项技术还不是那么先进,是在下降点击球,不像现在多了上升点的反拉,但可以说是他在中国

乒乓球首开这一先河。因为传统印象中,中国队练防守都是"贴"的,两边挡,而从他开始,对弧圈球照样可以反剃、反拉。

  1999年埃恩德霍芬45届世乒赛,孔令辉的技术还不够完美,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充分的战胜老瓦的信心,这种"气"还差一口,所以功亏一篑。

  他整个职业生涯的技术最高峰,还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与老瓦那场男单决赛。孔令辉的速度和旋转占据了上风,而老瓦的打法与欧洲的惯例不太雷同,他旋转比较强,而速度、力量都不是太强,其实就是依靠旋转、节奏和落点,但孔令辉在打法上更先进一些,因而最终胜出。

  应该说,对他运动生涯影响最大的,还是40mm大球--打破了他多年养成的条件反射,造成以同样的力量和手法击出的球质量降低,旋转不足或者速度不够。2001年大阪,是第一次在世乒赛中采用大球,男单决赛对王励勤,孔令辉虽有旋转,但速度和力量不够。前两局孔令辉之所以能领先,是王励勤自己出了一些问题,站位太靠近台,速度跟不上孔令辉,后三局王励勤退后半步,孔令辉的后续质量就跟不上了,有点"打不动"了。假如那天是打小球,以他当时的状态,我想他仍然是可以跟上的。但小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当然,除了改大球的因素之外,孔令辉的台内技术还是有薄弱环节。后期,我们也在他的短球训练中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加强对右方短球的挑打、反手台内的挑。此外,他的发球本来很单调,几乎就是转不转,侧上、侧下都发得很少,大家看到的反手半下蹲发球,虽然对某些对手很有效,但用我们的话来说,是他正规训练课里从来不练的一个发球,是自己从小玩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我们也在帮助他增加发球的花样,比如2002年

世界杯之后,加了逆旋转发球。

  2006年超级联赛,我看他现在对右方近网短球的处理方法反而还多了一些,无论主动性还是挑打的命中率、质量都比原来更好了,但终归年龄已经不小,整体的能力、训练的强度都上不去。

  2003年巴黎世乒赛,半决赛对施拉格,孔令辉第一局时球拍的胶水还没干透,一上场总是莫名其妙地击球下网,他就开始犯嘀咕。一局输下来,胶水也干好了,第二局他手上的感觉就找回来了,打到第三局中局,他还以4分领先,我在场边看到他的技术发挥已经很正常,那种行云流水的味道也已经打出来,反观施拉格,已经在打鼓了,好像没什么办法。但就在这时,孔令辉出现了一两个无谓失误,局势从此被扭转,第三局被施拉格翻盘。孔令辉是特别想要这场球,但第三局后半段和第四局,技术的运用偏保守了一些。大比分1比3落后,他才放开,追成3比3平。可第7局上场,他还是想先稳住,造成开局没打好,一直被对方压着3、4分,接近尾局才赶上去,反以12:11领先。当他想发球的时候,场内观众起哄吹哨,他不得不停顿下来,等观众安静下来再发,结果这个球发高了,被施拉格直接挑打得分,然后接发球又没处理好,被施拉格反手拉了一板,很快就输下来了。这场球对孔令辉来说是比较伤气的,很遗憾。

  2005年上海世乒赛,从技术角度讲,孔令辉只是加了一板反手的台内拉,之所以最后能和王皓问鼎男双,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双打能力和意识一直很出色,尤其后续的进攻,防守之后的转攻技术相当好。为什么以前刘国梁与他配合得天衣无缝,就是刘国梁先控制,出了机会孔令辉上手,或者刘国梁先发动,孔令辉跟打连续进攻。

  当时在国家队,我带孔令辉的两大困扰,一是伤病--每次封闭训练,他很少能练得很完整,比如练四十天,他可能只能练到二十几天,这么频繁的伤病,与当时体能训练不够有关系,也与他的技术结构有关系,因为他动作小、速度快,手上用力多一些,腰腿力量用得少,所以肩、手腕容易伤,而腰用得好的像马林、王励勤都是腰伤;再一个困扰是球拍,孔令辉是靠旋转的,正手用惯了天津999的黏性胶皮,但后来那家厂再做不出他最初用的那种感觉,而他对器材的要求又比较高,印象中有好几年他都找不到合手的胶皮,心里一嘀咕,训练质量就跟不上。

  从国际比赛来看,我觉得孔令辉对韩国的选手比较难打。因为他接发球劈长多,而韩国选手第一板杀伤力大,可以直接得分,所以他防守的压力很大。总体来说,韩国选手可能输他还是多一些,但我感觉,相比欧洲选手,韩国人对他的威胁更大。从国内来说也是,孔令辉后期面对凶狠的打法,办法显得不太多。(《乒乓世界》独家提供 文/尹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70,000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