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城中村”变“城中城” 海淀北坞奥运环境建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9:28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网站

  官方网站11月28日讯 “坞”意为停靠船支的码头,北坞即为码头北侧。四季青北坞村东临颐和园和南水北调调节池,与颐和园、昆明湖紧紧相临,西临玉泉山路,南接玉泉山的北坞村,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城乡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北坞村出现了外来人口集中,环境脏乱等问题,成为典型的“城中村”,2006年,全市农村地区环境建设的号角在这里吹响,近一年之后,这个自然村实现了从“城中村”到“城中城”的巨大变化。

  三步走、一通告,村民举手表决拆违建

  北坞村现有常住人口2600多人,而外来人口却达到了16000多人,是常住人口的5倍。利益驱动下,村里部分群众建起了违法建设,出租给外地人生活居住,违法建设逐步曼延。

  “今年3月份,北坞村被确定为全市农村环境建设的试点,改变北坞村的环境面貌,让多数群众从环境整治中受益,必须从拆除违法建设入手。”海淀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这样介绍。

  经过海淀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和四季青镇政府共同研究,北坞村拆违工作,在全市首推了村民自治拆违法。“拆违不是硬上弓,不能激起矛盾,”四季青镇分指挥部副指挥宋连歧说:“这么多违建,群众不配合,工作就难以开展,所以我们就采取了举手表决的形式,让群众说话。”

  北坞村的违建房,大多出租给外来人口,所以四季青镇和玉泉村委会还特别制作了三封信,一封是给全体村民的信,一封是给流动人员的信,还有一封是专门给违建村民的信,同时,还向每一位居住户下发了北京市政府关于拆除违法建设的通告,通过三封信的通告,让每一个人了解拆违的重要性。

  “我们家就老俩口,今年都60多了,没儿没女的,想拆房可谁能帮忙啊!”北坞村的张玉春大爷为拆自家70多平米的违建房犯了愁。实在没办法,张大爷老俩口找到了村委会。“像张大爷家这样,没能力自拆违建的,村里有100多户,我们专门抽调了村委会电工、建筑队民工、水电工和治安巡防队队员,组成了200人的帮拆队,协助困难户拆违。”玉泉村村委会主任郭春利介绍了帮拆队的情况,有了帮拆队,张大爷等100多户人手不足、有困难的群众,都顺利拆除了自家的违法建设。

  肖金凤大妈是北坞村一位退休的老党员,几年前,肖大妈老俩口在自家院墙外盖起了10间房,全都出租给了外来人口,每月有一笔数目不小的房租收入。“在全村党员会上,我们家的出租房被点名了,大家都看着呢,你说我一个老党员,要不拆多不好啊!”肖大妈告诉记者。开完党员会,她们老俩口一商量,不挣房租也不能让人家背后指点啊,所以老俩口一致决定拆房,“在我这儿租房的10户,都收到了村里发的信,都知道要拆违章房的事儿,所以我们老俩口也没犯难,租房的一搬走,我们老俩口就把10间房都拆了,自打我这一拆,街坊四邻都跟着拆了!”因为自家第一批带头拆了违建,肖大妈非常自豪。像肖大妈这样,党员干部带头拆违的,在这个村还有不少例子。

  为了将村民自治真正深入到每一户村民,四季青镇和北坞村所属的玉泉村委会采取了三步走的方法,首先召开玉泉村党总支会和村委会会议,研究制订了详细的拆违方案,形成决议;紧接着,根据违建户身份,是党员的,召开全村党员干部会,是在职职工的,邀请所在单位领导,召开在职职工会,既不是党员,也无正式工作的,召开村民代表会,通过组织、单位和村民代表,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最后,针对因人手不足,没有能力拆的村民,由村委会帮助拆房。

  通过三步走、三封信通告,村民举手表决拆违建,北坞村违法建设的自拆、帮拆率达到99%,到今年6月底,就完成了全年35000多平方米的拆违任务。目前,由村委会牵头成立的违法建设监控组已全面展开工作,全体村民都参与到了新生违法建设的遏制工作之中。

  商户经营有专区,群众受益秩序好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北坞村带来的,不仅仅是违法建设的激增,外来流动人口在村中开起早点铺、小饭店、水果摊、日杂店等各样小生意,一条胡同,几家甚至十几家小店,互相争揽生意,造成了严重的挤街占道情况,以至于原本不宽的街巷,被违法建设和占路经营霸占了大半。“原来我们这条胡同,路两边不是商店摆的摊儿,就是各家搭的棚子、堆的东西,两辆车迎面遇上,只能有一辆车退回去,乱极了。”一位坐在门口聊天的大爷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把所有的街头摊点取缔干净,别说执法难度大,就是真的取缔了,这么多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成问题了,”海淀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说:“为了解决供需与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我们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办法。”在海淀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的协调下,四季青镇分指挥部与玉泉村委会联合选址,在北坞村北侧投资100多万元,规范了一个占地10亩的商品经营区。

  十一过后,商品经营区正式运转,30多名商户成为第一批入住的主人,“开始我们还不愿意来,怕进了经营区,不如在街边卖生意好,可你看现在,”一位在经营区内卖水果的商户指着一排排整齐的摊位,兴奋地告诉记者:“在这儿卖水果,风吹不着,日晒不着,又有存货的地方,还有专人负责打扫卫生,挺好!”

  记者在商品经营区内走了一圈,看到这里一排排的大棚和销售摊位整齐划一,不仅有蔬菜、水果、禽肉等食品专营摊位,还有生活日杂、服装百货经营摊位,经营区后面,还为商户们提供了居住区,怪不得入住的商户都那么高兴。

  告别吃水难,丢掉渗井地挫站

  改造前,北坞村村民吃水,全靠上世纪70年代末修的一条地下上水管道,因近年来外来人口的激增,住在管线末端的居民家里的自来水龙头就成了摆设,“因为吃水的人多,层层结流,所以到了末端,水压就不够,但原来的老管线是塑料的,这么多年早就老化了,稍一加压就会爆裂。”负责北坞村地下管线改造的技术人员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村民老张指着自家院里扔着的几个塑料桶对记者说:“我们家没有饮水机,可这种饮水机的塑料桶却有好几个,就是因为原来吃水难,为了存水用的。”记者了解到,以前,北坞村几乎家家都有水缸、塑料桶,原因就是一到用水高峰,水龙头就不出水,只得在不做饭的时候提前攒水备用。

  北坞村的老百姓不仅吃水有困难,排污也是个难题,以前,村里没有排污管线,村民各家各户都是在房屋附近自挖一口渗井,将家庭污水直接排入渗井,而污水在渗井中全靠自然下渗到地下,所以,每家每年都要至少清掏一次渗井,“你们没住过农村,不知道掏渗井的苦,夏天臭气熏得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冬天污水里加冰碴儿,冻得人骨头疼。”村民老张这样描述掏渗井的苦处。

  为了解决根本问题,海淀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北坞村自来水管线进行了更新,同时,还铺设了污水管线,各家各户打开水龙头,随时都有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而各家的污水,则直接排到地下污水管线之中。

  除了吃水排污,生活垃圾也是农村的一大问题,改造前,北坞村一共有11个垃圾地挫站,虽然玉泉村委会也设了专人,每天清运,但全村这么多人,日产垃圾根本清不过来,大张着嘴的11个垃圾地挫站,夏天里是蚊蝇的滋生地,冬天又成了白色污染的源头。在今年的改造中,北坞村的垃圾地挫站被50多个密闭垃圾桶取代了,同时,玉泉村委会又在原来7名保洁员的基础上,增加了4名保洁员,并为每一名保洁员配备了一辆密闭的垃圾运输三轮车,保洁员随时清运装满的垃圾桶,“我们每人还配了一块抹布,每清一次垃圾桶,就要把桶外擦一遍,每天下班前,还要把运垃圾的三轮车冲一遍。”一位正在擦拭垃圾桶的保洁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每日的工作流程。

  有了上下水管线和密闭垃圾桶,自此,北坞村村民彻底扔掉了水缸塑料桶,告别了渗井地挫站。

  作为北京市农村环境整治的试点村,在今年的环境整治中,海淀区政府投资近3000万元,对北坞村进行了综合环境整治,村中14条路、67条胡同铺上了平整的柏油,路面全部扩宽至5米以上;铺设路灯照明专用线路1600米、自来水管线近7000米;1700米的雨水管线和3000多米的污水管线基本完成;实现一户一表工程改造;北坞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玉泉警务工作站落成并投入使用……,经过近一年的环境整治,北坞村的村民切切实实从中得到了实惠。,玉泉村委会主任郭春利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在海淀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下一步村里还要建起文化娱乐广场、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区,为百姓提供休闲场所;规范沿路广告牌匾,对村内和周边空地进行绿化,对房屋和村外围墙进行粉饰。到那时,村里人将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北坞村将成为“城中城”,以整洁的村容、文明的乡风崭新的形象迎接奥运会的召开……(张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6,90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