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从奥运冠军到世锦赛落败 女排实力是真实的"谎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06:29 沈阳网-沈阳日报

  2006年的世锦赛,中国女排没有拿到国人热盼的三连冠,没有实现“进入四强”的赛前目标,甚至连八强都险些失掉,这场大败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排的真实一面。

   奥运夺冠,本是超常发挥

  中国

女排在2003年的世界杯上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当时是陈家军阵容最齐整,队
员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但随后赵蕊蕊的受伤缺阵让
中国女排
的整体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雅典奥运会前的瑞士精英赛上,中国队还遭遇了惨败。不过,中国队还是在此后拿到了奥运冠军,这其中不乏运气的成分———当时我们没有碰到实力强劲的巴西、
意大利
队,而且决赛中又是更多地胜在士气等非技战术因素上。当时的中国队虽有奥运冠军之名,但远没有独步天下的实力,充其量也就是和意大利、俄罗斯等顶级球队水平相当。高水平球队之间的较量往往是临场发挥决定胜负,而奥运会的胜利,正是因为中国队临场超常发挥结果。

  即便是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也并非没有问题。早在出征雅典之前,陈忠和就已经意识到了由于赵蕊蕊的缺阵,不仅失去了在三号位的高点进攻,拦网实力也大不如前,否则他不会固执地将赵蕊蕊带到雅典。也就是说,从2003年到2004年,中国队的整体实力已经开始缓慢下滑,但雅典那辉煌的一刻掩盖了所有的问题。

  老陈大错,贻误“换血”良机

  这次世锦赛中国队以2比3输给荷兰队后,当时陈忠和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对球队的状态和伤病的判断、预测都出现了失误。”陈忠和没有想到老队员伤病的恢复时间远比预想中要长得多,甚至会给比赛带来巨大困难。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陈忠和一个持续了两年的大错:因为害怕失败而固步自封,以至于让老队员在超负荷运转中崩溃!

  奥运会之后,俄罗斯、巴西、意大利等强队纷纷开始了新老交替。当然,陈忠和也提出了中国队要“大换血”,并在深圳摆了告别宴,送走了王丽娜、张越红、陈静等年近而立的老将,而后王一梅、“小赵蕊蕊”薛明等年轻队员入选。变革总要付出代价,但陈忠和却在这个日后决定中国女排兴衰的大问题上犹豫了。重重顾虑之下,陈忠和没有了2001年上任组队时那种推倒重来的魄力,不仅很少给年轻队员机会,而且试用效果一旦不好,年轻队员就很容易被弃用。培养高大接应二传,分担周苏红压力的计划因此流产,甚至“换血”也最终出现了“回流”———2006年李珊、宋妮娜等老队员陆续回归,中国队又恢复到了2004年的模样。当然,陈忠和也打造出了希望之星王一梅、徐云丽,但这是张越红、王丽娜离队,赵蕊蕊久伤不愈,主力阵容中缺少一名主攻和一名高大副攻的客观因素促成的。

  运动员打球有自己的习惯和定势,人员不变,创新的环境就不具备,新的技战术也很难形成。而且老队员2001年进入国家队时大都在22岁左右,经过一个奥运周期,她们都不可避免地到了伤病高发期。就好像一部车开久了,达到一定的公里数后就开始出毛病一样,05、06两年的疲惫征战让潜伏在老队员身上的伤病隐患大爆发。甭说练新战术,甚至维持正常的训练都困难。就在中国队贻误换血时机时,巴西女排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整体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峰,并在世界赛场上所向披靡。在意大利教练卡帕拉拉的调教下,俄罗斯队的一大批年轻选手也在此时迅速成熟,同时高迪娜、加莫娃、索科洛娃等老将也结束了两年的休整重新回队。善于学习的卡帕拉拉将新老两代悍将重新定位,俄罗斯队的阵容也随之达到了最大的合理化。

  实力有降,仍属第一集团

  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上六胜四负。四场失败的比赛无一例外是在手握优势的情况下被对方翻盘的,这暴露了中国队许多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队在比赛中总能制定出正确的既定战术,而且在队员体能不错的情况下,能够充分贯彻战术,展示出足以和任何队伍抗衡的实力。但伤病满营的中国队已经不能支撑高强度的比赛,随着体能的下降,溃败不可避免。

  和2003、2004年相比,中国队的整体实力的确有了下降。但绝非像外界所说的那样,已经沦为二流球队。虽然目前国际排坛的二、三流球队进步很快,但中国队的整体实力仍然要在他们之上,只不过在一流球队中,中国队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本报记者王乐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30,000

评论】【排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