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陈一冰:顶替别人进国家队 要帮董震圆了奥运梦(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8:42 城市快报

  

本报记者苏娅辉在蓟县采访新科吊环王陈一冰
陈一冰回家·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摄影陈月峰/城市快报

  [成长篇] 顶替别人进国家队

  从1996年到2000年,整整4年的时间,我都没有成绩,心里非常着急。那时候我最害
怕的就是别人问我的训练和比赛。每当亲戚们问我的时候,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那种难受,真的很难描述。

  1984年12月19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了天津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那个冬日,这个小生命的爸爸参加了天津市的滑冰比赛,并在儿子降生的时刻获得了业余组冠军。双喜临门,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给小家伙起了个名字——陈一冰。

  父亲陈云峰是个滑冰爱好者,当年他也希望在这方面培养儿子的兴趣,常常抱着儿子一冰去冰场。但是,小一冰根本对滑冰不感兴趣。无奈之下,父亲只能放弃了当初的想法。但是,出生时只有4斤2两的陈一冰,身体实在是太弱了,父母还是希望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他的体质。就在这时,天津业余体校开办体操训练班的消息传到了陈一冰父母的耳中,他们带着儿子来到人民体育馆去“拜师”。当时,负责训练的赵奇教练让陈一冰伸伸胳膊、压压腿、绷绷脚背,小家伙的一招一式让教练觉得他就是练体操的材料,于是就留下了。那一年,陈一冰5岁半。

  体操,对于当时的陈一冰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仅仅两天,他就觉得不“好玩”了,压腿太疼了,绷脚背太难受了,教练太严厉了,他不想练了,但是转天父母照旧把他送去了。陈一冰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只要是父母决定的事情,他从来不会“反抗”。后来,陈一冰上小学了,他的成绩在岳阳道小学也是数一数二的。在所有人的眼中,陈一冰就是一个乖孩子,学习好、训练好,无论是老师还是教练,都喜欢他、表扬他。陈一冰的家庭经济非常不好,虽然他的学习和训练都非常出色,但却很少得到父母的物质奖励,除非期末考试得双百了,父母才会破天荒地奖励他一个变形金刚。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陈一冰的心情。他说,自己从来没有羡慕过别的小朋友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玩具,自己的成绩以及得到的表扬足以让他忽略物质的匮乏。他觉得应该是别人羡慕他才对,那时候的陈一冰就是父母的骄傲和希望。

  1994年,业余体校的学生开始向专业队进军了。进队后两三年的时间一冰都没有比赛任务,后来好不容易可以参加比赛了,却没有任何成绩。以前在陈一冰的眼中,体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他第一次参加全国儿童赛就拿了冠军,但是,进了专业队好像一切都变了。“从1996年到2000年,整整4年的时间,我都没有成绩。那时候,李全教练鼓励我说是打基础的阶段,但是我心里着急,觉得自己一下子没有了目标,不知道该练什么了。这4年可以说是我人生最痛苦的阶段,失去了目标和意义,但是又不能不练,每天都是茫然和恐惧,我最害怕的就是别人问我的训练和比赛。每当亲人问我的时候,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那种难受,真的很难描述。”煎熬中,陈一冰并没有放弃努力。2001年,他最后一次参加全国少年赛,吊环金牌和全能铜牌为他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2001年7月9日,是陈一冰记忆深刻的一天。那一天,他进入了国家队。虽然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当时他的心情一点都不好。“我不是通过集训选中留下的,而是交换过去的。当时天津的陈云飞手腕伤了被退回来了,我是顶替他去的。而且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我正在馆里训练呢,赵奇教练突然过来和我说,你收拾一下,明天我带你去国家队。”陈一冰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孩子,他觉得以这种方式进入国家队并不是他想要的,突然换了一个环境,思想还没有转换过来的他再度陷入了迷茫。直到遇到了恩师李博,陈一冰才算走出了这段困难的日子。

  [家庭篇] 想给父母换大房子

  在国家队的5年中,每次过年的时候我都想请假回家,但我哪次也没有回去。好多南方的队员都是这么过的。人家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我爸妈年纪也不小了,我不想让他们跑来跑去的。

  练体操这么多年,陈一冰的父母只看过一次儿子训练。那还是在业余体校的时候,家长每天都接孩子回家。“有一次,我们组的训练任务没有完成,教练就罚我们,一直到8点多了还没有结束。好多家长都等着呢,我爸妈就进馆看看是怎么回事。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他们看到我训练。我妈心疼了,问我苦不苦,我觉得没什么,因为习惯了。在练体操的过程中,磕磕碰碰多了,所以觉不出来苦了。”虽然当初是因为“听话”才练的体操,但是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即使伤病再重,陈一冰也没有想过放弃。

  从北京到天津,是一段很近的距离。从2001年进入国家队开始,陈一冰已经有5年没回过家了。因为繁忙的训练和比赛任务,他根本没有时间回家。从一周的训练时间安排中就不难理解了——周一、周二全天训练,周三半天,周四全天,周五半天,周六全天,周日半天。陈一冰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回家的时间。“5年中,每次过年的时候我都想请假回家。但是除夕练一整天,只有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太折腾了,所以哪次也没有回去。每次都是过了十五我爸妈过来看我,平时有什么事情都是打电话。还有就是一个冬训结束后,新赛季开始了,第一次出去比赛之前,爸妈也会过来看我。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好多南方的队员都是这么过的,他们的父母更是很少来北京看他们。人家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我爸妈年纪也不小了,我不想让他们跑来跑去的。”

  陈一冰从来不和父母谈训练和比赛的事情,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更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是不想让他们担心,另一个是不想让他们抱太大的希望,有希望自然有失望,所以我之前从来不说,直到拿了成绩再告诉他们。两次

世界杯比赛,之前我都没有告诉他们我要去比赛。有时候他们会问我有几个人呀,我的位置如何呀什么的,即使我在主力的位置,我也不会告诉他们,我都是说10个人,我排在八九位吧,需要努力才能争取到位置。”

  陈一冰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父母早就下岗了,现在妈妈帮着别人卖东西,爸爸在业余轮滑队当教练。陈一冰一直到2005年才有工资,每月也就是七八百元。今年工资提高了一些,能拿到900元了,有时候拿多了能到1000元。而且,从今年开始,国家队也开始给陈一冰发补助了,每月能有700元。陈一冰的工资全部交给妈妈补贴家用,国家队的补助自己留着零花。

十运会的时候,陈一冰一共得到26000元的奖金,除了给自己添置一台电脑和交北体大的学费外,全部给了家里。父母一直住着小房子,一冰最大的心愿就是为父母换一套大一些的房子。“不知道世界冠军能有多少奖励,我要把所有的奖金都给父母,我想应该可以付首付了,不行就把现在这套小房子卖了,可以添进去买新房子。”

  [希望篇] 脚踏实地通往08

  董震一直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那就是参加奥运会,我希望自己能够替董哥完成这个心愿。在我们队里的冠军榜上,好多人的照片上都有一个五环(奥运冠军),希望有一天我的照片也能加上。

  2006年丹麦体操世锦赛,陈一冰与中国军团共同演绎了完美的

神话。男团夺冠后,弟兄们以饮料代酒,忘情地庆祝这个久违的冠军。由于后面还有比赛任务,大家都未能尽兴。不过此时,陈一冰多年的心愿终于完成了——登上体操世界冠军榜。

  “每天走进体操馆的时候,都会看到那些照片和名字,能够与他们为伍,是我每天都在想的事情。”这个愿望在男团比赛结束后就实现了,而陈一冰的心中开始有了一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吊环封王。这是他心中的小秘密,他只告诉了前往丹麦观战的天津市体校校长李云清。“李校长告诉我千万别有压力,放松比就好。”陈一冰站在场上往吊环上抹镁粉的时候,心情格外平静,他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要夺冠。

  陈一冰比吊环的前一天,杨威全能夺冠,中国男队的小伙子们又庆祝了一次。“他等了7年才等到这个冠军,实在是不容易,我们大家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大家都知道我平时不喝酒,就让我喝饮料,但是我觉得那样的时刻就必须喝酒。”从来不喝酒的陈一冰在丹麦喝了一杯红酒,转天就踏上了冲击吊环王的征程。

  从团体冠军到个人冠军,陈一冰如愿登上了中国体操队的世界冠军榜。不过,他还有更大的野心、更远大的目标,“我注意过我们的冠军榜,上面好多人的照片上还多了一个五环(奥运冠军),我希望也能在自己的照片上加一个五环。”不过,在陈一冰的心中2008还很遥远。“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很远,其中存在着很多变数。我要做的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保护好自己,别出现伤病,提高难度和稳定性。”陈一冰知道自己现在最该做的是什么,“亚运会就要开始了,希望团体和吊环都能卫冕,至于全能我只能尽力去争取,因为毕竟这么短的时间想提高太多是不容易的。然后就是世界杯总决赛,我的目标就是吊环夺冠!”在通往2008的路上,这些是陈一冰必须做的。

  一直以来,人们都喜欢用董震的接班人来定义陈一冰,丹麦吊环封王后,有人说陈一冰继承了董震的衣钵。“刚进国家队那会儿,我都不敢和董哥说话,一个是我们两个年龄差得多,另一个就是他的成绩那么好,我什么都不是,觉得我们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后来慢慢熟了,毕竟都是天津人,可以互相照应。说实话,我根本没考虑过别人对我们的说法,比较都是外界说的。非要把我们放在一起说的话,我觉得就是,我们都是天津人,成绩上我现在和董哥打平了,我们都是22岁夺得世界冠军,但是董哥是20岁夺得全国冠军,我是21岁才夺得全国冠军。董哥一直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那就是参加奥运会,我希望自己能够替董哥完成这个心愿。”

  2006年的秋天,童话王国丹麦,22岁的天津小伙子陈一冰吊环封王。2008,北京,奥运会——这是陈一冰的梦想,是中国体操队的希望。奥运会一直以来是天津体操男选手的“禁区”,陈一冰承载着“破冰”的希望,他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董震没能完成的梦想,为中国体操、天津体操增添一份荣誉,也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多尽一份孝心。

  10月24日,陈一冰回国,抵达北京后直接与队伍前往蓟县训练基地进行调整。10月25日,蓟县,记者见到了陈一冰。虽然气温有些低,但是天高云淡,镜头前,陈一冰有些“怯场”,平时连照片都很少照的他,难免会有些紧张。于是,我们边聊边拍,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陈一冰向我们讲述了他练开始体操到夺取世界冠军的心路历程。

  本组撰文 记者苏娅辉

记者苏娅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4,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