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多哈亚运会圣火在京传递 传递距离创造亚运之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9:52 沈阳日报

  

昨天下午,多哈亚运会火炬传递在北京开始中国之行。北京传递活动从天安门开始,途经国家大剧院、金融街、鼓楼、雍和宫、明城墙遗址公园等地点,最后到达天坛公园,全程26.8公里,由88个火炬手传递完成。

  亚运火炬天安门出发

  昨天下午14时,亚运会火炬北京传递活动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启动。

  活动开始后,先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为活动致辞,随后卡塔尔亲王朱安·本·哈马德·阿勒萨尼用他护送来的火种将承载着亚洲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哈两国友谊的亚运圣火点燃,并将火炬交到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的手中。

  此后,北京市长王岐山将火炬交给

亚特兰大和悉尼奥运会10米移动靶金牌得主杨凌手中,后者从正阳门小广场跑向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始了昨天的圣火传递之旅。在正阳门小广场东出口,杨凌将火炬顺利交接给第二棒火炬手卡塔尔大使阿卜杜拉·穆夫塔赫,整个火炬交接历时55秒。第二棒的阿卜杜拉·穆夫塔赫大使携一名本国小女孩从正阳门小广场东侧出发,到天安门广场东北出口,历时3分35秒。

  下午,亚运会火炬传递到天坛公园的最后一棒,担任最终点火任务的是雅典奥运会摔跤冠军王旭。除此之外,参加本次接力的名人还有跳水皇后郭晶晶、国际

象棋王后谢军、羽毛球世界冠军董炯、以及速度滑冰世界冠军叶乔波和前女子足球名将刘爱玲等体坛明星。

  传递距离亚运之最

  在本届亚运会的宣传片当中,手持火炬的运动员在岛国的丛林、印度的街市以及中国的

长城上奋力奔跑而至,足迹几乎遍布整个亚洲各国。同时,本届多哈亚运会的火炬传递也创造了1958年以来火炬传递之最。

  满载着亚洲人民梦想的火炬于本月9日在卡塔尔首都开始了历时55天的亚洲之行。火炬将穿越15个国家和地区,行程5万余公里,超过3500人将参与火炬传递仪式,这同时也创造了亚运会火炬传递距离最长的纪录。

  在这55天当中,亚运会的圣火从卡塔尔的多哈出发。包括北京在内,火炬还将穿越广州、中国澳门、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泰国、伊朗、阿曼、阿联酋、科威特、巴林,最后于12月1日回到卡塔尔的多哈哈里法体育场,点燃开幕式上的主火炬。

  火炬装置像煤油灯

  本次亚运会吉祥物“奥利” OR-RY 是一只卡塔尔羚羊,而火炬也被设计成了羊角似的半弧形。火炬通体白色,在没有充燃气的情况下重量不足2公斤。同时白色的火炬中间嵌有赭红色的皮制护手,让火炬传递者能更好地握住光滑的火炬。

  多哈亚运会组委会的代表纳伊姆介绍,此次亚运会的火炬最大的特色是火炬主体、护手上刻下的“太阳”图标,就连火炬顶端火焰喷出的形状也是圆形的太阳。“太阳代表着亚洲,护手的颜色与卡塔尔的国旗一样象征着卡塔尔。”

  据悉,火炬在卡塔尔点燃之后,一架“火炬专机”将载着主火炬先后飞抵各地。由于采取了特殊装置,火炬在整个过程中都不会熄灭,而且可以手提,看上去很像中国的煤油灯。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过程中,亚运会火炬将借助各种交通工具进行传递,其中包括骆驼、马匹、独桅帆船,此外还有可能包括自行车、有轨电车、大象、人力车、独木舟、龙舟等其他交通工具。本报记者于海

  亚运会全称亚洲运动会,是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 亚奥理事会 主办。它不仅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同时也代表了整个亚洲的体育运动水平。亚运会的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每4年一届,与奥运会相间举行,会期16天。第1届亚洲运动会原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因故延至1951年举行,到今天亚运会共举行14届。

  亚洲运动会比赛项目大都为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但不像奥运会有严格的规定。每届除一些广泛开展的项目,如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必须列入外,东道国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运动技术水平适当增选。

  1949年2月,印度邀请菲律宾、缅甸、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体育组织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会晤,会上宣告成立了“亚洲运动会联合会” 1982年后改称为“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 。全体代表一致同意采纳将“永远向前”定为亚洲运动会的口号。会议选举印度的辛格为主席,菲律宾的范尔加斯为副主席。会议决定4年举行一届的亚运会在两届奥运会中间举行,并规定比赛时间为12—16天,项目为20个,东道国可酌情增减,但一般不少于11个项目,田径、游泳和艺术展览为必设项目和内容。会议还决定第1届亚运会于1950年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印度的桑迪博士作为亚运会的主要倡办者而被称为“亚运会之父”。(于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