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成功变法一年打破两坚冰 中国女团厚积薄发书历史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06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今天凌晨,中国女子体操队首次在世界锦标赛上夺取团体冠军。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体育史的一个重大突破!

  就在一年前,中国女将程菲同样在世锦赛上以精彩绝伦的“程菲跳”震动国际体操界,一举填补中国女子体操单项世界冠军的最后一个空白。

  短短一年时间,中国女子体操突破多年来看似无法攻克的两大壁垒,体操女国手的异军突起也改变了国际女子体操界的传统格局。

  其实,早在25年前,中国女子体操选手距离世界冠军仅有一个台阶。那是1981年世锦赛,踏上世界赛场不久的中国女将以独特的东方体操神韵打动裁判和观众,最终力压前东德、罗马尼亚等超级强队,夺取团体亚军。

  虽然登上一队之下、众队之上的亚军领奖台,但中国女队与冠军前苏联队相比,差距相当明显,两队分差近5分之多!中国女队能夺取亚军佳绩,除拥有较强的整体实力外,与刚刚失去巨星科马内奇的超级强队

罗马尼亚处于新老交替阶段有很大关系。

  果然,两年后的第22届世锦赛,中国女队退出三强。此后20年间,中国女队曾有6次跻身三强,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与前苏联、罗马尼亚以及后来的俄罗斯、罗马尼亚和美国等超级强队相比,

中国队是不折不扣的二流角色,根本没有冲击冠军的能力和勇气。

  在中国体育界,中国体操算得上是一个“特区”--多年来一直呈现“阳盛阴衰”的现象。其个中原因多多,但根本因素是中国体操界对女子体操发展的把握出现了偏差。

  长期以来,在中国女队担当主角的大都是四肢修长、体态一流的选手,这一现象大都是选材所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圈内人总认为中国女将的力量天生不及欧美人,与其在团体、全能项目上与她们硬拼,还不如从中选择技巧性更强的器械项目,以一两项为突破口,照样可以在世界大赛摘金夺银。

  应该说,在中国女子体操重返国际赛场的初期,这一事半功倍的做法相当明智。也正是依靠这一策略,一大批国手登上高低杠、平衡木世界前三名领奖台。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做法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女队的进一步发展,有段时间甚至落到了世界团体八强开外。

  众所周知,团体项目是衡量一个队整体实力强弱的标志。近10年来,朝鲜、巴西、乌兹别克、西班牙等队也有个别选手在世界大赛摘金夺银,但不会有人将其归纳到世界强队。同样道理,中国女子体操欲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发言权,必须在团体、个人全能项目上有何作为。

  去年,程菲在世锦赛上的一飞冲天震惊世界。她的成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女将腿上无力的传统形象。更令人欣喜的是,程菲的成功并不是个体现象,比她稍大些的张楠近几年一直以全能型选手的形象展现在世界赛场,先后两度跻身世界三强之列;比程菲小一拨的庞盼盼、何宁等都是四项俱佳的全能战士。

  一个个腿上有力、技术全面的女将的陆续涌现,缘于近四五年来中国体操界对女运动会选材思想的更新。这一接轨世界的举措,使中国女队开始拥有挑战美罗俄等强队的资本。于是,今天凌晨女国手们登顶成功,这一壮举乃水到渠成。

  客观而言,中国女将今天的成功也其一定运气成份,如罗马尼亚、俄罗斯两强队伍青黄不接,如美国队的发挥欠佳,再如“633“新赛制带来的偶然性。但是,中国女子体操的突进是任何强队不可否认的事实。有了近两次成功的突破,完全可以相信,体操国手们距离最后一个目标--“个人全能冠军”为时不远。

  附:中国女队世界大赛主要战绩表

  1981年第21届世锦赛团体亚军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团体第三名

  1989年第25届世锦赛团体第三名

  1995年第31届世锦赛团体第二名

  1997年第32届世锦赛团体第三名

  1999年第34届世锦赛团体第三名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团体第三名

  2006年第39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王全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81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