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里不再受“宠” 四川女排被迫“上山下乡”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4:57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周六下午,眉山市仁寿县体育馆座无虚席、人声鼎沸,新赛季女排联赛首场比赛,四川九寨沟女排在那里迎战广东女排。站在能容纳3800名观众、有些局促但的确很热闹的仁寿县体育馆内,记者感受到了久违的主场气氛。而在90多公里外的成都,这里却是另一番风景:曾经是“黄色狂飙”刮起的地方,如今天气不好的时候,4万座席的成体往往只有三五百名球迷,非常冷清。火爆的足球尚且如此,其它体育项目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市民对娱乐有了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传统的体育项目,不再是他们惟一的娱乐节目。不得已,大多数省队主动将主场迁到成都周边的中小城市甚至省外一些城市——“上山下乡”,从城市走向“乡村”。 女排热 成都开花周边香 一名资深的四川体育界人士感叹说:“四川的很多优势体育项目都经历过辉煌,女排是四川球迷一直很喜爱的运动,这些年只不过女排热慢慢从成都这个中心城市向周边在扩散,而且每到一地就会掀起当地的女排热。” 今年夏天,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在观看中国男排参加的世界男排比赛时就向老战友张蓉芳感叹:“记得80年代,我们在文化宫的水泥场地上比赛,周围可以拥进上万球迷。”有老球迷记得当时的球票就是五毛一元左右,尽管没有看台,但根本影响不了大家看女排的决心。 1993年就进入四川女排的老将陈静说:“90年代末我们连续好几年在省体育馆打主场,一场比赛万人体育馆几乎是座无虚席。”但到了2000年之后女排球市就逐渐下滑,最冷清的时候5元一张的球票都还要大量送人才能维持惨淡的上座率。01-02赛季,四川女排主场迁到雅安的小县城荥经,现在女排队里的老队员回忆:“县城小巧得惊人,随便走20多分钟就可以走出城。”但就是在距离省会成都179公里的荥经,女排比赛100元、80元、60元的门票成了小城最抢手的货。 04-05赛季,四川女排破天荒地将主场外迁到广东台山,当时川内为之震惊。台山给出的政策很优惠,四川女排也乐意外出走走,一名老队员说:“台山球迷很懂球,但有些遗憾的是他们态度比较中立,希望看到最精彩的比赛,而不是不遗余力地为我们加油。”上个赛季,四川女排再次回到荥经。除此之外,四川女排前几年还曾将主场内迁到射洪、绵阳等地,在当地球市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仁寿 赢得开门红 据介绍,如果四川女排今年将主场安排在成都,光主场场租费也需要30万左右。这次仁寿提出的优惠条件是:不用交场租,地方上还负担球队一定的食宿。球队只是提供几个球场内的广告牌给地方上去经营。 四川九寨沟女排俱乐部总经理黄锋说:“今年选择仁寿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的,首先仁寿县人口167万,是全国著名的人口大县;其次,仁寿的体育馆刚修好,非常需要高水平的职业比赛来带动当地球市;第三是当地政府非常热情,渴望我们为他们带去高水平的体育比赛。” 14日下午,四川女排在仁寿战胜广东队取得新赛季第一场胜利,而据记者深入了解仁寿赛区在经营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场看台座无虚席,而且不少人还站在过道里。据介绍,仁寿主场的经营承包给一家广告公司在经营。门票方面,几乎没有赠票,平均每张球票的价格在20到30元之间。现场有近20个场地广告,除了主赞助商步步高以及四川女排的娘家九寨沟的广告之外,还有几个当地品牌的广告。更可贵的是,仁寿赛区也成功获得冠名,据了解本赛季的冠名费也在六位数以上。 胡进:这也是推广女排 四川女排今年再次将主场内迁到县城,俱乐部经营方面的压力也是一大因素。不过,四川女排主教练胡进说:“一年换一个主场,虽然像是游击战,但极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生活,普及了女排运动。希望这次在仁寿,我们队在成绩方面、地方上在效应上都取得双赢。” 胡进说:“2001年我们在荥经、200年在成都市内的中铁二局,我们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女排联赛优秀赛区。主场一年一换,对我们以及对地方都有好处。我们球队专心抓好训练,不断促进自己将成绩提高,地方上也有时间来总结一下。” ·链接· 四川乒球队,游击战专家 最近两年,四川全兴乒乓球队把主场迁移到成都以外的地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完全实行的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2005年的四川全兴队,完全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游击队”,出于经营方面的考虑,他们当年把第一个主场就设在了南京,依靠小将邱贻可以及奥运冠军柳承敏的人气,他们在南京一炮打响,3:1战胜北京首旅。随后他们继续南征北战,江苏宜兴、革命老区晋中市榆次区都成为他们战斗过的地方。至于省内,内江市、成都玉林中学体育馆都成为过他们的主场。 2006年四川全兴除了在成都的主场之外,基本就只在绵阳、自贡、攀枝花等地打过少数几个主场比赛。全兴俱乐部一名负责人说:“俱乐部必须要有点自身造血功能,一年下来光靠赞助商投钱是没法解决问题的,也不是俱乐部发展的长久之计。” ·记者观察· 体制转轨下的尴尬 体育比赛现场观众逐年减少,运动队被迫“上山下乡”,这其实是我国体育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阵痛与尴尬。市场是无情的,市场需要的比赛才有生存的空间。运动队要想在市场条件下赢得观众,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是竞技实力;二是群众对这项运动由衷喜爱。 胡进说:“80年代那阵根本没有主场的概念,在成都能有场排球赛已经是人们平淡生活中的大事。”那个时候是纯粹的计划体制,连家里的电视都是黑白的,人们的娱乐方式很少,到现场看球比看场坝坝电影扎劲多了,所以人们趋之若鹜。 按照美国职业体育的经验,棒球、篮球、橄榄球之所以兴盛,首先是他们的球迷非常热爱这些运动。成都、西安从前几年的足球热到如今的球市衰落,不能光批判球队的职业化不彻底,其实当时最火爆的时候看台上的球迷更多的也是来看热闹,并不是真懂足球真心喜欢足球。仁寿的球迷前天第一次现场看女排比赛,现场播音员数次号召大家喊“雄起”,观众总是跟不上点,气氛的热烈也难以掩饰观众对排球知识的缺乏。当然,从运动队的方面说,要赢得观众扯到买主,自己的货必须要好。今年夏天在成都举行的世界男排联赛级别不可谓不高,但中国男排目前水平有限,是当时省体育馆上座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运动队的“上山下乡”,是市场所迫,更是新时期运动队探索更好的生存之道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如何为人民服务,这是个新课题。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舒强采写 记者 韩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