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皮划艇奥运冠军孟关良复出:为北京奥运重头再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11:21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10月8日,是国家皮划艇队集训的日子,这一天对孟关良来说意义特殊。去年十运会冲击两金连续失利后,他说累了,要调整一段时间,同时又放下狠话:为了北京奥运,我一定会回来的!这一调整,就是一年多。如今,他果然回来了。

  我说过我会回来的

  报到前一天傍晚,孟关良出现在了千岛湖国家水上训练基地临时的运动员食堂。晚餐是自助的,他挑了半碗,在记者对面坐了下来。一些红烧鱼、若干青菜、少许牛肉,一小块米饭,简单的食谱,量少得与眼前这位虎背熊腰的大汉有些不相称。“体重还要再降一点。”近一年里孟关良胖了些,看得出,他很刻意地在控制饮食。

  “中秋没回家吗?”他摇摇头,“昨天在杭州,今天到淳安,明天又要去四川报到……”正在这时,手机响了,电话里,孟关良用绍兴话问候着父亲,像孩子一样一五一十汇报这几天的行踪。

  挂下电话,他歉意地笑笑。记者问:“这一年调整得怎么样?身上还有伤吗?”

  “我早说过我会回来的。” 孟关良憨厚一笑。“划了12年了,身上肯定有伤,也不是养一段时间就能好的。运动员嘛,干这行没办法的。”

  12年划了8个红军长征

  “1994年我进的省队,算起来已有12年了。”据体育局相关统计,按水上训练量计算,孟关良这12年大约划了8-10万公里,相当于6-8个红军长征。正如行里人所说,他这个奥运冠军,全靠一桨一桨划出来的。

  尽管已是昨日辉煌,但话题不免还是谈到两年前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一旁的省船艇中心副主任蒋健仍然记忆犹新。“实际上,我们内行人看都知道,他俩的出发有问题,主要是杨文军有失误。”在雅典奥运会男子500米双人艇决赛中,孟杨组合出发是最慢的。据孟关良回忆,由于口令和动令相隔时间太近,也因为太紧张,他们有点准备不足。

  “好在关良的经验起了作用。他们调整得很快,500米太短了,一切全靠默契。” 蒋健说。

  至于那在电视镜头上播放了无数次的最后完美三桨,孟关良说,力量爆发到极点后,还需要一点点的惯性,也正是所有岸上的人看到的,最后一桨划完后,他们的艇又微微挺进了一点。正是这一点点距离,完成了中国赛艇史上开天辟地的壮举。

  “其实他俩平时训练最后三桨,从来就没有这么完美过。但在最关键的大赛上,他们成功了。” 蒋健回忆起那个瞬间,至今还感觉惊心动魄。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谁又能说这关键时刻爆发的完美三桨,不是平时几百万几千万桨累积换来的呢?

  只不过是重头再来

  年近而立的孟关良目前仍是中国皮划艇队的队员,同时还身兼浙江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六系主任助理。谈到重出江湖后的前景,孟关良还是一贯的低调和谦虚。“应该还是和杨文军搭档,亚运会也参加,但目标当然还是北京奥运,到时候来给我们加油哦。”言如其人,从这个朴实憨厚的江南汉子身上,你可能无法听到豪言壮语,但给人的感觉就如同他的魁梧身板一样踏实。

  晚饭后的基地水上码头,一台浙江赛艇和皮划艇队共同自编自演的中秋晚会正热闹地进行。孟关良当观众,呵呵笑着看自己的小队友们自娱自乐。节目近尾声,皮划艇队钟红燕等四位女队友把孟关良拉到了台上,要和他一起合唱一首歌,歌名对孟关良来说,无疑是再合适不过。“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这首歌叫做《重头再来》。

  站在观众最后一排的蒋健这时说了一句:孟关良这个人,就是中国皮划艇的一面旗帜。这杆大旗,一定还要扛下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4,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