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女子世界杯乒乓"巴扎" 初次承办综合水准有待提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15:01 全乒乓

  29日下午在乌鲁木齐市体育中心,乌鲁木齐市首次承办的大型国际赛事——2006年女子世界杯在彩带飞舞开幕。首场比赛张怡宁迎战福原爱的比赛就吸引了众多球迷的关注。随着比赛的深入场面日渐火爆,下午最后一场李晓霞迎战刘佳,在比赛中不断有观众自发的为李晓霞和刘佳加油,声音此起彼伏。晚间李晓霞与金璟娥的比赛更是火爆异常,一场攻削大战让观众看的如痴如醉。最终以李晓霞的胜利让全天比赛在最高潮中结束。

  虽然比赛的水准之高,观众的热情之高,让人惊叹。但对于初次举办国际大赛的组委会的确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球馆的顶部只有孤零零的一面略带皱褶的五星红旗,其他10个参赛国的国旗毫无踪影,这在国际高规格比赛中是比较罕见的。记者工作席也没有明确的标识,需要自己去问自己去找,值得肯定的是服务人员的对于记者的提问无论能否解决都非常和蔼、负责,在网络宽带服务时给予很大的帮助。比赛的进程改动型较大,本来29日最后1轮2场比赛,应该在21点45分开始,可在这一时间全天比赛已经全部结束。

  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场内管理比较混乱,没有专门的运动员席位,场内坐席安排的不够合理,东西看台没有专门的通道进场,需要走进内场才能够进入东西看台,而另一边确发了专门的场地通行证,严格要求采访记者。专用的运动员入口,记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只要有证就可以出入。而在专门的记者出口很难看到记者的身影。更不可思议的是,内场西北、西南出口把守的滴水不漏,没有场地证禁止出入,《乒乓世界》主编夏娃被挡在了门口,国家队教练施之皓上去说情都不让进,而另一侧东北、东南的内场入口根本无人把守,有无证件都可以随意出入。这样的安保形同虚设,而低矮的栏杆更是在比赛中被很多热情的球迷跨越来追逐球星签名。场地内观众、球员混座,让比赛不再成为焦点,安保人员禁止球迷签名到成了赛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场内有球迷被阻止签名,场下的观众席就会发出“签一个,签一个”的喊声。一边是热情的球迷一边是运动员安全的保证,这些重任在肩的安保人员也的确难办,在当天比赛全部结束后,场内还发生了球迷和安保人员争吵、推搡的事情。

  来到乌鲁木齐的朋友都会去国际大巴扎那里购物旅游,“巴扎”在维语里面就是集市的意思。而首次在这里进行的

乒乓球世界级比赛,似乎也成了乒乓大巴扎,热闹有余而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