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女乒世界杯揭幕乌鲁木齐 “乒乓使节”轻松回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08:16 新华网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30日新华社记者张洪墀曹剑杰

  28日的女子世界杯乒乓球赛抽签仪式上,在海外打球的前中国球员没大没小地与中国队的教练和官员开玩笑,笑容洋溢在他们脸上。“在国外开的那家俱乐部还行吗?”一教练问。“还行,够吃,”一球员答。

  时代变了,观念变了,“海外兵团”不再是技术泄密、自毁长城的代名词。乒坛元老徐寅生曾向媒体建议,不要再用“海外兵团”这个词,“乒乓使团”更符合那些在海外打球的前中国选手身份。他们出国打球目的不同:有的难舍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有的是因为国内人才饱和,只能出国找机会;有的是为了谋生。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们为乒乓球运动在全球的推广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在参加本届

世界杯赛的16名选手中,有10张中国面孔。除了3名中国队队员,另外7位分别代表美国、新加坡、奥地利和新西兰等队。在参赛队员中,有5人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她们是中国队的张怡宁和郭焱,新加坡队的李佳薇、奥地利队的刘佳、美国队的王晨。李佳薇和郭焱的启蒙教练是同一人——北京西邮体校的李万祥。

  李万祥前不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把不少弟子送出国门,是因为国内乒乓人才饱和,进省(区、市)队难,进国家队更难,进不了国家队,就不能参加世界大赛。到了国外,机会就多了。

  在“回家”的“使节”中,年龄最大的是美国队的高军。37岁的高军是1991年世界女团冠军中国队主力成员,女双冠军,1997年入美国国籍。当直板快攻打法濒临绝迹时,她以中国最传统的打法横扫北美,在国际大赛中偶而也能教训一下中国队的小师妹。每次战胜中国队队员后,她总是谦虚地说:“我不行,赢球是因为对手轻敌。”

  “乒乓使团”成员中至今还没人能从中国队手中抢走奥运会或

世乒赛金牌,但在各自大洲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刘佳是欧洲冠军;李佳薇是英联邦运动会冠军;新西兰队的李瑨丽是大洋洲冠军。(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1,000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