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芬:亲情友情爱情一个都不能少 是爱让我青春常驻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2:42 长江日报 | |||||||||
9年前离开国家跳水队到清华大学后,金牌教练于芬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转而埋头教学。这次在全国跳水锦标赛,她领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参赛,几乎每天的每场比赛,都有学生从预赛进到复赛又进到决赛。所以每天从早到晚她都会坐在池边指导,不知疲倦。好容易抽到空闲坐下来聊聊,电话和短信又时常打断我们的交谈。 很感叹她的繁忙,又很惊异这多年来岁月几乎没在她的脸上留下多少痕迹,皮肤依
母爱——教练“妈妈” “这些年,常有朋友劝我‘赶紧要个孩子吧’,我总说,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当教练,带大了几十个孩子,早就是个‘老’妈妈了。”于芬掩嘴笑着说,“说真的,这些孩子基本上从8、9岁就跟着我,一起生活、训练直到成材,跟我自己的孩子没两样。伏明霞就不用说了,从武汉到北京一直跟我形影不离;郭晶晶也是我一手带大。到清华后一切从头开始。1999年初春北京特别冷,劳丽诗的妈妈把她从广东送来时却穿着单衣,我把自己的大衣拿给她,刚开始她很不适应,穿衣、起居都得亲手照顾。而1998年建队之初被我招来的周吕鑫、何姿等孩子,都来自单亲家庭,所以我对他们格外体贴,希望给他们多些母爱,以至于其他孩子都有些吃醋了。另外,因为孩子们年纪小,平时除了训练我还要管好他们的学习,每天都得督促他们做好作业直到晚上9、10时。我很欣慰,在清华期间,他们不仅训练水平大有提高,文化学习也丝毫没有拉下。” 亲情——温暖的港湾 于芬一直感慨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她最感谢父母所给她的莫大的爱,“我父亲是个很严肃很传统的领导干部,但在我记忆中,他从不干扰我自己所做的决定,即使我犯了错误,他也不会大声责备,而是提醒和协助我改正错误。正是父母这种尊重和信任的教育方式,使得我养成独立、自信的性格。父亲已80多岁了,但身体非常棒,每周我们都会通一两次电话,他除了关心我的身体,还很关注我的队员的情况,嘱咐我搞好工作。”于芬很内疚过去在国家队时工作太忙,常常春节都不能回趟家,“现在在大学时间相对松一点,所以我一定保证每年春节和父母生日时,赶回去陪他们。” 友情——坚实的后盾 感受过事业辉煌的激动,也体验过被伤害、被欺骗的痛苦。“这些都是很难得的人生经历。但我庆幸,身边总是有人支持我鼓励我,是他们的关爱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2004到2005年间,于芬遭遇了在国内跳水界引发巨大震动的“队员出走事件”,几名她亲手培养的队员相继不辞而别,有的甚至采取“翻窗逃走”的极端方式。“事情刚发生时,我特别痛苦和矛盾,我能理解这些队员的父母这样做,是为了孩子的待遇和想多些参加比赛的机会,但我更担心这种行为对孩子心灵的伤害——为了眼前的利益就能放弃培养自己的老师和学校,那将来要是有更大的诱惑,是不是也可以放弃国家的荣誉呢?”在游泳馆,于芬努力装做什么都没发生似的正常训练,但回到家她把头埋在被子里大哭了一场。第二天,学校领导找到她,安慰说队伍还在,不要太把这些放在心上,鼓励她坚持下去。 “学校的态度让我特别感动和温暖。其实,早在10年前,我的队员就已拿遍了所有世界大赛的金牌,名和利什么的对我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在我心里,跳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我这样努力,就想多为国家培养些优秀的苗子。2008年奥运会在家门口举行,我愿意尽一切努力,帮助中国跳水多拿些金牌,而我们清华也会全力给予支持和配合。” 爱情——心灵的寄托 作为一位出色的教练,于芬将生活中的大部分交给了事业,而作为一名平凡的女人,她也渴望温情和稳定,“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自己的队员在奥运会上拿了冠军,那种激动得让人晕眩的感觉是幸福;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筋疲力尽回到家,这时,你的另一半把一杯水放在你的手里,这种温馨和满足同样幸福。”说到这,于芬的脸上飘过一丝红云,她悄悄地透露,这两年最困难的时候,一直有一副坚实的臂膀支撑着自己,“这份支持和鼓励,是心灵深处的寄托,也是我走出阴影继续前进的动力所在!”本报记者熊凌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