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求胜心切影响刘翔发挥 阿兰约翰逊后劲不可轻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0:17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刘翔未能延续自己洛桑大奖赛以来的辉煌,在雅典世界杯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不敌美国选手阿兰-约翰逊。此次失利说明,当今110米栏不仅仅是年轻选手的天下,阿兰-约翰逊等老将决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刘翔对对手准备不足

  阿兰-约翰逊显然是冲着刘翔而来。而刘翔对这位老对手的的突然参赛、出色发挥显得有些准备不足。比赛发令枪一响,他就在起跑上输给了对手。刘翔的起跑发应时间为0.185秒,在所有参赛选手中仅列第六位。而阿兰-约翰逊的起跑发应时间达到0.164秒,在所有参赛者中位居第三。

  更难得的是,从起跑到第一个栏架,阿兰-约翰逊就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冲到了最前面;而且整个比赛过程的技术动作非常流畅,没有给对手一点机会。刘翔虽然奋力追赶,最终也未能改变大局,只能以13秒03屈居亚军。而阿兰-约翰逊则领先0.07秒,以12秒96夺得冠军。

  起跑曾经是刘翔整个技术环节中相对薄弱的一环。之后,经过孙海平教练的精心调教,他的起跑有明显起色,八天前在斯图加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田径总决赛上,在第一次起跑被判犯规的不利情况下,刘翔还是非常从容地展示了自己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起跑技术,起跑反应时间只有0.108秒,在参赛选手中排第一位。

  正是从容的心态保证了出色的起跑,也才保证了其那次比赛12秒93的出色发挥。

  四年前在

马德里,刘翔曾经首次参加了第9届
世界杯
赛110米栏比赛,但由于经验不足,仅仅跨了四个栏架就因为失误,被迫退出了比赛。因此,本届雅典世界杯赛,他对这枚金牌是志在必得。可心态的变化往往就会难以避免地影响技术动作的细微变化。刘翔这次起跑的不利,应该与心态的变化不无关系。

  阿兰-约翰逊四次夺得过世锦赛冠军、一次夺得奥运会110米栏金牌,但世界杯赛的最好成绩只是两次亚军,此番获得世界杯赛110米栏金牌还是第一次。

  虽然他还从未打破过世界纪录,但染指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赛桂冠,已经实现了世界三大赛的“大满贯”。这在当今的男子110米栏选手中,还没有第二人。

  美国老将“后劲”十足

  去年,刘翔与阿兰-约翰逊在国际比赛中互有胜负,但刘翔在赫尔辛基世锦赛和9月的上海黄金大奖赛上均击败了阿兰-约翰逊。今年8月之前,由于伤病,这位35岁的美国老将也很少在国际赛场露面,一时间给人以“廉颇老矣”的感觉。

  国内的一些行家也多次表示,刘翔的最主要对手已经不是阿兰-约翰逊等老将,而是法国的杜库雷,以及后来的迅速升起的古巴新星罗伯斯。

  今年7月的洛桑超级大奖赛上,刘翔以12秒88改写了尘封13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纪录。而美国33岁的阿诺德也在洛桑跑出12秒90,同时打破世界纪录。阿诺德的“壮举”,已经开始让人们重新审视美国老将不可低估的“后劲”。

  一个月后,阿兰-约翰逊复出。8月份的后半月,他连续在国际比赛中三次跑进13秒20,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因为他当时的最好成绩不过13秒14,已经与刘翔“不是一个档次”。

  但阿兰-约翰逊很快就开始以全新的面貌向田坛宣布:昔日的奥运会冠军又回来了!

  在斯图加特举行的世界田径总决赛上,他与刘翔并肩站在了110米栏比赛的起跑线上;而且跑出了13秒01的高水准。这次在世界杯赛上,他又一次闯过13秒大关,成为继刘翔和阿诺德之后,今年跑进13秒的第三名110米栏选手;而且是年龄最长的一位。

  本届世界杯赛之前,阿兰-约翰逊曾先后十次跑进13秒大关,这次是第十一次。他首次跨进13秒是11年之前的1995年。而且,12秒96还是阿兰-约翰逊个人历史的第五个好成绩,其前四个好成绩都出自1996到1997年。十年之后又重现运动生命的“春天”,仅就这一点,这位田坛“不老松”就值得人们尊重。

  现在距2008年

北京奥运会还有两年多时间。届时,阿兰-约翰逊已经37岁,美国另一名老将阿诺德已经35岁。他们到那时的竞技状态谁也不好预测。但明年世锦赛前后,他俩肯定还会是当今田坛的顶尖选手。

  刘翔欲称霸明年的世锦赛,必须吸取本次世界杯赛的教训,对阿兰-约翰逊和阿诺德这两杆“老枪”,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厉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20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